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祝福语 > 生日祝福大全 > 导航

《论持久战》读后感(实用5篇)

这是一篇新发布的题为“《论持久战》读后感”的文章非常值得一读,如果这些经验能够帮你达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那我就感到非常高兴。书是阶梯,能攀登知识之峰,当作者写的作品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之后。那么写读后感的重点应该是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感想。

《论持久战》读后感 篇1

《论持久战》给予我的启发

读完《论持久战》后,我不禁为毛泽东等一批老革命家在国家危难时的智慧而惊叹。在抗日战争刚刚打响不久,毛泽东等人就在认真、冷静、客观、科学地分析了中日双方的力量及其他各方面的形势之后得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科学结论:中国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所以战争的最后胜利必然属于中国,但是由于中日力量对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中国要取得战争的最后的胜利,仍需要进行一个长期的过程,即进行持久战。

毛泽东科学地预言,长期抗战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三个阶段。他明确指出,通过这三个阶段,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而日本则必将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其中,相持阶段是最艰苦的,时间也最长,然而它是持久抗战转到最后胜利的“枢纽”,中国的抗战力量的生长主要是在这个时候。

经过相持阶段的努力,中国的力量将转弱为强,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时,抗日战争就能够进入收复失地的**阶段了。毛泽东指出,在相持阶段,游击战争将成为我们作战的主要形式,而运动战和阵地战则是辅助形式。第三阶段,运动战将成为战争的主要形式。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所描绘的战争进程的轮廓,是对战争发展趋势的科学**。他对持久战的特点,特别是相持阶段的论述,对战略指导起到了重要作用。

曾经有一位大师说过,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一些经典的策略其实可以长久的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时,当我们面对现实的逆境的时候,短时间会感觉孤立无援,会感到担心、害怕、甚至绝望,当我们面前的对手无比强大,似乎有泰山压顶之势的时候,此时,掌握智慧的人就会平心静气,从先人的伟大智慧中寻找终极的解决之道,因为不合理的永远是不合理的,可以赢得一时,无法赢得一世。在这篇《论持久战》中,毛泽东高屋建瓴的看到了整个战争和敌我对比和发展大趋势,提出了非常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用时间换空间,积小胜为大胜,相对于生活而言,在我们人生的第一阶段,也就是我们通常人生最低谷的阶段,我们需要的是苦练内功,勤俭节约,谨慎低调,同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学朋友。

当做一件艰巨的事情,相对于自己一时的实力来说难度太大,但自己实力的增长也许快于该事情难度的增长,,而且自己不在乎所付出的代价的巨大,是运用持久战策略的先决条件。只要此先决条件具备,运用此策略能干成常人所不能的大事。实际上,持久战略是所有弱者实现伟大成就的根本指导战略。

在伟大的事业面前,任何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力量并不总是强大的。这就是为什么任何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很长时间。而做事情的实体正是利用长期的时间实现了实力的积蓄,使自己的实力与事情难度的对比发生了转化。

《论持久战》运用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不仅科学地论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战的总方针,在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在学习中的启迪——应该如何辩证的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战术。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要对自己学习的整体状况有一个比较客观、清晰的分析认识,承认自己学习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要有长远的目标,确定具体的近期奋斗目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在这个过程中,要准备持久战,持久战最中要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在8年抗战中取得最终胜利,靠的不是精良的**装备,而是靠毛泽东那深入人心、指导正确的持久战思想。有一句话对持久战的评价是最好不过了:“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的感觉它。

感觉只是解决现象的问题,理论是解决本质问题。” 读《论持久战》,最关键的还是学习其思想方法,提高自身思维的品质,将其应用于学习之中。我相信通过自我阅读和交流,一个人的素质会不断提高。

伟大毛主席,对于战争发展的准确把握,对于军事战略的准确应用,对于政治的敏感让我们感受伟人的雄才大略,教会看我如何准确把握自己的才能的尺度,准确的定位自己,设立自己的伟大目标。战争虽不在,但是战争中持久不息的精神留下来了,今天我们正值青春年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俱往矣,看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持久战”在和平年代里,就是持久不断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过一个完美人生青史留名。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是有主题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不是我们这些人能说的算了的,唯一能说的算了的就是,发展自己的各项能力,完善个人的各项素质时刻准备站在国家、民族需要的岗位上奉献自己,为国家民族贡献一份力。

