导航栏

×
祝福语 > 生日祝福大全 > 导航

画直线教案

2024-08-23

经过反复确认生日祝福语网决定推荐一篇题目为“画直线教案”的文章,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不要吝啬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教案是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教育提供的有效支持。

画直线教案 篇1

高中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模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解析几何第一章主要研究的是点线、线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其中以点点距离、点线距离、线线位置关系为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是解决其它解析几何问题的基础。本节是在研究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两条平行线间距离的一个重要公式。推导此公式不仅完善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知识体系,而且也为将来用代数方法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奠定了基础。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认真设计这一节教学,能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深刻地领悟到蕴涵于公式推导中的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会利用化归思想和分类方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研究数学问题,同时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兴趣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2、重点、难点及关键

重点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怎样自然地想到利用坐标系中的x轴或y轴构造Rt△,从而推出公式”。对于这个问题,教材中的处理方法是:没有说明原因直接作辅助线(呈现教材)。这样做,无法展现为什么会想到要构造Rt△这一最需要学生探索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完整地理解公式的推导和掌握与之相应的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果照本宣科,则不能摆脱在客观上对学生进行灌注式教学。事实上,为了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起关键作用的是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的内容组织形式。因此,我没有像教材中那样直接作辅助线,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剪裁、重组和铺垫,构建出在探索结论过程中侧重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一系列教学环节,采用将一般转化到特殊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特殊的直观图形的观察、研究,自己发现隐藏其中的Rt△,从而解出|PQ|。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特殊问题还原到一般,学生便十分自然地想在坐标系中探寻含PQ的Rt△,找不到,自然想到构造,此时再过P点作x轴或y轴的平行线就显得“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本设计力求以启迪思维为核心,设计出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从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推导出公式。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并能用公式计算。

(2)领会渗透于公式推导中的数学思想(如化归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掌握用化归思想来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观察、反思、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研究的精神,挖掘其非智力因素资源,培养其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点点距离、线线位置关系,初步掌握了“用代数的方法研究曲线的性质”这一研究解析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并且学习了三角函数的相关内容,这就为构造Rt△,利用三角形性质以及同角公式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做好了铺垫。并且,高二的学生已经基本能够从特殊的情况中发现规律,从而推广为一般情况,关键是学生在这个方面的应用意识还比较淡漠,所以本节课只要做好这种引导工作,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这也是本节课要突出的“从特殊到一般”的课堂设计的原因,能够使学生充分地参与进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实际上并不是难度很大,关键是推导公式的方法的选择,一旦找准推导方法、作出相应的辅助线,接下来的推导过程就是比较容易完成的。所以

1、遵循“数学学习的本质是主体(学生)在头脑中建构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主体的一种再创造行为”的理论,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提问式教学方法。

2、根据“教师应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的精神,开发学生的智能,形成其健全个性”的原则,力求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或显性(答问、板演等)或隐性(聆听,苦思等)地参与全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下,积极思考、动手演练、步步深入,让学生自己导出公式。

3、采用投影、计算机等教学手段,增大教学的容量和直观性,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以反馈调控为手段,力求反馈的全面性(优、中、差生)与时效性(及时、中肯)。

画直线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概念,

(2)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3)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交流与评价能力

(4)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直线斜率的概念和公式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直线方程的概念

如图1,对于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直线有下面关系:

(1)有序数对(0,1)满足函数,则直线上就有一点A,它的坐标是(0,1)

(2)反过来,直线上点B(1,3),则有序实数对(1,3)就满足

一般地,满足函数式的每一对,的值,都是直线上的点的坐标(,);

反之,直线上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函数式,因此,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是以满足的每一对x,y的值为坐标的点构成的

从方程的角度看,函数也可以看作是二元一次方程,这样满足一次函数的每一对,的值“变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使方程和直线建立了联系

定义: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线上的点,反过来,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这时,这个方程就叫做这条直线的方程,这条直线就叫做这个方程的直线

以上定义改用集合表述:,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集合,记作。若(1)(2),则

问:你能用充要条件叙述吗?

答:一条直线是一个方程的直线,或者说这个方程是这条直线的方程的充要条件是……

(二)直线的倾斜角

【问题1】

请画出以下三个方程所表示的直线,并观察它们的异同。

过定点,方向不同。

如何确定一条直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还有其他方法吗?或者说如果只给出一点,要确定这条直线还应增加什么条件?

