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实习总结(集锦3篇)
2025-04-09 摄像实习总结摄像实习总结 篇1
喜欢摄影,很简单的是因为它能记录下动人的瞬间,能在以后的日子久久回味当时按下快门的情景、心境。但是摄影并不等于照相,摄影是倾注你的情感于照片上,每按一下快门都应该思考为什么要拍下这张照片,它的意义,如何运用手中仅有的工具去表达你心中想表现的东西。我佩服一名摄影师会有洞察事物实质的观察能力,纯属的技巧与不断累积的经验等。所以我想向这个一位摄影师的能力靠近,上完这个摄影基础选修的时候,学到的并只是快门、光圈、感光度等名称及意义,学到不只是操作相机的技巧、经典构图方法,而是学习培养一颗习惯观察的心,把自己比作一部相机,用静止的眼光留意这个大千世界的美丽,宏观、微观。
从选修课中了解到相机的发展历史,过去摄影的成本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得起,只有贵族或者富豪才能探索它的魅力,初期摄影更多的只是担当纪实的功能,器材的笨重,甚至比作画需要更久的曝光时间等都使它的艺术功能得以削弱。再后来光学胶卷相机便携性大大增强,光学相机摄影要用胶卷,当场没法知道拍得满意不满意,要洗出来才知道。必然要浪费大量胶卷,成本高,所以光学摄影往往是惜“镜”如金,轻易不按一下快门的,乃至精思细量地抓住镜头拍上一张,回去冲洗后才能知道结果,如果不够满意那就难了,时过境迁想补救已来不及了,所以老摄影家常常感叹光学摄影是充满遗憾的艺术。到现在数码相机时代,技术发展,相机越做越小,相机随处都是,如果手机都属于相机的话,那么基本每人都会有一部,每个人都有记录有趣事物的能力,单反相机配合长焦镜头能把很远的风光、人像都摄进储存卡内,一切都变得简单而方便。科技以人为本,技术使我们按下快门的成本下降,其实我们拿起手中设备的时候更应该把握摄影的本质,用更精良的设备去捕捉感动人、美丽的瞬间,而不只是照相。我们有了更多练习的机会,照下可以马上回放观察,不满意消去重来,可以围绕想拍的东西选定若干个场景,每个场景先围着它转几圈,拟出不同角度、不同光线条件例如:逆光、顺光、测光等下的拍摄方案,记录各组曝光组合数据,积累经验,使以后更得心应手。
在课上欣赏各大师的作品,一边了解作品里的精妙之处,一边模仿学习。在解决了曝光、清晰度等问题后,这个时候,构思更多的不仅仅限于技术层面,更多的是意境的表达。摄影构思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构思、即时构思和后期构思。前期构思是在拍摄摄影作品前,构思观察,思考如何运用摄影语言及其表现手段来表现作品的意境,如使用什么光线、什么色彩,如何定标题、如何构图等;即时构思是在拍摄一幅作品的之时即运用摄影语言及表现手法来表现摄影作品意境的整个思维过程。摄影艺术的瞬间性决定了即时构思成为摄影构思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而后期构思则是在拍摄后的暗室后期进行制作完成,并通过电脑进行修复,也是摄影构思的最后环节。一张照片看似简单看似按下快门几千分之一秒很快完成的事,其背后需要很长准备时间,有时等待一个场景,一个机会,少不了耐心的等候,孤独的坚持与不断的自我交流。
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前提是执着,摄影也是。一份执着的热情,不断观察练习积累,我在这条路上收获喜悦,付出更多精神。
摄像实习总结 篇2
这次摄像实习是我期待已久的一次实习,之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实验让我第一次真真实实的接触到摄像机,虽然做出来的作品不是很完美,但是它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一直相信,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做的更好。所以,很珍惜这次摄像实习的机会。
这次实习我们组拍摄的是一个电视小短片,以三舍门前的一堆石头引发的故事:
某天,在三舍的门前突然出现了一堆石头,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有一人写了一封信给侦探Mr.Sorry,请求他帮助破解这堆石头的问题。Mr.Sorry寻找线索以图尽快破解,在这期间,Mr.Sorry遇见了各种人,他们为Mr.Sorry提供了很多有用的线索,Mr.Sorry根据这些线索,最终确定嫌疑人——汪发余。在对其“严刑逼供”之后,嫌疑人终于说出这些石头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相大白。
