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教师都在上课之前带着自己的教案课件,因此教师会非常仔细地规划每个教案课件的重点和难点。教案是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重要基础,要想写出高水平的教学课件,就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如果您正在寻找优质的文章,生日祝福语网编辑推荐您阅读一下“九年级数学课件”。感谢您的关注,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配方法的灵活运用
了解配方法的概念,掌握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解题方法,给出配方法的概念,然后运用配方法解决一些具体题目.
重点
讲清配方法的解题步骤.
难点
对于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通常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后,两边加上的常数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对于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要先化二次项系数为1,再用配方法求解.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
(1)x2-4x+7=0(2)2x2-8x+1=0
老师点评: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如何解左边不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不可以直接开方降次解方程的转化问题,那么这两道题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进行解题.
解:略.(2)与(1)有何关联?
二、探索新知
讨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先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2)化二次项系数为1;
(3)常数项移到右边;
(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
(5)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如果q
例1解下列方程:
(1)2x2+1=3x(2)3x2-6x+4=0(3)(1+x)2+2(1+x)-4=0
分析:我们已经介绍了配方法,因此,我们解这些方程就可以用配方法来完成,即配一个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
解:略.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9页练习2.(3)(4)(5)(6).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1.配方法的概念及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2.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它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也可通过配方,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判断代数式的正负性.在今后学习二次函数,到高中学习二次曲线时,还将经常用到.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17页复习巩固3.(3)(4).
补充:(1)已知x2+y2+z2-2x+4y-6z+14=0,求x+y+z的值.
(2) 求证:无论x,y取任何实数,多项式x2+y2-2x-4y+16的值总是正数.
从第4讲知道,如果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能被9整除;如果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被9除余数是几,那么这个数被9除的余数也一定是几。利用这个性质可以迅速地判断一个数能否被9整除或者求出被9除的余数是几。
例如,3645732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为
3+6+4+5+7+3+2=30,
30被9除余3,所以3645732这个数不能被9整除,且被9除后余数为3。
但是,当一个数的数位较多时,这种计算麻烦且易错。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因为我们只是判断这个式子被9除的余数,所以凡是若干个数的和是9时,就把这些数划掉,如3+6=9,4+5=9,7+2=9,把这些数划掉后,最多只剩下一个3(如下图),所以这个数除以9的余数是3。
这种将和为9或9的倍数的数字划掉,用剩下的数字和求除以9的余数的方法,叫做弃九法。
一个数被9除的余数叫做这个数的九余数。利用弃九法可以计算一个数的九余数,还可以检验四则运算的正确性。
例1求多位数7645821369815436715除以9的余数。
分析与解:利用弃九法,将和为9的数依次划掉。
只剩下7,6,1,5四个数,这时口算一下即可。口算知,7,6,5的和是9的倍数,又可划掉,只剩下1。所以这个多位数除以9余1。
例2将自然数1,2,3,依次无间隔地写下去组成一个数1234567891011213如果一直写到自然数100,那么所得的数除以9的余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因为这个数太大,全部写出来很麻烦,在使用弃九法时不能逐个划掉和为9或9的倍数的数,所以要配合适当的分析。我们已经熟知
1+2+3++9=45,
而45是9的倍数,所以每一组1,2,3,,9都可以划掉。在1~99这九十九个数中,个位数有十组1,2,3,,9,都可划掉;十位数也有十组1,2,3,,9,也都划掉。这样在这个大数中,除了0以外,只剩下最后的100中的数字1。所以这个数除以9余1。
在上面的解法中,并没有计算出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而是利用弃九法分析求解。本题还有其它简捷的解法。因为一个数与它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除以9的余数相同,所以题中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与1+2++100除以9的余数相同。
利用高斯求和法,知此和是5050。因为5050的数字和为5+0+5+0=10,利用弃九法,弃去一个9余1,故5050除以9余1。因此题中的数除以9余1。
例3检验下面的加法算式是否正确:
2638457+3521983+6745785=12907225。
分析与解:若干个加数的九余数相加,所得和的九余数应当等于这些加数的和的九余数。如果不等,那么这个加法算式肯定不正确。上式中,三个加数的九余数依次为8,4,6,8+4+6的九余数为0;和的九余数为1。因为01,所以这个算式不正确。
例4检验下面的减法算式是否正确:
7832145-2167953=5664192。
分析与解:被减数的九余数减去减数的九余数(若不够减,可在被减数的九余数上加9,然后再减)应当等于差的九余数。如果不等,那么这个减法计算肯定不正确。上式中被减数的九余数是3,减数的九余数是6,由(9+3)-6=6知,原题等号左边的九余数是6。等号右边的九余数也是6。因为6=6,所以这个减法运算可能正确。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我们用的是可能正确。利用弃九法检验加法、减法、乘法(见例5)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时,如果等号两边的九余数不相等,那么这个算式肯定不正确;如果等号两边的九余数相等,那么还不能确定算式是否正确,因为九余数只有0,1,2,,8九种情况,不同的数可能有相同的九余数。所以用弃九法检验运算的正确性,只是一种粗略的检验。
例5检验下面的乘法算式是否正确:
468769537=447156412。
分析与解:两个因数的九余数相乘,所得的数的九余数应当等于两个因数的乘积的九余数。如果不等,那么这个乘法计算肯定不正确。上式中,被乘数的九余数是4,乘数的九余数是6,46=24,24的九余数是6。乘积的九余数是7。67,所以这个算式不正确。
说明: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所以当余数为零时,利用弃九法验算除法可化为用弃九法去验算乘法。例如,检验383801253=1517的正确性,只需检验1517253=383801的正确性。
练习5
1.求下列各数除以9的余数:
(1)7468251;(2)36298745;
(3)2657348;(4)6678254193。
2.求下列各式除以9的余数:
(1)67235+82564;(2)97256-47823;
(3)27836451;(4)3477+265841。
3.用弃九法检验下列各题计算的正确性:
(1)228222=50616;
(2)334336=112224;
(3)233724286236=3748;
(4)123456789=83810105。
4.有一个2000位的数A能被9整除,数A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B,数B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C,数C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D。求D。
1.正确认识什么是中心对称、对称中心,理解关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特点。
2.能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作出一个图形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的对称图形。
重点
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难点
中心对称性质的推导及理解。
复习引入
问题:作出下图的两个图形绕点O旋转180°后的图案,并回答下列的问题:
1.以O为旋转中心,旋转180°后两个图形是否重合?
2.各对应点绕O旋转180°后,这三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老师点评:可以发现,如图所示的两个图案绕O旋转180°后都是重合的,即甲图与乙图重合,△OAB与△COD重合。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探索新知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ABC,分两种情况作两个图形:
(1)作△ABC一顶点为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
(2)作关于一定点O为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
第一步,画出△ABC.