学生:思考、回忆、回答:这条直线的方向,或者说倾斜程度。

【导入】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如何刻画直线的方向。

【问题2】

在坐标系中的一条直线,我们用怎样的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呢?讨论之前我们可以设想这个角应该是怎样的呢?它不仅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同时还应该是简单的、自然的。

学生:展开讨论。

学生讨论过程中会有错误和不严谨之处,教师注意引导。

通过讨论认为:应选择α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表明一个方向可以有无穷多个角,这里只需一个角即可(开始时可能有学生认为有四个角或两个角),当然用最小的正角。从而得到直线倾斜角的概念。

【板书】

定义:一条直线l向上的方向与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教师强调三点:(1)直线向上的方向,(2)轴的正方向,(3)最小正角。)

特别地,当与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倾斜角为0°。

由此定义,角的范围如何?

0°≤α<180°或0≤α<π如图3

至此问题2已经解决了,回顾一下是怎么解决的

(三)直线的斜率

【问题3】

下面我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过原点倾斜角分别是30°、45°、135°的直线,并试着写出它们的直线方程。然后观察思考:

直线的倾斜角在直线方程中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直线,写出方程

30°——à=

45°——à=

135°——à=

(注:学生对于写出倾斜角是45°、135°的直线方程不会困难,但对于倾斜角是30°可能有困难,此时可启发学生借用三角函数中的30°角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来解决)

【演示动画】

观察直线变化,倾斜角变化,直线方程中系数变化的关系

(1)直线变化→α变化→中的系数变化(同时注意α的变化)

(2)中的x系数k变化→直线变化→α变化(同时注意α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出倾斜角与的系数的关系:倾斜角不同,方程中的系数不同,而且这个系数正是倾斜角的正切!

【板书】

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这样我们定义了一个从“形”的方面刻画直线相对于轴(正方向)倾斜程度的量——倾斜角,现在我们又定义一个从“数”的方面刻画直线相对于轴(正方向)倾斜程度的量——斜率。

指出下列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2)=tg60°(3)=tg(-30°)

学生思考后回答,师生一起订正:(1)120°;(2)60°;(3)150°(为什么不是-30°呢?)

画图,指出倾斜角和斜率。

结合图3(也可以演示动画),观察倾斜角变化时,斜率的变化情况。

注意:当倾斜角为90°时,斜率不存在。

α=0°——à=0

0°<α<90°——à>0

α=90°——à不存在

90°<α<180°——à<0

(四)直线过两点斜率公式的推导

【问题4】

如果给定直线的倾斜角,我们当然可以根据斜率的定义=tgα求出直线的斜率;

如果给定直线上两点坐标,直线是确定的,倾斜角也是确定的,斜率就是确定的,那么又怎么求出直线的斜率呢?

即已知两点P1(x1,y1)、P2(x2,y2)(其中x1≠x2),求直线P1P2的斜率。

思路分析:

首先由学生提出思路,教师启发、引导:

运用正切定义,解决问题。

(1)正切函数定义是什么?(终边上任一点的纵坐标比横坐标。)

(2)角α是“标准位置”吗?(不是。)

(3)如何把角α放在“标准位置”?(平移向量,使P1与原点重合,得到新向量。)

(4)P的坐标是多少?(x2-x1,y2-y1)

(5)直线的斜率是多少?=tgα=(x1≠x2)

(6)如果P1和P2的顺序不同,结果还一样吗?(一样)。

评价:注意公式中x1≠x2,即直线P1P2不垂直x轴。因此当直线P1P2不垂直x轴时,由已知直线上任意两点的坐标可以求得斜率,而不需要求出倾斜角。

【练习】

(1)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直线的斜率为α?

(2)任意直线有倾斜角,则任意直线都有斜率?

(3)直线(-330°)的倾斜角和斜率分别是多少?

(4)求经过两点(0,0)、(-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5)课本第37页练习第2、4题。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情况,个别辅导,订正答案(答案略)。

【总结】

教师引导:首先回顾前边提出的问题是否都已解决。再看下边的问题:

(1)直线倾斜角的概念要注意什么?

(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一一对应吗?

(3)已知两点坐标,如何求直线的斜率?斜率公式中脚标1和2有顺序吗?

学生边讨论边总结:

(1)向上的方向,正方向,最小,正角。

(2)不是,当α=90°时,α不存在。

【作业】

1.课本第37页习题7.1第3、4、5题.

2.思考题

(1)方程是单位圆的方程吗?

(2)你能说出过原点,倾斜角是45°的直线方程吗?

(3)你能说出过原点,斜率是2的直线方程吗?