虽然是第二次拍摄,但是由于组员都是随机安排,大家基本都没有合作过,所以在拍摄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小分歧。但我很开心的是,大家虽然偶尔意见不统一,却一直都是很努力,大家积极讨论,每个人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讨论的过程一直都是轻松且愉快的,没有出现过争吵或僵持的情况。
我们组这次分到的是大机器,虽然大机器比较不好弄(来回拿机器就是个体力活儿),要求的技术含量也比较高,但是我们确实学到了比其他组要多很多的东西。大机器的好多东西都要求手动,有时候大家一起想什么东西怎么弄,最后都想不起来,甚至去翻笔记,才发现,有好多东西我们还没有记牢,有好多东西我们还要巩固,还要实践。但是我不得不说的是,当我们折腾一身汗以后,终于拍出预期效果时,那种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特别是拍摄黑人朋友的那一段,现在想想,还是感觉很丢人:
我们在拍摄随机采访的那一段时,恰巧有一位黑人朋友路过,我当时就想,要是录一段这朋友的也是很不错的吧。所以就积极鼓动大家去劝说(鉴于本人的英语水平有限,实在不敢上前沟通,怕到时候丢我们新闻人的脸),大家刚开始都是推脱,在黑人朋友马上要走过去的一霎那,我们几个人一拥而上,把那位朋友给围住:“Hello,……”我们的口语啊,说的真是乱七加八糟,那位朋友告诉我们他听不懂我们再说什么。怎么办?用最后一招,一个一个单词往外蹦。谢天谢地,他终于听明白了,很配合的说了些东西。很搞笑的是,最后一句我们大家几乎是不约而同的说了:“Thank you very much!”(这是我敢保证唯一一句说的很全,发音很正确的)。
这几天的实习,可能是我这学期最快乐的几天。真的很开心可以分到这一组,多伦就是个宝儿,总是有很多的想法和创意,总是把我们逗得想不笑都不行。高鹏一直负责摄像,天天拿着那么重的机器真是不容易,为了找到好的拍摄角度,有时候,真的是很辛苦他。这几天是实习就像是一段奇妙的路程,我们一路玩儿的都超开心,组员都是很活泼的,本来刚开始还有些顾虑,会不会不太合拍,但是没想到的是,我们貌似有着天生的默契,整个拍摄过程中虽然遇到不少的困难,但团队的意识却从未减弱,心中的小宇宙燃烧的越来越灿烂。我们一直努力,我们不断尝试,我们不怕困难,我们坚持着最初的梦想,我们相信那就是天堂!
其实很想和组员们说声谢谢,真的,也许这次实习不是什么大事儿,但是因为有了你们,它才这么的充满生机,快乐满满。有了你们的陪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大家都很是照顾我,有些时候,有些东西我不会弄,大家都是很耐心的教我,一遍一遍,没有人说是不耐烦啊什么的,所以到现在想起这些事儿,心里还是暖暖的,谢谢你们。
摄像实习总结 篇3
20xx年9月,为期一个学期的摄像实习如期进行,与以往分小组进行的拍摄不同,此次的实习以个人为单位单独完成。从剧本编写,到拍摄,再到剪辑、拍唱词、输出成果,这是第一次全部由我自己一个人独立完成。虽然工作量很大、很辛苦,但收获也是成正比的,很多以前没有亲手操作的学会了其运用,不熟练的也得到了练习,个人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提高。
- 289a.com小编精心推荐:
- 摄像实习总结 | 摄像实习周记 | 2025考上本科感恩老师的话集锦 | 2025开学祝福语精选三篇 | 摄像实习总结 | 扶贫总结集锦四篇
本次摄像实习,题材与形式不限,这给了我广阔的创作空间,但同时也使我在一开始的时候失去方向、无从下手。实习期正好是学院准备迎新晚会的时候,最初准备拍摄纪录片,记录同学们为迎新晚会准备的点点滴滴,记录他们台下准备时付出的汗水和台上绽放时收获的喜悦。当我自鸣得意的把策划交给老师后,一盆冷水被泼在了身上。原来这个题材虽好,但由于历年来被较多的同学采用,而显得有些俗套,达不到本次实习的高要求。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电视散文的创作形式,通过“我”在成都的心路历程,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抒发我对成都这座城市的情愫。