对个人而言,要有梦想,有目标,或大或小,但是要分清、辨明自己的实力和自己的目标,测量好理想的距离,做好做持久战的准备。并分步骤,分时期,有计划,有目标的完成,切忌好高骛远,自怨自艾,打磨自己的锐气。对于一个普通的我来说,坚持和不停止并不难。只要我每天都有目标,有计划,时时提醒自己。

《论持久战》读后感 篇2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片国土沦丧,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鼓吹“亡国论”“再战必亡”,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则鼓吹“速胜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使一些共产党员认为,依靠国民党正规军,可以迅速打赢这场战争,轻视游击战争。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明确抗战方针,澄清混乱思想,1938年5月,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抗日研究会上发表了用时七天七夜、长达5万多字的雄文——《论持久战》,一部入选《世界十大军事著作》的不朽巨著。

《论持久战》一书一开始主要是批判了国民党的“亡国论”和“速胜论”。这说明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的战争,中国终将取得胜利。毛泽东主席指出“亡国论”可能产生妥协绥靖倾向,而“速胜论”可能导致轻敌倾向。

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和片面的。接下来,主要讲如何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如何取得最后的胜利,重点讲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主席用客观和全局的哲学方**分析中日战争,辩证地阐述了中日战争的形势,深刻地洞察出解决中日矛盾的关键在于矛盾双方内部要素的不断变化,揭示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性质的哲理,指出了四个中日战争矛盾双方的基本特点:(1)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能力较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组织能力较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

(2)敌退我进:日本帝国主义从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目的在于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霸占中国领土,这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则与日本相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的主要根据。(3)敌小我大:

日本是个小国。它缺乏人力、军事、物质和财政资源。战争是在先天缺陷的条件下进行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中国则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域广民众,能够支持长期战争。(4)敌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必然受到国内外坚持正义人民的反对,失道寡助;中国则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必然得到国内外大多数坚持正义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

他还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敌人战略进攻和我们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阶段是敌人的战略保守主义时期和我们的准备时期。

第三阶段是我们的战略**和敌人的战略撤退时期。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总战略方针,毛泽东主席还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战。

毛泽东主席的《论持久战》教给我们的不只是对战争的分析,而是对人生的思考。学会从本质上冷静客观地思考和预见,从内在因素和全局出发,学习毛泽东主席的**远瞩、敏锐洞察力和认真分析实际情况的能力。毛泽东主席的这一著名结论,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具有重要的学习意义。

《论持久战》读后感 篇3

这时,毛泽东把目光转向全国,开始关注前线战场的形势,开始考虑抗日战争的大局。他通过对日军在进攻中已经在许多地方与国民党军队呈相互攻防状态这些基本事实,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战争,也进一步发现了持久抗战的规律。

毛泽东得基本结论是,前线战场的抗日战争也必须是长期的、持久的。基于这一认识,他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了一个全面的战略计划,以供通过。

总的方针是:当敌人深入进攻时,必须在外面部署足够的力量,与里面的主力合作,增加敌人的困难,减少自己的困难,创造有利于持久抗日战争的军事和政治局面。

蒋介石在接到毛泽东的建议后,极力表示怀疑。一方面,他是军事行家,从军事角度考虑,他感到毛泽东的建议高明,与日本人打仗,确实应该这样。另一方面,他又想到毛泽东怎么能仁慈地提醒自己,他和毛泽东打了十多年的战争?