(4)你能说出过(1,1)点,斜率是2的直线方程吗?

画直线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直线,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能力训练: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猜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空间观念。

素质培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学习形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射线,知道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理解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认识射线,知道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理解角的概念。关键: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正确表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设备备

学具准备:

活动角、三角板2块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射线、直线。

1.出示谜语,一条线儿直又直,士兵两头来站岗,不许前伸和后延,若是前伸又后延,变了模样又换名。(打一数学名词)

2.你能画出一条线段吗?线段有几个端点?它能测量长度吗?

3.课件出示射线。大家看看老师画的这条线与线段一样吗?它有什么特征。在学生明确射线的概念后师指出:象手电筒、投影仪等射出的光线,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你能试着画出一条射线吗?它有几个端点?(师同步画出射线)

4、研究射线(课件出示)。射线的长度可以测量吗?

5、画一画:从一点出发可以画出几条射线?(学生先在纸上画,之后课件演示: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6、现实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射线?

7、认识直线。课件出示直线,让学生在与射线、线段对比中直观感知:直线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直线有没有端点。它的长度不可以测量。(师示范画直线)

8、请你画一条直线。

二、直线、射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好学生活动记录卡。

2、各组展示交流讨论结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

3、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件动画演示

1、这是一条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

2、在直线上任取两点,两点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它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3、如果把一条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它是无限长的。有一个端点。

三、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经过任意一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

2、经过任意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3、通过画,你们发现了什么?

4、想想看,生活中有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例子吗?

四、角的标记与读法。

1、我们已初步认识过角,(课件动画演示角的形成)那什么是角呢?其实,从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就组成了角。角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2、请你画出一个角。(师同步画)

3、角的标记和读法。

记作:1,读作:角1说一说:角的符号像什么?

1、请标记一下你刚才画的角,并读出来。

2、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实物投影仪出示)名称图像相同点不同点端点长度直线射线线段

五、综合实践(课件)

1、火眼金睛:下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哪些是射线?

2、明辨是非

(1)、一条射线长5米。()

(2)、直线是线段的一部分。()

(3)、直线可以无限延长。()

(4)、有一个端点的线是射线。()

3、数一数:(出示图)

图中一共有几个角?

课堂小结:

用打电话的形式进行,教师与学生各拿话筒,互相对话。

画直线教案 篇4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江苏省扬州市甘泉小学 徐长凤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及理性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师:毛线几根、彩纸一张、课件。

生:每人一根毛线(颜色、长短各不相同)、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出示上海世博会各国展览馆)师生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上海世博会的部分含有线段的场馆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世博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为本节课中引出数学博览会埋下伏笔。】

一、曲直对比,引入线段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上海世博会,可是你们知道数学博览会吗?博览会上也有很多馆呢!我们一起先去“生活馆”看看。

1.考眼力。比较两根毛线的长短。 (1)两根直的毛线。

(2)一直一弯的两根毛线,哪根毛线更长些呢?

2.由第(2)小题学生的意见不一,引出将毛线拉直,并动画演示。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比较熟悉的比较毛线长短入手,在比较一直一弯的两根毛线时,引起学生的冲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自然想到将毛线拉直这一策略,并作动画演示。通过交流,学生不仅自己解决了问题,也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解决了生活馆的问题。下面让我们再到“体验馆”去游览游览吧。

1.拉线段

(1) 初步感知

(课件回放拉直的毛线的过程,并配音,)把线拉直,两手间直直的一段,就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师:同学们,我们在体验馆里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就是——线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题:线段)

a.教师示范、指名学生、师生合作指线段。(从左手捏住的这一端开始,到右手捏住的这一端结束,这两手间的直直的一段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b.同桌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长短、颜色不一的毛线,拉出一条线段后,再指一指。

(2) 认识特征之一“直”.师拉一根短毛线,可以看成线段吗?(横拉,斜拉,竖拉) (松开一只手),还是线段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线段应该是直的。(板贴:直的)

【设计意图:通过拉直各种色彩、长短、粗细都不一样的毛线,意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引导他们对所观察的进行抽象概括,消除毛线的色彩、长短、粗细等对学生的干扰,帮助学生将线段的本质属性从非本质属性中剥离出来。】

(3) 认识特征之二“端点”.师拿出另一根长毛线,从中找线段。

a.(拉毛线的一半)你能从中找出线段吗?指名指一指。 b.(拉毛线的另一半)还能找到线段吗?指名说一说。

c.(拉毛线的中间的一部分)这回的线段又在哪呢?全班学生边说边指。

师结:看来,要在这根毛线上找准线段,关键是要看清楚老师拉直毛线时两手捏住的两端。

这两端可重要了,在数学上,我们将它们叫做端点。(板书:端点)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2个)