第二步,以△ABC的C点(或O点)为中心,旋转180°画出△A′B′C和△A′B′C′,如图(1)和图(2)所示。
从图(1)中可以得出△ABC与△A′B′C是全等三角形;
分别连接对称点AA′,BB′,CC′,点O在这些线段上且O平分这些线段。
下面,我们就以图(2)为例来证明这两个结论。
证明:(1)在△ABC和△A′B′C′中,OA=OA′,OB=OB′,∠AOB=∠A′OB′,∴△AOB≌△A′OB′,∴AB=A′B′,同理可证:AC=A′C′,BC=B′C′,∴△ABC≌△A′B′C′;
(2)点A′是点A绕点O旋转180°后得到的,即线段OA绕点O旋转180°得到线段OA′,所以点O在线段AA′上,且OA=OA′,即点O是线段AA′的中点。
同样地,点O也在线段BB′和CC′上,且OB=OB′,OC=OC′,即点O是BB′和CC′的中点。
因此,我们就得到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例题精讲
例1如图,已知△ABC和点O,画出△DEF,使△DEF和△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分析:中心对称就是旋转180°,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就是绕O旋转180°,因此,我们连AO,BO,CO并延长,取与它们相等的线段即可得到。
解:(1)连接AO并延长AO到D,使OD=OA,于是得到点A的对称点D,如图所示。
(2)同样画出点B和点C的对称点E和F.
(3)顺次连接DE,EF,FD,则△DEF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例2(学生练习,老师点评)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和点O,画四边形A′B′C′D′,使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只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所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及其它们的应用。
作业布置
教材第66页练习
圆
经历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圆、弧、弦等与圆有关的概念,了解等圆、等弧的概念.
重点
经历形成圆的概念的过程,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
难点
理解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圆的集合性定义.
活动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给我们以圆的形象的物体.
2.提出问题:我们看到的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形象?
活动2动手操作,形成概念
在没有圆规的情况下,让学生用铅笔和细线画一个圆.
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提出问题:我们画的圆的位置和大小一样吗?画的圆的位置和大小分别由什么决定?
教师强调指出:位置由固定的一个端点决定,大小由固定端点到铅笔尖的细线的长度决定.
1.从以上圆的形成过程,总结概念: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2.小组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
问题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有什么规律?
问题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又有什么特点?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总结,形成新概念.
(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圆的新概念: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集合.(一个图形看成是满足条件的点的集合,必须符合两点:在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满足这个条件;满足这个条件的每个点,都在这个图形上.)
活动3学以致用,巩固概念
1.教材第81页练习第1题.
2.教材第80页例1.
多媒体展示例1,引导学生分析要证明四个点在同一圆上,实际是要证明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即四个点到O的距离相等.
活动4自学教材,辨析概念
1.自学教材第80页例1后面的内容,判断下列问题正确与否:
(1)直径是弦,弦是直径;半圆是弧,弧是半圆.
(2)圆上任意两点间的线段叫做弧.
(3)在同圆中,半径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4)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教师强调:长度相等的弧不一定是等弧,等弧必须是在同圆或等圆中的弧.)
(5)大于半圆的弧是劣弧,小于半圆的弧是优弧.
2.指出图中所有的弦和弧.
活动5达标检测,反馈新知
教材第81页练习第2,3题.
活动6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1.圆、弦、弧、等圆、等弧的概念.要特别注意“直径和弦”“弧和半圆”以及“同圆、等圆”这些概念的区别和联系.等圆和等弧的概念是建立在“能够完全重合”这一前提条件下的,它将作为今后判断两圆或两弧相等的依据.
2.证明几点在同一圆上的方法.
3.集合思想.
作业布置
1.以定点O为圆心,作半径等于2厘米的圆.
2.如图,在Rt△ABC和Rt△ABD中,∠C=90°,∠D=90°,点O是AB的中点.
求证:A,B,C,D四个点在以点O为圆心的同一圆上.
答案:1.略;2.证明OA=OB=OC=OD即可.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来进行有关乘法的复习。
2、揭示课题:
二、复习乘法的意义
1、整理与复习第3题。
⑴出示图,观察思考,说一说图的意思?(每个排球9元......)
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⑶填出书上的空。
2、练习九第1题。看图填算式。
⑴独立完成。
⑵你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口诀的运用
1、练习九第2题。看算式写口诀。
⑴独立完成。
⑵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一句口诀两个算式。
2、练习九第3题。做转盘,玩游戏。
课前做好转盘,同桌游戏。小圆每转一格,把对着的数相乘,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
3、练习九第4题。写算式。
⑴独立完成。
⑵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4、练习九第5题。对比练习
⑴独立观察思考,列出算式79=637+9=16
⑵反馈。为什么两个算式不同?
5、解决问题。看图思考,这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四、思考题:在里填数。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九(二)(P.58《作业本》P.33,[33])
教学目标:
使学生牢固掌握求最大公约树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能比较熟练的求出两、三个树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5和812和186、3和5
3和2435和79、6和18
20和158和62、3和4
8和106和915、20和5
二、练习
求20、30和15的最小公倍数,有下面两种不同的方法,和结果,哪个对,不对的错在哪里。
(1)102030155203015
323152463
2153233
211
[20,30,15]=103215=300[20,30,15]=523211=60
三、第9、12题求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比较练习
讨论: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思考题应用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的应用题。
五、总结归纳
两数关系
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
互质数
1
相乘的积
倍数关系
小数
大数
一般关系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在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在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求最大公约数
求最小公倍数
选择除数
必须是三个数的公约数
还可以是两个数的公约数
最后除的数
不再有公约数
两两互质
连乘的数
除数连乘
除数与最后的两个商连乘
六、布置作业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的总分高呢?高多少?”的问题,随后呈现了常见的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用分步列式计算,另一种是用综合列式进行计算。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在研究的过程中,将计算方法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在探究的过程中,教材在解决问题之前先让学生估计一下结果,渗透估计的思想。
对于情境中涉及到的一些专门用语,如“专业得分”“综合素质得分”,我要给学生稍作解释。当学生理解了情境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先估算,再组织学生独立探索,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练习的设计中“购物”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并且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大多数学生基础良好,对学习数学抱有浓厚的兴趣。经过几年对新教材的学习,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敢于质疑,有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有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设计教学过程需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实况录像。
(播放本校田海燕老师参加全镇教职工声乐比赛的实况录像,学生看的十分投入,看完后一片掌声,并议论纷纷:“我们音乐老师唱的真棒!”“像名星!”“她得了第几?”“一定是冠军!”)
师:同学们,田老师在这次比赛中的出色表演得到了评委的好评,经过初赛、复赛,最后她与小张幼儿园的贾春风老师争夺冠军。想不想看看她们的最后成绩?
生:(急切的)“想!”
(多媒体出示两位选手及其成绩的画面,形式与教材基本相同,5号选手变为田老师,9号选手变为贾老师)
师: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谁能得第一呢?
生2:贾老师能得第一,因为它的专业得分比田老师的高。
生3:不对,田老师的综合素质得分比贾老师的高,所以田老师能得第一
生4:我不明白“专业得分”和“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用哪个成绩决定她们的表现呢?
生5:(非常自信地)我知道!我从电视上见过,专业得分就是演唱得分,综合素质得分就是音乐理论知识得分,把每个人的两项得分加起来进行判断谁是冠军。
师:你真是个用心的孩子!就像你说的人们一般是将两项得分加起来判断谁的成绩好一些,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判断她们谁表现得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
1.师:谁能估计一下她们的总分大约各是多少?