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要我有机会接触到了这座幸福的慢城市,对于每一个向往安逸,恬静的人来说,成都是一个不二之选。身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来说,四年前我只身来到这座城市,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现代与古典,发展与休闲共进的城市,最重要的是四年中我与这座城市多少次擦肩,多少次交错中发生的值得回忆的故事和收获了值得珍藏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毕业作品,有幸可以运用上专业所学,拿起手中的摄像机,用声音和画面纪录这座城市在自己眼中的样子,感受城市与自我心灵的互动。
经过反复的思考和修改,最终确定了《感受成都》的专题名称;选题定位于关注大学生、年轻人生活在成都这座城市的真实遇境和心灵状态的受众;主题思想是通过电视散文诗歌的形式,抒发我对成都这座城市的情愫;用诗意的解说词和唯美的画面的效果,用个人的视角和心情表现“我”眼中的成都;以“我”初遇、相识、眷恋、离别这座魅力之城为线索,将“我”内心的感受用涓涓的文字和内心的独白再加以诗意的画面表达。
电视散文《感受成都》(以下简称本片)以“我”的心路历程为线索共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初遇”,通过拥挤的人流、车站、“我”在车站的行为以及成都的城市掠影,来表现“我”对成都的第一印象——发达现代的城市;第二部分为“相识”,通过城市里林立的高楼、公园的美景以及锦里、宽窄巷子、杜甫草堂、武侯祠等现代文明与古典文化交织的场景,展现“我”在成都生活过后对成都的认识——文化厚重的城市;第三部分为“眷恋”,通过成都人打麻将、练太极等生活片段和“我”的感情生活,来叙述成都最让人流连的一面——恬淡闲适的城市;第四部分为“离别”,通过对过往画面的快速播放、最后定格在行李箱上,演绎一场轮回,回到最开始的地方,如此的依依不舍,正如官方的宣传,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在确定了本片的各部分组成后,编写专题策划,确定了分镜头脚本和解说词等。待策划经老师审核签字后,便借了摄像机、三脚架开始了本片的拍摄工作。本片的主题是讲述成都在“我”心中的感受,因此围绕“我”在成都的生活需要拍摄成都的各个地区,包括但不局限于火车站、春熙路步行街、宽窄巷子、宜家家居、校园等,拍摄地点遍布成都的大街小巷,贯穿了成都的东西南北,基本比较全面的展现了成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机器借用时间有限,而所需拍摄的内容较多,如何制定最佳的路线,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拍摄最多的内容,便成了紧要的问题。通过在地图上查找不同公交路线的路线,最终选定了拍摄的路线。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拍摄工作并不像预想中的那样顺利,总是有不同的状况出现。交通的拥堵使很多的时间被浪费在了往返于各地点的路上;人潮的流动与预想的不同,需要等待何时的时机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有一块电池充不进电;选择的高清模式让准备的录像带提前用完等。说明拍摄的准备工作做的还不够充分,没有充分考虑到其他情况的出现,过于理想化。电视散文同纪录片、剧情片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即使确定了要去拍摄的内容也不知道拍摄时实际的情况是什么样。要像散文一般,做到形散而意不散,各镜头的拍摄都要围绕“我”在成都生活的所见所闻。由于内容很少具有情节,因此每个画面都不能停留太久,这也对本片的拍摄给予了新的挑战。为了拍摄到足够了内容,基本上每天都是一早就出发,一直拍摄到夜晚才回学校。高强度的投入自然也是有回报的,在经历了X天的拍摄,用掉了Y盘录像带,在熟悉了拍摄技巧之余,也更加体会了成都的风土人情。
- 欲了解摄像实习总结网的更多内容,可以访问:摄像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