【设计意图:“端点”这一知识,抽象,这里,摒弃老师轻轻告诉的方式,采用两手捏住一根毛线的一部分,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自己主动认识和理解线段的端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理性表达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给课堂带来了浓浓的数学味。】

2 .画线段.(1)脑中想象

师:刚才我们用毛线创造了很多线段。虽然它们颜色不同,长短不一,方向也不一样,但它们都是线段,因为它们都是(直的),而且还有„„(两个端点)(指黑板)

师:现在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是什么样子的?拿出小手比划比划。从哪开始,到哪结束?

(2)尝试初画

思考:用什么工具来画?(直尺、书、橡皮)

怎样画才能让人一眼看出线段是直的,还有两个端点呢? (3)对比完善

依次出示学生的三种画法 1号

2号 3号

a.1号和2号3号对比。

b.2号和3号比较,他们表示端点的方法有不同(2号是用小圆点,3号同学用的是小竖线) 。 师:2号和3号同学表示端点的方法都可以。在数学上,人们习惯用3号同学的这种方法来完整地表示出一条线段。

c.师:现在我们就用3号同学的方法和电脑老师一起来画一画,好吗?(电脑示范后学生再画)同桌看一看,画的直不直,两个端点在哪里?

【设计意图:数学课,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在这里,没有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直接模仿的方法,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用大量感性材料丰富学生认识后,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创造线段模型的环节,让学生用符号语言来表达对线段的理解。这里学生不再只是操作工,一个简单的创造线段环节,既能让学生将积极的思考伴随着整个过程,同时,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每人都能做一个发现者、创造者,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4)判断辨析

3 找线段

(1)找尺子上的一条线段。摸一摸,再指一指端点。

(2)找身边物体上的线段。学生自由找,说给同桌听听,指一指端点。 师:交流后结,看来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线段的踪影。

4.折线段:

师出示一张彩色纸。

(1)师折,告诉学生,这道折痕也可看成一条线段。

(2)生拿出和老师一样大的白纸,只折一次,折出一条比老师折的长的线段。 师生相比,生生相比,看谁折出的线段最长。 (3)生再折一条比老师刚才折的短的线段。 先师生比,再同桌比,谁折得更短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喜欢的折纸游戏,让学生了解到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识,同时,通过找最长的线段,让学生突破对折的思维定势,想到斜着折,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感受到数学好玩。】

三、变式练习,加深认识

同学们,你们在体验馆里玩得开心吗?还想玩吗?那我们再到“图形馆”里去转转。 1 数线段

(1)出示三角形,学生数。

师述:在数学上,我们把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统称为三边形。(演示,用红线划一周)

(2)将三角形剪去一部分,变成了(梯形)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师:数学上把4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统称为四边形。梯形也可以叫做四边形。

(3)再将四边形剪去一部分,变成什么形?(五边形)几条线段围成?(数一数) 师:如果剪成6边形,几条线段围成的? 小结: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 (4)再剪成和。

【设计意图: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穿插在数线段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向学生渗透多过形的有关知识,最后出示的反例,通过学生上当,更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线段的理解。】

2 .连线段

(1)出示两个点,学生连。两点之间能连成几条线段? (2)再加一个点。学生连。

师:3个点,每两点画一条线段,画出了3条线段?跟刚才相比,只多了一个点,就多连了几条线段?

(3)再加一个点为四个点。 学生连。

师:4个点,每两点相连,一共画出了6条线段,跟刚才相比,多了一个点,又多连出了几条线段?

(4)师:如果再加一个点,又会多连出几条线段呢?也就是能连出10条线段喽?是不是这样的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试一试。

【设计意图:教材中的最后三道习题,依次出示两个点、三个点、四个点让学生连线段,将这三道题孤立地给学生做,很多学生对前两题没问题,可是,最后一题,正确率却很低。主要因为学生不能沟通三题之间的联系,将做前两题的方法有效地迁移到后一题来,采用有序的方法去正确连接。因此,我们通过在第一题两个点基础上不断加点的方式,将三道题整合起来,再结合教师和学生的简单对话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伴随着点的增加,所能连的线段也在增加。在向学生渗透着有序、猜想、验证等数学思想的同时,还将课堂向课后延伸。】

四、小结拓展。

(1)师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不仅知道了线段的特征,还在生活中找到了许多线段。学到这,你有什么收获吗?