生1:(思考)她们的成绩差不多,都超过9分了。
生2:她俩的成绩很相接近,我们必须具体算一下,才能比出高低。
师:该怎样算呢?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谁的方法欢迎!(学生立刻行动起来)
师:谁想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1:5号选手的总分已经知道了,我要求出9号选手的总分,再和5号选手的得分进行比较。我的列式是:8.65+0.40=9.05 (分) 9.43-9.05=0.38(分),田老师是冠军,比贾老师高0.38分。
生2:我的想法和他一样,但是我是把两个算式合并在一起的,列式是:9.43-(8.65+0.40)
师:为什么要有小括号呢?
生3:因为要先算出9号选手的总分。
师:像这样的加减混合题,同学们会一步一步计算出得数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生:9.43-(8.65+0.40)
=9.43-9.05
=0.38(分)
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生:在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在加减。
(三)拓展应用
教师展示购物清单。
新世纪超市购物清单
20xx.09.15 15:41
商品名称 数量 单价 小计
面包 2 2.70元 5.40元
酱油 1 4.85元 4.85元
应收:10.25元
客付款:20元
找零:9.75元
师:从这张购物单上,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我想核对一下2个面包和一瓶酱油的总价对不对?
生2:我想给阿姨验算一下,看钱是否找对?
……
师:看来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吧!
(学生活动后汇报)
生1:第一个问题:2.70+2.70+4.85=10.25(元),和购物小票上一样。
生2:第二个问题:20-10.25=10.75(元)
生3:第二题不对,结果应该是9.75元,他忘记退位了!因为被减数是整数,小数点在个位的后面,所以我用竖式时,在20的后面点上小数点,然后补上两个0再计算。
生4:我们也是这样想的,这样退位时不容易发生错误。
生5:老师,我们没补写0,但我们心里是这样记着的。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在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少时,列竖式时,要给被减数的末尾添上0,如果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也可以不把0写出来。
2.自编自算
出示数据4.12 12.3 5.08
师:用这些数能写出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算式吗?
(学生编算式、交流)
生1:4.12+12.3+5.08
生2:4.12-12.3-5.08
生3:他编的题我们现在没法算,应改成12.3-4 .12-5.08
生4:12.3-(4.12+5.08)
师:现在我们就来计算自己编的三道题,在计算时要注意同学们提醒的几个问题。
五、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与之联系密切、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田老师是我班的任课教师,学生十分关心田老师能否得冠军,这种心理促使学生急切的想知道贾老师的总分,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
练习的设计我尽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感到有趣味,而且也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我组织自己编题自己算,使枯燥的计算富有趣味性,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充分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案例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注重为学生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实现了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本节课从课题的引入到教学过程都注重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中挖掘教学素材。例如:为学生创设了本校教师参赛的实况,学生关心自己教师的成绩,学习兴趣油然而生,使课堂充满了情趣,并且使学生真实的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了数学源于生活。
2.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本节课的教学不管是新知识的探究还是知识的应用。教师都能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去计算,去思考,去发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空间。
3.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从创设情境——探究算法——提高应用,充分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特别是练习的设计, “购物”和“自编自算”,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且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进一步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加深对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使整数)。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95.1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和题意。
讨论平均水深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到平均水深并不是处处水深都11厘米,有的地方可能比110厘米深,而且深的多,所以还是可能会有危险的。
2、P95.2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组织学生充分讨论,进行交流,判断正误。
3、P95.3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明确每人捐书的本数,并比较出多少,回答题中的问题。
分组交流:你还想到了什么?
指名汇报,并小结。
4、P96.4
引导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
问:从表中哪组植树棵数最多?是多少?哪组植树棵数最少?是多少?
猜一猜:平均数会在一个怎样数据范围之间?
学生独立计算各平均数。
讨论:你还能怎样说明三年级的植树情况?
小结。
二、拓展练习
1、学校体操队同学测身高,测得小红身高是1561厘米,最矮的是小林和小雨都是145厘米,还有六位同学的身高均位147厘米,你能算出体操队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吗?
2、学校4个植树小组,第一天植树18棵,第二天植树20棵,第三天植树22棵,平均每个小组植树多少棵?
三、全课总结
练习九2
教学内容:P96~97第5~8
教学目标:
进一步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加深对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使整数)。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96.5
要求学生出示记录的本周内完成家庭作业所用的时间。
组织学生对做作业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各自利用时间,引导他们体会统计方法的应用价值,通过交流,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利用时间的经验。
2、P96.6
引导学生读统计表。
先估计平均身高,再计算,培养学生估计平均数的能力。
并让学生介绍是怎样估计的,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
3、P97.7
观察统计表,理解表格中数据的意义。
组织讨论,并反馈交流。
小结:你统计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4、P97.8
让学生课前先收集数据。
课中分组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讨论:你从平均数的计算中还想说些什么?
二、课内练习
1、阅读P97你知道吗?
2、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540米,小明上学要走9分钟,回家时比上学少用俩分钟,那么小明往返一趟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3、小王这次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的平均成绩是94分。她的语文、数学两科的平均成绩是92分,你知道她的英语考了多少分吗?
4、敬老院中老人的平均年龄是81岁,王奶奶今年71岁,可能吗?
5、
6、下面是聪聪调查统计了一个星期内他们家扔掉了多少个塑料袋。
聪聪家平均每天扔掉多少个塑料袋?哪两天扔掉的塑料袋个数相同?哪一天扔掉得最多?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说一说你对塑料袋有哪些自己的想法呢?
一、全课总结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提出问题,列出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ax2+c=0,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出这个方程,然后知识迁移到解a(ex+f)2+c=0型的一元二次方程.
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
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2=n的方程,将知识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1)x2-8x+________=(x-________)2;(2)9x2+12x+________=(3x+________)2;(3)x2+px+________=(x+________)2.
解: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1)16 4;(2)4 2;(3)(p2)2 p2.
问题2:目前我们都学过哪些方程?二元怎样转化成一元?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二次如何转化成一次?怎样降次?以前学过哪些降次的方法?
上面我们已经讲了x2=9,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得x=±3,如果x换元为2t+1,即(2t+1)2=9,能否也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呢?
老师点评:回答是肯定的,把2t+1变为上面的x,那么2t+1=±3
例1 解方程:(1)x2+4x+4=1 (2)x2+6x+9=2
分析:(1)x2+4x+4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那么原方程就转化为(x+2)2=1.
例2 市政府计划2年内将人均住房面积由现在的10 m2提高到14.4 m2,求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
分析: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一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0x=10(1+x);二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x)+10(1+x)x=10(1+x)2
因为每年人均住房面积的增长率应为正的,因此,x2=-2.2应舍去.
所以,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应为20%.
共同特点: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我们把这种思想称为“降次转化思想”.
本节课应掌握:由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2=p(p≥0)的方程,那么x=±p转化为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mx+n)2=p(p≥0)的方程,那么mx+n=±p,达到降次转化之目的.若p
垂直于弦的直径
理解垂径定理并灵活运用垂径定理及圆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复合图形的折叠方法得出猜想垂径定理,并辅以逻辑证明加予理解.
重点
垂径定理及其运用.
难点
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及利用垂径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复习引入
①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②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线段AC,AB;
③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如图线段AB;
④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以A,C为端点的弧记作“︵AC”,读作“圆弧AC”或“弧AC”.大于半圆的弧(如图所示︵ABC)叫做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如图所示︵AC或︵BC)叫做劣弧.
⑤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⑥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同学按要求完成下题:
如图,AB是⊙O的一条弦,作直径CD,使CD⊥AB,垂足为M.