几经犹豫,蒋介石没有采纳毛泽东的建议。这就使蒋介石失去了在黄河以北发动兵力,与敌人相互攻防,从而对日军进行持久的抗日战争的机会。日军一路南下,攻占了中国大半的领土。

但是,国民党军队毕竟数量多,又陆续将主力撤至西南,而西南地区山多路险,易守难攻,日军打下武汉后,再也难以组织起有力的攻势去攻打中国的西南地区了。日军不能在短时间内摧毁中国已经成为现实,这证明了毛泽东关于中日战争是一场长期战争的预言是正确的,也证明了前线战场必须是一场长期战争。

毛泽东见蒋介石不采纳自己的意见,便不再对蒋介石抱多大的希望,他坚定了以我为主、以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为主,再进一步深入敌后,建立战略支点,创造全面抗战、持久抗战局面的决心。

1938年2月下旬,毛泽东决定**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新形势下八路军的新战略方针。会前,毛泽东心中已经有了成熟的想法。这就是:

在武汉、徐州等地一旦也失守的情况下,为了坚持持久抗战,八路军应该有足以影响全国抗日全局的动作。从本质上讲,这一运动实质当敌人进入我国,即日军对我国南部进行大规模进攻时,我国八路军也在敌后推进。在敌后建立了更多能够独立作战的抗日根据地,形成了长期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

**政治局会议同意了毛泽东的这一方针。

后来,毛泽东的政策虽作了具体调整,但基本思想没有改变。敌进我进,使我军在日军向南大举进攻的时候,开入敌后,在敌后展开,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不仅立住了脚,牵制了日军,支持了全国的持久抗战,而且为我军在抗日战争中很快发展壮大起来奠定了基础,也使毛泽东进一步摸索到了持久抗战的规律。

1938年5月19日,日军占领徐州。徐州保卫失败,意味着中日战争发生了巨大变化。日军的下一步行动有两种可能:

一是主力转向华北,消灭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一是继续向南进攻,打击武汉、广州。准确判断日军的动向,是决定我们党战略方针的基础。同时,到徐州沦陷时,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十个月,各种矛盾已经充分暴露出来,我们可以认识到它的规律性。

毛泽东开始着眼一段时间,冷静地分析当前形势的变化。

毛泽东身边的警卫回忆说,那段时间,毛泽东白天在院子里走,常常因为对某个问题的深思熟虑而忘记了别人。晚上,毛泽东看了各种**,研究了全国的军事形势,彻夜不眠。

通过对我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情况和国民党正面战场情况的分析,毛泽东开始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全国持久抗战的思路,这就是: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要广泛发展;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要保存主力。中国保持和发展军事事力的能力是抗日战争持续的基础。

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所阐述的观点和战略战术,是我们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锐利思想**,他从中日两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无可争辩地论证了“抗日战争是持久的”和“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这两大历史命题的客观必然性,深刻地批判和彻底地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误论调,同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预见了抗战所要经历的各个阶段,制订了一整套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战术,极大地武装了全国抗日军民,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指明了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在今后的抗日战争实践中,中国人民遵循这一伟大的战略思想,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机智、勇敢、艰苦、顽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他具体地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成功地揭示了中国民族战争和民族解放的特殊规律,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抗战理论,在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同时,《论持久战》又是一部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它从中国抗战的特殊规律入手,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战争与政治、**与人、战争中的能动性等一般的军事原则和战争规律,尤其是针对敌强我弱、敌优我劣的特殊的战争现象,及其深刻地论述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普遍深入的政治动员的人民战争思想、转劣为优的灵活的战略思想,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理论,为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除此之外,《论持久战》又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它在分析中日双方对立、矛盾的因素,论述战争的发展进程和众多复杂的战略战术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的观点都做了创造性的运用和透彻的发挥,可以说,毛主席的这部宏篇巨著,通篇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可以称得上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和“实践哲学”。

对今天来说,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总体上讲,它是对当时重大的历史问题的成功回答,为我们提供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发现和揭示客观规律,取得胜利的一般的方**,这是我们在当前和以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否则,任何事业要想取得成功,那也都将是无从谈起。具体地说吧,《论持久战》这部著作所阐述的军事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开展军事科学研究,建设国防现代化,应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我们现在一再强调要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这军事斗争的准备中,战略战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这一点,《论持久战》中的许多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实力和国防现代化的提高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军的装备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都会有着较大的差距,如果一旦发生侵略战争,我们在军事装备上仍将处于劣势。因此,毛泽东同志关于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和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战略战术并没有过时,仍然是指导我们打赢反侵略战争的重要思想。