(2)拓展:你们知道吗?在世博会的很多场馆建筑中也藏着线段呢,赶紧去拓展馆看看吧?课件再次出示世博会场馆,学生从中找线段。

最后,课件出示葡萄牙馆,由找出线段后,比较两根差不多长的红色的线段,到底那根线段更长些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课尾,再次回归生活,通过寻找世博场馆中的线段,既与课首呼应,让整节课浑然一体,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期待下节课的学习。】

《线段直线和射线》教学设计(共3篇)

直线射线角教学心得体会

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线段、直线和射线,︳西师大版

直线方程教学设计

光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画直线教案 篇5

直线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甘肃教育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模块三第9课《直线与曲线》的知识内容,本课旨在让学生学会直线工具的用法,能熟练地运用直线工具画图。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用计算机画画的基础部分,操作性很强。学生在本课中要学会以下两个问题:

1.直线工具的用法 。

2.用直线工具画特殊角度的线条 。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的直线画图工具,并能运用直线工具画画。 (2)能够进行正确的评价和自我评价。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投影仪进行直观演示,刺激学生的视觉,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2)通过对比,分析来理解新知识和解决问题。 (3)尝试让学生学会“总结”。 3.情感过程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画图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画图,体验科学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直线工具画特殊角度的线条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1.播放玉门航拍,激发学生学习性趣。

2.复习旧知,“如何保存自己的作品。”

(二)图片导入,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学习运用“直线工具”画直线。

1.说说哪个工具是画直线的,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2.指名学生来演示并提问怎样选择线宽,怎样画直线,画错了怎么办等,教师及时引导。

3. 方法展示:

(1)、鼠标左键单击选定直线工具。

(2)、选择线的宽度。

(3)、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鼠标画出一条直线。

4.教师演示。

(四)小知识:在画直线的同时按住键盘上的shift键,就可以画出水平线、垂线和角度是45度的斜直线等特殊角度的线条。

1.教师先出示课件,根据课件学生自己试画特殊角度的线条。 2.指名完成较好的同学为其他同学演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3.学生演示后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4.教师演示画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 5.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操作实践,游戏闯关。

1.喊出闯关口号。 2.了解游戏规则。 3.出示任务:

第一关:请用直线工具画出下列的图形,时间为5分钟

1.引导学生观察后开始闯关任务,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错。

2.请最先完成任务的两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3.学生评价。 4.教师评价。

第二关:任选一幅图来画,或自己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2.请最先完成任务的两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进行自我评价。

3.学生评价。 4.教师评价。

(六)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

(七)作品欣赏,结束语。

画直线教案 篇6

《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

史海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的空间观念。

5.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6.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看看谁遇到了困难?出示幻灯片(指名读)谁愿意帮帮它? 生:走中间那条路。

师:你们同意吗?你是怎么想的? 生:这条路最短,它是直的。近。

二、认识直线和射线。

1、直线的认识。

师:在生活中,你发现哪些是直的线? 生:桌子的边;

生:墙边……。

师 :是啊,这些边所在的线就是直线,它是直直的,它到底有何特点呢?让我们来看一看,感受感受好吗?(课件出示直线)

师:直线有什么特点呢?这是一同学画的直线,同学们想想,就这么长吗?(还能向两端无限延长)老师延长出一点可以吗?延长出黑板可以吗?延长出我们班可以吗?一直向北延长出校园行吗?……所

以我们说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你能画出整条直线吗?(不能)所以我们就用直线的一部分来表示直线,这叫用部分表示整体。直线到底有多长呢?现在我们来量一量这条直线的长度吧。(生立即反对,指名问原因。)老师忽略了,谢谢同学们提醒。还是你们细心啊。老师要向你们学习。 师:动手会使人变的更聪明,画一画经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汇报。经过两点呢?

3、认识射线。

师:我们认识了直线和线段,其实,直直的线不只这两种,我们再来认识一种。出示幻灯片。如果把太阳,手电筒射出的光看作一条线,它是从一点出发,可以向另一端无限延长的,像这样的线,在数学上我们叫它射线,出示幻灯,射线无限延长。你会画射线吗?画一画,一生黑板画。 师:(指着端点问)这是?(指着线问)只有这么长吗?

师:好,同学们坐好。我们认识了3种直直的线。分别是直线、射线和线段。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小组讨论后出示图表指名回答。 师:猜谜语,打一线的名字。有始有终,有始无终,无始无终。

三、师:经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直线、射线和角。你有那些收获?