(1)如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
(2)你能发现图中有哪些等量关系?说一说你理由.
(老师点评)(1)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CD.
(2)AM=BM,︵AC=︵BC,︵AD=︵BD,即直径CD平分弦AB,并且平分︵AB及︵ADB.
这样,我们就得到下面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下面我们用逻辑思维给它证明一下:
已知:直径CD、弦AB,且CD⊥AB垂足为M.
求证:AM=BM,︵AC=︵BC,︵AD=︵BD.
分析:要证AM=BM,只要证AM,BM构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因此,只要连接OA,OB或AC,BC即可.
证明:如图,连接OA,OB,则OA=OB,
在Rt△OAM和Rt△OBM中,
∴Rt△OAM≌Rt△OBM,
∴AM=BM,
∴点A和点B关于CD对称,
∵⊙O关于直径CD对称,
∴当圆沿着直线CD对折时,点A与点B重合,︵AC与︵BC重合,︵AD与︵BD重合.
∴︵AC=︵BC,︵AD=︵BD.
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得到结论: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本题的证明作为课后练习)
例1有一石拱桥的桥拱是圆弧形,如图所示,正常水位下水面宽AB=60 m,水面到拱顶距离CD=18 m,当洪水泛滥时,水面宽MN=32 m时是否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请说明理由.
分析:要求当洪水到来时,水面宽MN=32 m是否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只要求出DE的长,因此只要求半径R,然后运用几何代数解求R.
解: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
设OA=R,在Rt△AOC中,AC=30,CD=18,
R2=302+(R-18)2,
R2=900+R2-36R+324,
解得R=34(m),
连接OM,设DE=x,在Rt△MOE中,ME=16,
342=162+(34-x)2,
162+342-68x+x2=342,x2-68x+256=0,
解得x1=4,x2=64(不合题意,舍去),
∴DE=4,
∴不需采取紧急措施.
三、课堂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以及它们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
1.垂径定理推论的证明.
2.教材第89,90页习题第8,9,10题.
课 题 3.1a平行四边形(一)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 2.能运用综合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其它相关结论, 3.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教学难点 探索证明过程,感悟归纳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反思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备注 一、回顾交流 问题提出:1.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 2.平行四边形有哪些判定条件? 3.如何运用公理和已有的定理证明它们? 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学生证明。 拓展:由上面的证明过程,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定理: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拓展: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你证明它。 学生证明。 定理 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随堂练习课本随堂练习 1、2 学生独立练习。 四、课堂总结 平行四边形的主要性质有: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边平行,对角线互相平分。 五、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3.1 1、2 课 题 3.1b平行四边形(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 2.能运用综合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3.感悟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综合法证明问题的思路。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反思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备注 二、小组合作、推理论证 1.的逆命题: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议一议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如果是,请你证明它,并与同伴交流。 三、随堂练习课本随堂练习 1、2、3 学生独立练习。 四、课堂总结 涉及到平行四边形判定的问题,应注意灵活选择不同的判定方法。从边看:有三种判定方法: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从角看: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从对角线看:对角线互相平分。 五、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3.2 1、2 课 题 3.1c平行四边形(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 2.能运用综合法证明有关定理的结论。 3.理解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教学难点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反思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备注 一、创设情境 实验:请同学们思考: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你是如何切割的? 活动: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将准备好的三角形模型进行拼摆。并互相交流。 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想一想 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学生根据提示证明猜想。 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拓展:利用这一定理,你能证明出分割出来的四个小三角形全等吗? 学生口述理由。 三、随堂练习课本随堂练习 1 学生独立练习。 四、课堂总结 学生自己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3.3 1、2、3、4
师:我们来看看,法国博物学家布丰是怎样描绘松鼠的。
师:请大家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松鼠的哪些方面,用曲线画出来。
师:读过两遍课文之后,谁能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松鼠的?
师: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松鼠的漂亮的。读课文第一段,画出描写松鼠“漂亮”的句子。
教师指导。
什么叫清秀?
松鼠眼睛闪闪发光,它的眼睛又不是灯泡,怎么发光?矫健,轻巧都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原文“玲珑的小面孔”到“歇凉,”强调“衬、翘、躲、歇”等词。同时出示对比句子。)
师:“衬”是什么意思?“翘”是什么意思?“躲、歇”又是什么意思?
师帮助学生解析:
“衬”:是衬托,表示松鼠已经很漂亮了,有了帽缨形的尾巴就更漂亮。
“躲”:松鼠拿自己的尾巴当做伞,躲避阳光,有情趣。
“歇”:像人那样,累了就“歇着”,把松鼠当作人来描写,生动、有趣。
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辅助学生理解。
师:它的作品多么精巧、实用啊!松鼠真“乖巧”,它智慧、勤劳、关爱家人,和我们人类的情感使一样的啊!
师:
摘录下自己喜欢的段落,任选一段背诵。让我们记住这漂亮、乖巧、驯良的小松鼠。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针对学生的思考和发言,给与语言激励。对学习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进行提示。
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
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
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
顶点A1,A2,A3重合在一起,记作A,并使直角边AC1,AC2,AC3……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斜边AB1,AB2,AB3……落在另一条直线上.这样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独立证明:易知,B1C1∥B2C2∥B3C3……,∴△AB1C1∽△AB2C2∽△AB3C3∽……,∴
形中,∠A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
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独立掌握了重点,达到知识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能力,进行了德育渗透.
而前面导课中动手实验的设计,实际上为突破难点而设计.这一设计同时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练习题为 作了孕伏同时使学生知道任意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能求出来.
1.引导学生作知识总结:本节课在复习勾股定理及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基础上,通过动手实验、证明,我们发现,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
教师可适当补充:本节课经过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大胆猜测和积极思考,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结论,相信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所提高,希望大家发扬这种创新精神,变被动学知识为主动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2.扩展:当锐角为30°时,它的对边与斜边比值我们知道.今天我们又发现,锐角任意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如果知道这个比值,已知一边求其他未知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看来这个比值很重要,下节课我们就着重研究这个“比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预习一下.通过这种扩展,不仅对正、余弦概念有了初步印象,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本节课内容较少,而且是为正、余弦概念打基础的,因此课后应要求学生预习正余弦概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能从简单的实际事例中,抽象出函数关系,列出函数解析式;
2、使学生分清常量与变量,并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会求函数值,并体会自变量与函数值间的对应关系.
4、使学生掌握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求法.
5、通过函数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了解函数的意义,会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求函数值.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反映了函数关系,你能举出一个,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吗?
1、学校计划组织一次春游,学生每人交30元,求总金额y(元)与学生数n(个)的关系.
2、为迎接新年,班委会计划购买100元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求所能购买的总数n(个)与单价(a)元的关系.
刚才所举例子中的函数,都是利用数学式子即解析式表示的.这种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时,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如第一题中的学生数n必须是正整数.
例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分析:在(1)、(2)中,x取任意实数, 与 都有意义.
(3)小题的 是一个分式,分式成立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道题的分母是 ,因此要求 .
同理(4)小题的 也是分式,分式成立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道题的分母是 ,因此要求 且 .
第(5)小题, 是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的被开方数是 .