不仅如此,对于我们今天所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毛主席的文章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可以说,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国家在建国几十年来曾经出现过几次大起大落,走过的道路可以说是相当曲折,究其原因,这问题的主要根节就在于没有能够正确认识国情,违背了客观规律。所以,为了避免今后再出现类似的失误,我认为,学习毛主席《论持久战》一文中,毛主席当年科学地分析客观事物的矛盾,根据国情制定战略的方法,对于我们今天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论持久战》读后感 篇4

2013550138电子商务一级吴玛娜

邓小平用了“七分功三分过”来形容毛泽东,许多人对毛泽东存在偏见,认为老年时期的毛泽东犯下了无法原谅的错误,导致中国社会一片混乱,而这个时候我通常都是跟他们说,如果有时间,可以去读读《论持久战》,里面的讲话会告诉你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在面对亡国危机时,他处事的冷静,他的军事天赋,他的视角眼界,绝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

讲话的内容中,毛泽东用了很大的篇幅只为解决一个问题:中国的抗日战争既不是“速决战”也不会“再战必亡”,而是持久战。通过对中国和日本各方面的分析,以及找出中国的抗日战争同过去失败例子中的不同加以说明,中国的情况是特殊的,不能用以往的经验来判断这一场战争。

为什么要特地的做这个讲话呢?因为迫切需要控制**,稳定公众情绪和鼓舞士气;一方面,亲日派认为中国的实力太弱,**装备不如日本,不可能胜利,所以迟早会妥协;另一方面是**派则将希望寄托在英美等国的援助上,认为赢得胜利是很简单的,而这两种思想的出现甚至蔓延会让人心涣散,根本就无法齐心协力的共同抗日。

分析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的错误性以后,毛泽东接着分析了敌我强弱的状况。敌强我弱是事实,但是却片面夸大了它的危险性,敌强的方面是它的经济政治军事,但是缺乏资源,无法进行长时间的消耗战,加之战争性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导致它陷入了寡助的局面。而中国的国土面积大,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人多力量大,能够操纵的军队庞大,加之中国处于正义的一方,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是处于四方支援的处境的,而被夸大的,中国的缺点也成了持久战的优势,因为东西部的联系基本上处于断绝状态,所以即使占领了东部也无法控制西部,这就给了中国抗日机会,劣势反而成了优势。

所以,似乎这样一想,中国革命的道路竟有了柳暗花明的意味。

时至今日,读《论持久战》仍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压迫感,从1840-1949年,中国一直在进行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挣扎,匆匆一百年,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仍然不愿屈服,无论是最开始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后来的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再是国共内战,抗日战争,无论是哪一场运动亦或是战争,中国人始终没有妥协,面对帝国主义利益的**,爱国是主流。我始终认为,无论是孙中山亦或是蒋介石,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救国道路,我们不能将他们称之为枭雄,而同样是英雄,因为爱国之心没有变,但是一个江山是无法容二主的,因此,成败无法作为评判他们个人的标准。而毛泽东则比他们运气好一点。

所以,在我们想要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先要足够的了解。这篇讲话对我的触动很深,我无法想象是有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够在各方压力下保持淡然的心态,讲出这样理智、客观、全面的评论。我们能做的,只有珍惜现在的生活,爱护这来之不易的祖国,中国的抗战,还仍未结束,而这场战争,是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它,也将是一场持久战。

《论持久战》读后感 篇5

一代伟人毛泽东有很多令人钦佩的地方,我认为其中之一就是他的逻辑思维、辩证思想,在论持久战中就发挥的淋漓尽致。

与大多数人不同,他不会随便断言中国的成功或失败。他认为既然我们说胜利,就必须有胜利的基础。相反,如果你说失败,为什么会发生。

毛泽东在每一个问题上的论证都是严谨的,原则上是循序渐进的,也就是说,一步一步地推导出抗日战争长期胜利的结论。

《论持久战》是一篇深刻的文章。之所以认为其深刻就在于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体会。这些体会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个人都是意义非凡的。