四、小检测。

1)判断哪些是直线、线段和射线?

神奇夺宝之旅

准备好了吗?开始吧! 第一关:火眼金睛

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 第二关:

明辨是非

1)一条直线长米。2)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只有1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第三关:选一选

1、直线、射线和线段中无限长的有( )

A、直线和射线

B、直线和线段

C、射线和线段

2、(

)可以量出长度。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经过平面上的任意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A、1

B、2

C、无数

第四关:经过一点能画(

)条直线。 第五关:经过两点能画( )条直线

经过两点能画( )条射线

第六关:下图中一共有( )条直线,( )条射线,( )条线段。 第七关:

运动会上,五名同学参加了50米短跑,其中一名同学在第五跑道,起跑后他直接跑向第一跑道,你觉得他占便宜了吗? 五:作业

1、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直线,再在上面截取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这三者的区别;能数清射线和线段的条数,这节课还要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与联系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由于学生以前已经学过线段,我就从找直直的线入手引入新课。首先我组织找身边的直直的线,然后让学生画一条直线。画好后,我出示画好的直线,让学生观察直线的特点。本节课我的优点有:第一,思路清晰,三种线形的过渡比较自然,顺理成章,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第二,在观察三种线的区别时,我让学生回答,直到补充完整为止。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发挥,学生也会很有兴趣地接受新知识。第三,我在讲三种线的区别时,我用了多媒体,效果很好。这样很好地展示了它们的能否延伸和端点个数的区别。但是这节课我有很多不足之处,第一,学生的积

极性虽然被调动起来了,但仍有几个学生拿着三角尺只顾自己画着玩,并没有认真去听老师的要求,当然这是我的失职,对自己班的学生没有照顾到;第二,由于高估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以至于有的知识点强调不够,个别接受能力不强的孩子学起来比较吃力;第三,课堂节奏不够紧凑,自由性太强,以至于下课时没能完成教学任务,就是没有当堂完成课堂作业。针对以上不足,我自会反思,找方法解决。

画直线教案 篇7

新课标四年级数学《直线射线和角》的教学反思

《直线、射线和角》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和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习本册平行与垂直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及几何形体的起点。在听了同年级两位老师对本课的执教过程后,我对本课内容的认识更加深刻,也产生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于是分别在两个班分别尝试进行教学。

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为:

1.让学生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了解并掌握三者区别与联系;

2.认识角,知道角的定义,学会用角的`符号来表示角;

3.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一、复习引入、以小见大

线段、射线、直线,三者之间存在着包含的关系,线段和射线都属于直线的一部分,而线段又是学生熟悉的知识点,所以从复习线段入手,让学生首先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说说线段的特点。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回忆旧知中引入射线、和直线,并且借助线段的特点,体会射线和直线的特点。同时,我还让学生分别动手画一画,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观察自己画的各种不同方向的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意图:学生经历了回忆、动手、观察、思考等一系列活动后,他们对线段、射线、直线的理解会比较深刻。

二、充分感知,发挥想象

这部分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感。射线、线段都是能够无限延长,让学生闭上眼,让脑海中的射线向一端延长、延长、在延长,让脑海中的直线也向两端无限延长,使学生对射线和直线的理解并不仅仅停留在自己看到的表象上,让是向更加广阔的二维空间发展,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空间想象的过程,同时进一步感知射线和直线,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在教学角的时候也是这样,知道了角的定义后,也让学生想象角的两条边无限延长,让学生找一找角在变化的过程中,什么是不变的,从而使学生理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意图:数学是一门想象的科学,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想象直线和射线的样子,通过想象来充分理解无限长的含义,可能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三、联系生活,寻找原形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虽然直线、射线和角是抽象的数学知识,但是它们在生活中有很多原型,比如手电筒发出的光、小朋友的坐姿、椅子的构造等。

意图: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也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四、思考

1.学生在课堂上虽然也经历的想象的过程,但是在教师任务驱使下的想象总显得被动了些,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地提出想象的需求,可能更耐人寻味!