同理,第(6)小题 也是二次根式, 是被开方数,
小结:从上面的例题中可以看出函数的解析式是整数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函数的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注意:有些同学没有真正理解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片面地认为,凡是分母,只要 即可.教师可将解题步骤设计得细致一些.先提问本题的分母是什么?然后再要求分式的分母不为零.求出使函数成立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的问题也与次类似.
但象第(4)小题,有些同学会犯这样的错误,将答案写成 或 .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方程的两根用“或者”联接,在这里就直接拿过来用.限于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可联系日常生活讲清“且”与“或”.说明这里 与 是并且的关系.即2与-1这两个值x都不能取.
例2、自行车保管站在某个星期日保管的自行车共有3500辆次,其中变速车保管费是每辆一次0.5元,一般车保管费是每次一辆0.3元.
(1)若设一般车停放的辆次数为x,总的保管费收入为y元,试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若估计前来停放的3500辆次自行车中,变速车的辆次不小于25%,但不大于40%,试求该保管站这个星期日收入保管费总数的范围.
(x是正整数,
(2)若变速车的辆次不小于25%,但不大于40%,
总结: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应使得实际问题有意义.这样,就要求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函数 ,当自变量 时,相应的函数y的值是 .60叫做这个函数当 时的函数值.
(2)当 时,
(3)当 时,
(4)当 时,
注:本例既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创设了情境,让学生体会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确定的值与之对应.以此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二)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地研究了有关函数的概念.在研究函数关系时首先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因此,要求大家能掌握解析式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能求出其相应的函数值.另外,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提出问题,列出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ax2+c=0,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出这个方程,然后知识迁移到解a(ex+f)2+c=0型的一元二次方程.
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
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2=n的方程,将知识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1)x2-8x+________=(x-________)2;(2)9x2+12x+________=(3x+________)2;(3)x2+px+________=(x+________)2.
解: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1)16 4;(2)4 2;(3)(p2)2 p2.
问题2:目前我们都学过哪些方程?二元怎样转化成一元?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二次如何转化成一次?怎样降次?以前学过哪些降次的方法?
上面我们已经讲了x2=9,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得x=±3,如果x换元为2t+1,即(2t+1)2=9,能否也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呢?
老师点评:回答是肯定的,把2t+1变为上面的x,那么2t+1=±3
例1 解方程:(1)x2+4x+4=1 (2)x2+6x+9=2
分析:(1)x2+4x+4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那么原方程就转化为(x+2)2=1.
例2 市政府计划2年内将人均住房面积由现在的10 m2提高到14.4 m2,求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
分析: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一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0x=10(1+x);二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x)+10(1+x)x=10(1+x)2
因为每年人均住房面积的增长率应为正的,因此,x2=-2.2应舍去.
所以,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应为20%.
共同特点: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我们把这种思想称为“降次转化思想”.
本节课应掌握:由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2=p(p≥0)的方程,那么x=±p转化为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mx+n)2=p(p≥0)的方程,那么mx+n=±p,达到降次转化之目的.若p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小学四年级英语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日常交际用语Look at the moon. Oh, it’s bright.
2 能初步运用句型Look at…。 Oh, it’s… 对物品进行简单的描述。
重点难点:
1 能听懂、会说日常交际用语Look at the moon. Oh, it’s bright.
2 能初步运用句型Look at…。 Oh, it’s… 对物品进行简单的描述。
教学对策:
要求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句型练习。
课前准备:
录音机,挂图,各种图片
教学过程:
Step 1
1、Greetings
Hello.
2、Free talk
T: Good morning.
S: Good morning.
T: Who is he?
S: He is…
T—Ss S1—S2
Step 2
1、Review the words
Read the words together
男女竞赛朗读
Say the rhyme
2、New dialogues
T: 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教师节,接下来我们将迎来一个中国传统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Ss: 国庆,中秋节
T: 介绍一点中秋的习俗。
中秋节呀,我们家家要赏月。看月亮来了。(出示挂图)
Look at the moon! How about the moon?
Ss: 修改:要求学生来练习歌谣。
a big moon
a small moon
a bright moon
T: Oh, it’s big.
Learn: Look at the moon! Oh, it’s bright.
Read the dialogues some times.
Practice:
T shows some pictures, Ss make new dialogues as “Look at the… Oh, it’s…。”
(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
Step 3
Read the dialogues after the tape.
Read and act
Step 4 Assign homework
(1)听录音,朗读A部分对话,尝试和家长进行角色对话。
(2)听录音,继续熟悉C部分歌曲。
板书设计:
Look at the moon!
Oh, it’s bright.
一、说教材
《Unit 6 At a Farm》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掌握五个动物的单词“cat, rabbit, pig, duck, dog”和两个句子“Are they ducks? No, they aren’t.”
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本单元重点学习农场上常见的牲畜和蔬菜名称以及包含名词复数的一般疑问句,而学生在学习了前两课时之后,排除了句型上的困难,而且这五个单词在以前的学习中也见到过,所以要把单词和句型的规范书写放在首位,打牢基础,还要培养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朗读课文的能力。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cat, rabbit, duck, pig, dog”这五个动物单词以及句子“Are they ducks? No, they aren’t.”
2、能够理解并试唱Let’s chant部分的歌谣。
3、能够总结五个元音字母的发间规律。
重点:
掌握五个动物名词以及句型的拼写。
难点:
准确朗读课文和五个元音字母的发音规律。
二、说教法、学法
由于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我分别在课的开始和结尾设计了Let’s do和Let’s chant这样能动手动口的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有利用于吸引学生的眼球,而且利用教学挂图、单词卡片、幻灯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呈现教学内容,避免了枯燥无味,但这些手段和方法都是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的,避免出现教学活动的.无效性。
二、总体设计
(1)Oral daily work(2)Warm-up
(3)Presentation (4)Homework
第一层:Oral daily work
为了复习以往的句型又能够使句型贴近生活,我设计了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our class?和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这样的问题,时间不多确能做到很好的复习。
第二层:Warm-up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Lets do这样边说边做的活动,既能复习第一课时的动物单词,又起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有利于消除学生在公开课上的紧张心理。
第三层:Presentation
这一部分主要是用课文引单词句型的环节,为了直观可视,我准备了一幅课文的情景图,利用这幅图,边与学生对话,边教单词句型,在拼写过程中要交待书写规则,打牢基础,这样课文教学和单词句型教学同步,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然后为了考查学生对单词的掌握情况,我设计了学生拼单词比赛的小游戏,检查学生对单词的熟练程度。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感,在领读课文时使用录音机,让学生跟读正宗标准的英语,对学生语感的形成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为了体现英语的交际功能和实用性,我设计了师生和生生表演对话的活动。本课的课题是读读写写,只有读没有写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为了让知识落到笔上,我准备了小题卡,把课文句型打乱顺序,要求学生排序并填写四会单词和句子。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降低了活动的难度,又培养了互帮互助和互相学习的良好品质。活动结束,我会就活动情况给予适当的教学评价。这些活动都是要动脑的,小学
生容易疲劳,在课程的后半段,我设计了Let’s chant的环节。语音教学是机动环节,如果没有时间,可以在练习课上进行也可以。
第四环节:Homework
抄写四会内容,巩固基础知识,给父母朗读或背诵课文,展示学习成果。
以上是我对Unit 6 At a Farm 第三课时的分析和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句型:What’s for dinner?What would you like (for …)? I'd like some...,please.