第一、 对于“持久”二字的领悟。

先就企业而言,比如说我们的汽车后市场。市场还未成熟,切勿有一口吃个胖子的想法和行动。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要妄想一朝一夕成就伟大的业绩。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根据实际慢慢推进。

当年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被武力赶出中国。现在汽车后市场的品牌战是通过战略把潜在消费者的意识带入自己的品牌。虽然两者的目的和手段不同,但本质相同,通过数量的积累实现了质的飞跃。

要打赢这场战争,我认为可以分为五个步骤:一是要有做品牌的想法,二是要有系统的计划,二是要推广和维护品牌,最后要把品牌还给别人。

就个人而言,尤其是刚进入公司的新员工,并不总是想着升职,以己为什么他们没有很好的发展。职场新人总是跳来跳去,到头来一事无成的例子比比皆是。选对了企业,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踏踏实实做事,在学习中成长,坚持下来的才是成功的。

金恒德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前途的企业,记得面试的时候段总说过一句话“公司给了你机会,怎么发展就看你自己了。”这句话对于金恒德的每一个员工都是一样的,发展靠个人,成功靠坚持。

第二、 严谨的态度。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很多人都会犯一个错误——八卦,尤其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且不说公司制度,就谈根据。我们议论的问题往往都是无凭无据。

记得有一个经典的游戏“传话筒”,就是第一个人看题板,之后用动作传递给下一个人,一个接一个的。往往到了最后一个人那里,答案跟题板上的已经相差十万八千里了。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同样的事情传到自己的耳朵里已经不再是事情的本来面目了,那我们又何须在意、何须八卦呢?

还有一句话是我们不经意间传下来的,可能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麻烦,那我们为什么不把时间花在别的事情上呢?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非正式组织。这个组织的发展对公司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发展不好会对企业造成伤害甚至威胁。因此,希望金恒德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成为非正式组织饭后讨论的焦点。我们的企业将逐渐成为一个有凝聚力、不断发展的企业。

第三、 经验之谈。

毛泽东的一生都是不断的在总结经验,这一点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那成功的背后又能给你我什么启示呢?我认为凡事都要总结经验,事情做过了之后要知道回顾,做好了想想怎么才能做到更好,做不好的要检讨**出了问题,怎么样才能在以后避免同样的问题发生。

第四、 谦虚的态度。

论持久战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所说的只是一个概论,希望诸位研究讨论,给以指正和补充。”在一个企业中,无论你是领导还是职员,都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当然谦虚并不是不自信,而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身上都有亮点,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难免会有想不到疏忽的地方,为什么不去争取一下别人的意见呢?

第五、 远见与**能力。

很多年轻人,包括我,都看不太远。当你看到眼前的情况时,很容易做出决定。结果一无所获。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以前的公司的一个同事,他很有能力,刚来公司的时候,公司给的职位只是一个最低职位——营业员,他看的很长远,看中的是公司的氛围和前景。

而且他综合分析了当前的局势:部门没有领班。他认为自己努力、踏实做事就一会会得到晋升。

结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成了这个部门的负责人。最后,他的脚踏实地、远见卓识和能力是他成为公司里唯一一个从普通员工变成经理的传奇人物。

第六、 速战速决,切勿优柔寡断。

毛泽东总结革命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长期的速决。当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许多决定时,我们必须权衡利弊,迅速作出决定。我前两天学车就对这点深有体会。

前几天练路的时候,前面有车的时候我总是一边想变道,一边又想减速停车,结果想来想去变道停车都来不及了。当我们认为一个问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决方案时,我们应该果断地选择一个,不要错过最佳时机。

第七、发挥主观能动性。

创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被人们所谈论。那么创新的源头是什么呢?主观能动性。

我们要有改变现状和事物的想法,然后付诸行动,从而创造新事物,创造新传奇。金恒德是一个大舞台,它为每个人提供了同样的机会。如何在舞台上跳舞只适合你和我。

以上是我的拙见。我希望你能对我的感受提出宝贵的意见。

招商四部胡晓力

本文网址://m.289a.com/shengrizhufudaquan/95874.html

相关文章 更多
最近更新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