2.在课后作业中发现,过两点画一条直线时,学生无意识地会画一条线段,说明他对直线和射线的区别还不是很清楚,或者说他在画图时还没有主动地去区分直线和线段的区别。

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提出内需,养成思考的主动性,是我后续课堂需要注意和培养的。

画直线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直线、射线和角》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个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借助直观,引入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进而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知识面,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角的度量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结合新课标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能正确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概念,认识表示角的符号;理解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长无关。能正确画直线、射线,会用角的符号记角。

3、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猜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空间观念;通过小组讨论等学习形式,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评价。因此,本课的重点是:建立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理解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会直接比较角的大小;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二、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等各种学习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事物本质特点。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中,更加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以下的学习方法:

1、在小组合作中,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2、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过程:

课前朗诵诗歌

(一)、看图激趣,从现实生活中引入课题

出示2副美术简笔画。

师:这2副美丽的图画都是由简单的线条组成,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美丽的图画都由哪些线条组成?并在自己的纸上随意画几条线,讨论下自己画的线可以分为哪几种?

预设:学生通过自己画一画比较容易得出(—、︵)直的线和弯的线。

师小结,引出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二)、探究新知

1、直线、射线的教学

师:同学们都知道孙悟空的金箍棒千变万化,现在要把金箍棒的一端变长,可以用什么线画出来呢?

师:象这种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边无限延伸,这样的线我们叫射线。

观察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感知射线的特点。

师:像射线这样,从一端向另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的现象在生活中还有吗?

学生举例(太阳光、手电筒……),教师展示一些图片。

2、直线的教学

师:现在要把金箍棒的两端变长,可以用什么线画出来呢?

师:象这种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这样的线我们叫直线。

观察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感知射线的特点。(借助物体让学生理解无限延长这一特征)

实践活动,画直线、射线。

如果给你一点,你能画出多少条直线、射线?

(1)、先定点(30秒画直线、射线比赛)

(2)、汇报,如果给你时间还能画吗?

(3)、老师演示无数条。

2、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直线、射线,那么与以前学过的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请同学们讨论并完成下表:

图形

端点个数

延长情况

能否度量

线段

射线

直线

3、角的教学

(1)、认识角

师:现在老师给你一个端点,请你画两条射线。

师: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师:像这样的,从公共端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了角。(课件出示:角的概念)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角。谁能告诉老师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预设:剪刀、尺自、国旗……)

(2)、折一折角

师:谁有一双会变魔术的手?有一张圆片,请同学们折角。折好后,请你举起来,指出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为什么?

师:小组中互相指一指你折出的角。

(3)、和角交朋友。

A、和角亲一亲,有什么感觉?(尖尖的)

B、从角的两条边出发,摸一摸两条边,感觉怎么样?(直直的)

C、尖尖的叫做顶点,直直的叫做边。板书:顶点∠1

记作:∠1读作:角1

(4)、练习:判断下面那些是角。(用手势表示)

师:老师带同学们到角乐园去逛一逛,角乐园出现了冒充角的现象,请你做小法官。

(5)、比较角的大小。

师:这个角可厉害啦!可变大变小,谁来把它变大?

师:一起来玩活动角的变身游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把角变大的?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把角变小的?

(6)、猜一猜比赛

师:(出示两个边不一样,角的大小一样的角)用什么办法来证明是一样大?

师:由这里你知道了什么?角的大小与边的大小有没有关系?

(四)、拓展延伸:(小黑板)

(1)数一数,下图中有几条射线?有几个角?

(五)、课堂总结,评价

师问:(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2)你觉得这节课谁学得最好?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你自己学得怎么样?

画直线教案 篇9

老师们:

您们好!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来交流说课活动,谨此向在座的老师们学习。

我说课的内容是位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直线平行的条件”。

一: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体会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重点,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石”。同时,本节学习将为加深“角与平行线”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思维,并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交流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角的特征,认识“直线平行”的三个充分条件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等活动归纳出三种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敢想、敢说、敢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三种位置关系的角的特征;会根据三种位置关系的角来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转化”的数学思想的培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策略:

1、采用指导探究法进行教学,主要通过二个师生双边活动:①动——师生互动,共同探索。②导——知识类比,合理引导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数学活动,经历问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整堂课围绕“情景问题——学生体验——合作交流”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既满足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探索欲望,又排除学生学习几何方法的缺乏,和学无所用的思想顾虑。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愉快和进步。

3、利用课件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扩大学生知识面,使每个学生稳步提高。

五: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流程设计是:从创设情境,孕育新知开始,经历探索新知,构建模式;解释新知,落实新知;总结新知,布置作业等过程来完成教学。

1.创设情境,孕育新知:

①师生欣赏三幅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从几何图形上看有什么共同点。

②从学生经历过的事入手,让学生比较两张奖状粘贴的好坏,并说明理由,让学生留心实际生活,欣赏木工画平行线的方法。

③落实到学生是否会画平行线?本环节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了解实际生活中平行线的广泛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经历过的事入手。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应用数学无时不有。符合“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经验出发”的新课程标准要求。

2.实验操作,探索新知1

①由学生是否会画平行线导入,用小学学过的.方法过点P画直线AB的平行线CD,学生动手画并展示。

②学生思考三角尺起什么作用(教师点拨)?