2.能在情境中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进行相互调查。
3.掌握字母e不同情况下读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for …)? I'd like some…
难点:字母e不同情况下读音。
教学准备:
录音机 、单词卡 、多媒体课件
预习提纲(学案):
预习内容:Unit 5 P48 A Let’s talk Let’s survey P50 Let’s spell
预习要求:
听Let’s talk 录音两遍。注意hungry,soup,bread和vegetables的读音。
自读Let’s talk对话,将不会读的单词和不理解的句子标出来。
写出对话中主要学习的句型,并参照课本P75写出相应汉语意思。
阅读以下单词,感受字母e的发音。
[i:] me he she we be
[e] bed red pen pencil get let
教学时间:共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
1. 预习展示:Listen to the tape:让学生听Let’s talk录音两遍,说一说对话中主要学习的句型,拼出不会读的单词,由教师板书以便教读。
(预计板书:句子What would you like ? I'd like some…,please.单词hungry,dinner,would,soup,bread,vegetables,ready)
二、新课呈现与操练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Let’s talk
1. 教师呈现Mike和妈妈在厨房的情景,并播放对话录音中Mike的语言:“Mum,I’m hungry.What’s for dinner?”让学生模仿朗读和表演理解句型“What’s for dinner?”的意义,教读hungry和dinner,解释dinner的意义——中午或晚上吃的正餐。
2.教师呈现汤和面包的图片,问:What’s this?根据学生回答作出反应,如:Yes,it’s bread and it’s soup.教读soup和bread.Now,Mum asks Mike: What would you like? What’s her meaning?Can you guess?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回答:你想吃什么?教师及时点播:用来征求用餐意愿。How does Mike answer ? “I’d like some soup and bread,please.”教师点播:I’d like…对What would you like?进行回答,用来表达用餐意愿。
教师呈现一组食物图片,让学生借助图片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练习对话。
3.教师呈现Mum和Mike’s father 对话的情景。Now, It’s time for dinner.Mike’s father comes back home, What would he like for dinner?学生根据课文回答:Some fish and vegetables.教读单词vegetable,分音节领读vege-ta-ble,强调v的发音位置。
4. 教师完整播放对话视频,学生跟读,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Dinner’s ready的意义,并教学这句话。
5. 请学生回答问题:
What would Mike like for dinner?
What would Mike’s father like for dinner?
6.教师说:Now I’m Mum,who wants to be Mike\Dad?找两名学生和自己做示范,师生对话。
7. 三人一组做课文对话表演。
8. 让学生到前面表演对话,进行评比。
Let’s spell
1.教师播放Read ,listen and chant部分四个单词的录音,学生跟读并准确模仿-e的发音。
2.出示歌谣文本,学生听录音跟读,请几个小组单独朗读,关注学生-e的发音是否到位。
3.播放Read ,listen and tick录音,勾出听到的单词,进一步巩固-e的发音规则,并复习-e-的发音规则。
4.完成Listen,circle and tick活动。
三、扩展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Let’survey
教师说:Suppose it’s dinner time.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Let me make a survey.教师手拿调查表,写好一学生姓名,然后问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学生回答I’d like…教师在相应的食物下面打勾。然后请学生在小组内完成Let’s survy.并说一说组内最受欢迎的晚餐食物,对比Mike 的晚餐,说一说中西方饮食中主食的区别。
2.Bingo or Uh-oh
教师朗读一系列包含-e或-e-的单词,过塑学生听到认为含有-e的单词说Bingo!认为不是的说Uh-oh.学生认真听音作出判断。
四、总结(Sum-up)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lesson, what knowledge have you learned?
限时作业:
看一看,选一选,说一说。
Dinner’s ready!
B.What would you like?
C.Some fish and vegetables,please.
圈出与所给单词划线字母读音相同的单词。
(1)me he get pen
(2)rice pig fish white
(3)cake cat face fat
(4)nose long boy home
板书设计:
hungry What’s for dinner?
inner What would you like(for dinner)?
soup and bread I’d like some…,please.
vegetables Dinner’s ready!
[i:] me he she we be
[e] bed red pen pencil get let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单元围绕“天气”这一题材开展,是学生掌握表示天气状况的九个形容词,并能运用五个新句型对天气状况进行询问、预报、统计及讨论和确定相应着装。本课是本单元中第四课时。在A部分学习掌握了四个相关气温的形容词并运用它们讨论相应着装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rainy,snowy,sunny,windy,cloudy五个相关天气状况的形容词。天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我注意鼓励学生收集表示天气的图表,掌握各种天气预报符号及各种天气情况下人们从事的活动形式。通过用中学、学中用、反复实践、学用结合的方式,在巩固和丰富“表述天气”这一项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为后阶段“问天气”的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提供充分的知识准备。
2、教学目标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基础。基于以上认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已基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力目标:能够看懂、听懂天气预报并用英文表达天气情况。
(2)只是目标:能够听、说、认读本课的重点单词,windy,sunny,cloudy,rainy,snowy。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A、情感态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B、学习策略:注重观察,交际功能。
C、文化目标:了解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差异。
3、重点与难点
依据以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以及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英汉语言差异,我认为对五个形容词及交际性语言的学习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世界几个重要城市的名称及地理位置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4、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采用情景法、直观法、多媒体辅助法、全身反映法等教学方法。坚持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结构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安排本课教学。由英语天气预报开始,创设外语语言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参与天气情况的表述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二、教学过程
1、以学生为主体,复习导入
当课堂奏响“以人为本”的主旋律,课堂也有专制走向民主。我反思传统课型,一改复习由教师唱主角的现象,根据学生一周内读写的综合表现评选出几名优胜者,通过教师的指导在第二周的课堂上带领同学们进行有目的的复习。本课时也采用此法,请两位同学先领唱歌曲“Thunder”,然后作天气预报并带领全体同学复习A部分的单词cold,worm,cool,hot。
学生A:Good morning.This is the weather report.
学生B:出示词卡并领读weather。
这种方法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兴趣。
2、变课堂为生活,句中学词
语言的实质是交际,交际的环境是生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只有来自于生活的语言才是自己的语言。”因此,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1)以电教为手段,呈现材料
心理学研究,人们对初次接触的材料尤其是生动形象的实物或实景会有很深的印象。我根据这一心理特征,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色彩逼真,形象生动的'动态画面,分别反映风、雪、雨、晴、多云等五种天气状况。并且继续以天气预报为主线,在句子中领读单词,适时出示相应词卡。进一步引导学生用新词对已学城市进行不同天气现象的描述,让学生在一系列既关联又相对独立的语境中自主学习,达到基本掌握本课的五个重点词汇,并能熟练运用句型It‘s rainy in……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
(2)以游戏为方式,突破难点
正如新课标所强调的,传统课注重机械传授,忽略了体验与参与。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力图有所改进,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游戏。
A、找朋友
在课前我事先让学生通过观看天气预报,自行制作天气预报符号的小卡片。教师出示词卡,学生朗读并出示相应的符号。反映最快的同学带领大家继续联系。
B、比记忆
操练完毕后教师出示一张世界地图:This is a world map。Let’s say the world weather。由此进入下一个记忆力游戏。教师出示符号让学生齐读,并将其贴于特定城市旁,同时慢速重复:It‘srainyinLondon。也可让学生跟读。贴完五个词卡后马上出示并领读本课涉及到的五个城市名称,然后由学生凭记忆将名称贴于相应天气符号旁。这一活动既练习了新词,又使学生很自然的了解到五个重要城市的名称及地理位置。由于此任务的目标明确,学生的注意力指向性强,所以在突破难点方面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我最棒
由教师指词卡领读个城市名称并将其放入句子中:It’s windy in Masco。替换其他形容词和城市进行练习。可由教师领读转为有单组学生领读。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Workinpairs,ingroups,inrow,interm以及Boys say,Girls say等多种不同方式操练巩固。在此基础上小组操练:It‘s the world weather. It’s rainy in London。进行表演,比比谁最棒。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活动设计在此处,适应了小学生意志力较薄弱,注意力易分散的心理特征。再一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两点构成了本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新课呈现。
(3)以巩固为窗口,拓展知识
小学段学生活泼好动,所以TPR活动会深受儿童喜爱。节奏和动作能刺激大脑皮层,激活记忆,使学生在对各指令的反应中自然习的语言。运用全身反应法来充分发挥TPR活动的优势。对于Let‘s do部分,我分三步进行教学。第一步让学生静静地听录音,仔细观察图片,理解语句;第二部分图片模仿并做动作,为放慢速度,可由教师领读;第三步听录音做动作,对于有能力的同学鼓励其跟读。
3、变生活为课堂,自主学习
课堂的终点在哪里?如果有,我想应该在生活中。因此,我以本课为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运用已学语言介绍,谈论天气状况,收集近期的天气预报并相互交流,跟读拼写四会单词sunny和snowy。这也是本课的家庭作业,这时本节课也就告一段落了。
三、学法指导
在本课中,我努力以课标为指导,以活动为方式,变课堂为生活。通过“天气报道”把所有的新知识融合串联起来。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章”的教学原则,使学生以生活为课堂,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机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Let’s learn》小学四年级英语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节教材主要是学习、表达职业fireman,milkman,policeman,driver,postman并能运用简单的词组描述。
1、教材的地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的和他人的职业,如何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职业是本单元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学会用英语来表达职业,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说目标
(1)、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确定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能听、说、认读fireman,milkman,policeman,driver,postman;听懂、理解.;快速反应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做,说,读的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运用语言来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从而引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最终使他们形成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2)、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听、说、认读词汇fireman,milkman,policeman,driver,postman。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将单词运用到简单的英语词组中表达,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是结合低年级学生喜欢跳跳、唱唱、画画,喜欢游戏的特点,通过快速反应,使单调的知识溶进生动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听,做,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灵活地运用。
3.说教法
(1)、教法设计
为了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采用了讲读、直观演示、愉快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保持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进而促使他们由兴趣发展到产生要学好它的志趣。
(2)、学法指导
鉴于本课词汇的特点及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我准备引导学生听、看、读、想、说来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身体部位,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运用能力。同时,多表扬、勤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积极性,在知识上均有所提高。
(3)、教学手段
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为了不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电教化,比较形象、直观,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在教学过程中启发、诱导学生思维,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大胆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4.说过程
(1)、导入设计
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进行日常口语训练:教师先示范自我介绍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Hello! I’m Mr…. 然后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热身活动Listen and act,教师说:Open your pencil-case. Close your books. …让学生做出动作。
设计意图:提高对知识的再现率,为学习新知识埋下伏笔。同时,通过课前的对话,热身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以轻松活泼的形式开始。
(2)、新课呈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
教师依次出示fireman,milkman,policeman,driver,postman这几个职业头饰,结合身体语言,逐个呈现这几个新单词。然后分别采用升降调教师逐个带读这几个新单词,再指名让学生读一读。
让学生听录音,跟读 Let’s learn的词汇,全班分组齐读。再采用个别或两人等不同形式让学生读一读本节课我注重从小学生的身理和心理年龄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教法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易于学生接受。把英语课与活动课相融合,倡导体验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快快乐乐学英语,通过听听、做做,说说、玩玩、演演等方式,将词汇教学融入到对话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年级下Unit 3 Lesson 1教学设计
1.Teaching Aims
Le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words and phrases:
friends thin strong quietLong hair short hair
2.Teaching Aids
a tape recorder
3.Important points
My friend is strong. He has short hair…
4.Teaching steps
1) Greetings
Say “hello” to each other, and talk something about the date and weather.
2)Revision
Read the words and phrases learned in the last lesson.
1) New content
long nose/neck, long hair, short hair
I have long hair/nose.
He has short hair/neck.
Show two boys. One of them is thin, and the other is fat. The two words
thin and fat are present.
C. The teacher show a people and introduce him to them. Ask a student
come to the front, and the teacher introduce him or her.
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listen to the tape.
Practice
Who is your best friend?
Say sth about your best friends.
She has long hair, big eyes and ears.
She has a small nose and a big mouth.
She is cute.
Who is she?She’s my friend.
My friend is strong. She has long hair.
Play
The teacher tell one word or sentence to each one word is the first in a row
and let him to tell the 2nd one and then the 3rd one…… Let the last student to
say what he has heard.
1. 能听懂、会说:This is classr. The wall is white. The flr is green...并能用This is...和表示颜色的词来描述教室中的事物。
2. 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单词:cputer, teacher's des, fan, wall, flr。
学习单词:cputer, teacher's des, fan, wall, flr。(学习重点)
1.听录音跟读Let’s learn,在不会读的单词前标“?”。
1. 教师出示一个男孩的图片,提问:Wh’s this b?然后显示文字:M nae is ae.教师引导学生拼读:/d3/-/ei/-//----/d3ei/,/n/-/ei/-//---/nei/.然后再以同样的方式另外一个男孩的名字Dave进行拼读。
2. 教师出示ae做蛋糕的图片和句子I can ae a cae。引导学生同桌合作,用上述拆音法和拼音的方法拼读ae和cae
3. 完成Read, listen and tic的活动。
教师出示第一组单词cat/cae,请学生拼读,引导学生感知cat和cae中a发音上的区别。学生尝试拼读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单词。教师随后播放本部分录音,学生在听到的单词上打勾。
二、通过语音歌谣强化a-e在单词中的发音。
1.教师出示歌谣的第一段:M nae is ae. M nae is ae. I lie nae. And I can ae a cae.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教师请个别学生展示,重点关注学生a-e的发音是否到位。
1.把上面的单词大声读给你的组员听吧!相信你是最棒的!
1.小组内自由读。 2.小组推荐优秀组员展示读,并领读,全班同学跟读。
2.你能用英语写出下面的句子吗?
(1) 这是我的教室。
1.你能正确读出下面的词组吗?你能正确翻译它们的汉语意思吗?来试试吧!(自学,可借助单词表)
cputer( ) flr ( ) wall( ) fan( ) teacher’s des( )
2.你能流利读出下面的句子吗?你知道它们的汉语意思吗?
This is classr. The wall is white.