③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塑料条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并探讨图中角的关系(同位角)。

④教师把学生画平行线的过程和塑料条模型抽象成几何图形,指明同位角的位置关系是截线,被截线的同旁,归纳:两直线平行条件1

教师展示一组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关注:

①学生能否画平行线,动手操作是否准确

②学生能否独立探究、参与、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复习提问,利用教具、学具让学生动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考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质量,教师有的放矢,让学生掌握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及时练习巩固,体现学以致用的观念,消除学生学无所用的思想顾虑。

3.大胆猜想,探究新知

⑴学生分组讨论:

①∠2和∠3是什么位置关系?

∠3和∠4是什么位置关系?

②直线CD绕O旋转是否还保持上述位置关系?

③∠2与∠3,∠2与∠4一定相等吗?猜想,展示讨论成果。

⑵学生探究:

问题:①∠2=∠3能得到AB∥CD吗?

②∠2+∠4=180可以判定AB∥CD吗?

学生用语言表述推理过程,教师深入学生中并点拨将未知的转化为已知,并规范推理过程。和学生一起归纳直线平行的条件2,3。

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本环节教师关注:

①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敢于发表个人观点。

②小组团结协作程度,创新意识。

③表扬优秀小组

设计意图:猜想、交流、归纳,符合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会将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将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并用练习及时巩固,落实新知与方法,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4.解释运用,巩固新知

本环节共有五个练习,第一题落实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位置特征。第二、三题落实三种判定方法的应用。第四、五题是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

本环节教师应关注:

①深入学生当中,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鼓励,帮助。

②学生的思维角度是否合理。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运用新知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5、总结新知,布置作业

通过设问回答补充的方式小结,学生自主回答三个问题,教师关注全体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程度,学生是否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采用必做题和选做题的方式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习惯,发挥自我评价作用,同时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业分层要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给基础好的学生充分的空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来确定适当的起点与目标,内容安排从画平行线的方法出发到平行线的三个充分条件的发现、论证和运用,逐步展示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层层展开,逐步深入。在教学设计时,利用学具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片和动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运用数学无时不有。以动代静,使课堂气氛活跃,面向全体学生,给基础好的学生充分的空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同时注重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一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探索、研究和解决,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画直线教案 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直线、射线和角》这节课是新课标版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几何图形初步认识中的基本概念,也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学生已经对线段、直角、锐角和钝角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本节课就要深入系统的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并进一步认识角,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直线、射线、角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射线,知道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理解角的概念。

3、教学准备:课件、手电筒、直尺。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去探究发现、分析比较地构建和获取,与人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我主要从构建主义理论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法来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

1、自主探究法

2、分析比较法

3、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

在学法方面,我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学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在组内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启发,共同理清思路,运用这种方法,便于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精神。

三、说教学实施过程。

基于上述认识与理解,我对本课的教学流程作了如下设计:

激趣导入形成概念深入理解形成技能应用新知评价回顾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中,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我让学生回忆线段的特点。随后,设疑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自学探究。

学生带着探究提纲,自读教材,并完成探究习题。探究提纲为学生自学指引了方向。自学后,小组内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启发,共同理清思路,运用这种方法,便于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精神。

第三环节:班级交流。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直线和射线的特点之后,要求学生小组汇报。在小组汇报时,我进行重点讲解,并做好板书。同时启发学生思考相应的问题。如: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这样的目的是把学生学到的新知,形成技能。

第四环节: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也就是巩固新知,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过程,这个阶段是学生应用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阶段。我所设计的四道练习由浅入深,有层次性,使每个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第一板块【自信伴我行】有两个小题,第一题是我会填,都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第二道是我是小法官,几道典型判断题,这几题学生在认识中非常容易出错。第二板块【提升无止境】第三题是快乐。是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其本问题,需要略加思考。第三板块【快乐无极限】第四题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有几条线段?相对于前三道题,此题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

第五环节:评价回顾

数学课程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是要让小学生通过评价活动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最后我利用一点时间,师生共同交流评价这节课自己的表现及收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

本文网址:http://m.289a.com/shengrizhufudaquan/162219.html

相关文章 更多
最近更新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