1. 练一练你的耳朵。教师读单词,根据你听到的顺序给单词标序号。
cputer, teacher's des, fan, wall, flr
(一)热身和复习(Warm—up and Revision)
安排chant 和Let’s sing
既复习了旧知,也操练了本课重点句型,为下一步学习作好铺垫,也是通过TPR活动让学生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为英语学习创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
(二)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在歌曲中复习本单元的句型和单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在真实情境中自然引出新知,也为本课的对话埋下了伏笔。
(三) read aloud。(对话处理)
为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对话能力,充分体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采取全班小组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更好的巩固了本课时的对话内容,也为小组合作表演打下了基础。
(四)Practice
为了进一步巩固新知和主要句型,我采用了各种形式上的读:小组读,跟畅言读。
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全体同学都参与进来,更好地巩固了本课时对话内容,也为小组合作表演打下了基础。
为了更有效地巩固所学语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设计了小组合作表演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氛围中训练其语言运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会说:What's in the classroom? Aboard, two lights, many desks and chairs.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说、认读本课主要单词: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board, light,
3. 能听懂并能按照指令做事情。
教学重点:学习What's in the classroom?及相关单词: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board, light。教学难点:
1. window一词注意w的发音,不要与v的发音混淆,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纠正。
2. 在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时,注意单词复数的读音。教具准备:
1.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1 Let's learn/A]
2.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 教师自制的单词卡
4.一张画有教室的大图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Warm-up / Revision)
1. 教师播放第一册Recycle 1单元中得"Chant and find"部分,学生跟着录音一起说。
2. 教师出示与chant内容相符的图片,问:"What's in the picture?"让学生进行回答。Picture一词由这里引出。
3. 复习pencil, ruler, bag, book, pencil-case, sharpener, eraser, crayon,pen等单词。
4. 引导学生用以上单词做问答练习,如:What's in the bag? What's in the pencil-case ?
5. 在学生回答出问题后,教师可再追问:How many pencils/pens…?使学生能用复数进行回答。如:What's in the pencil-case? A ruler, two pencils…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教师把一张画有教室的大图贴到黑板上,说:This is a classroom. What's in the classroom?
,也可让学生用中文回答。
3. 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习有关classroom的内容,教读classroom
4. 让学生观看本部分的教学课件2遍。[Unit 1 Let's learn/A]
5. 让学生看着课件的'画面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 (在看了两遍课件的基础上,考查学生的听力和记忆能力)学生不见得都能回答出来,能说出部分即可。教师可针对学生回答的不同程度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完整的回答出来。如有困难,可再看一遍本部分的教学课件。
What's in the classroom?
A board, two lights, many desks and chairs…
当学生只回答出 board, light, desk and chairs 时,教师进一步再问:How many?引导学生说出:A board 或One board. Two lights. 教师可以直接把many一词告诉学生。
6. 教师分别指着黑板,灯,桌子和椅子让学生说出单词。
9. 教师在学生学习了对话的基础上,扩充词汇量:There are many things in the classroom. What are they?
10.让学生观看教学课件, 学习其它单词。可从已学的单词过渡到新单词。
11.教师指着教室中的相关事物问学生:What's this?让学生回答。
13.看黑板上所贴的单词卡,读出单词。
14.让学生做pair work: 根据教室中的实际情况,自编对话
15.学生展示练习情况,教师注意学生对名词复数的运用,及时给与指导。纠正学生错误时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说得很好的学生应及时表扬。
16. 教师和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导入Let's do的学习。I can do many things in the classroom.: Open the door, turn on the light, clean the window, put up the picture, clean the board and sweep the floor. 教师尽量把说话的速度放慢一些,边说边做出相应的动作,以便使学生理解。
17.教师先说词组, 然后再让能力较强的学生代替教师发布指令,让其他学生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建议多让一些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趣味训练(Practice)
活动一:激趣导入
首先以一个数字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开始向学生介绍价钱的表示方法,教授costs,举例让学生熟练运用。
活动二:新旧衔接,感受知识的形成
利用挂图向学生介绍今天重点短文的内容,进而教授短文。
活动三:师生的互动探讨与听力能力的反馈
培养学生的听力,让他们独立完成听力练习,然后教师进行订正。
活动四:兴趣培养
歌谣的教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巩固今天所学内容。
最后设计一个游戏,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
活动五:单词跟读,有始有终
最后让学生跟读单词,完成本单元教学。
以上的教学过程我注重学生的兴趣,贯穿“快乐教学”为指导思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展示;给学生热情的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我相信当学生真正拥有了学习的欲望,“要我学”就成了“我要学”;当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由于缺少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足,敬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Unit6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Meet My Family的第五课时Part B Let’s talk部分。本课主要是学习本单元的几个重要句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询问他人的姓名和职业,以及对自己的家庭成员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描述。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第三单元如何对人物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本单元中介绍人物职业和外貌等知识的运用和扩展。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积极运用这些常用句型与别人进行表达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和交际能力。因此,学好本课显得尤其重要。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几点:
【认知目标】:
A、能听懂、会说本课的重点句型:Is this your father/…? He looks strong/… Are they farmers?
B、能理解、会说Let’s chant部分的内容。
【能力目标】:能听懂、会说本课对话,并能把它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Is this your …? What’s your…? He looks …等句型,并把他们运用到具体的情景中。难点是对句子They look young. Are they farmers?的理解和运用。
《新课标》指出:小学英语教学应重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以参加万圣节化装晚会这一活动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大量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激发学生们说的愿望,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寓教于乐。同时,我采用了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设计了一系列的趣味活动和任务,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增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会本课的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同时,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实践等积极的情感态度;并通过设置各种任务和活动让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接下来,根据口语交际课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1、Warm-up、2、presentation、3、practice、4、extension、5、Homework.
Step 1、Warm—up
1) 上课一开始,老师用body language带动全班同学跟着音乐一起做动作。
目的:这个Let’s do 的导入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复习了前面已学过的Short, tall 等形容词。
2)接着,我设置了一个庆祝万圣节的情景:欢快的歌曲,各种各样的节日图片,将学生带入万圣节的欢乐气氛中。
这时,老师点明主题:Today is Halloween day. All the children will have a party. We invite same parents to join us. Let’s see who are they? 通过设计这样一个情景,自然地进入下一个环节:复习与呈现新知识部分。
Step 2、Revision & Presentation
1)呈现人物,练习对话。
屏幕上出现6副图,分别是3个学生家长的照片。我请这3个同学逐一和我进行对话,并用已学过的句型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其他同学一起猜出哪副图是他们所描述的。最后,由做描述的同学做出判断:Yes, you are right/ no, you are wrong.
(生会这样描述:This is my father. He is strong. He likes sports. 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我引出本课的新句型:He looks strong.)
目的:通过这个guessing game既让学生复习了已学过的句型来描述人物,同时又引出本课的新句型:He looks strong.
2)学生以同样的方法介绍完爸爸妈妈后,老师通过询问:Are they teachers/ doctors? 与学生进行对话。既复习有关职业的表达,又引出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句型:Are they farmers?
3)接下来,晚会开始了。所有家长都戴上了面具。这时候,请同学们来玩一个游戏,看看谁能最快认出自己的爸爸妈妈。
首先,老师指着一副图片示范性地用新句型: Is this your father?问三位学生。接着,让全班同学一起用这个句子问他们。这三位学生用Yes, he is. 或No, he isn’t. 进行猜测。每猜一个人物后就点击该图片看看他们是否猜对。如果猜对了,图片就会显示爸爸妈妈的真人;如果不对就得继续猜,直到认出自己的爸爸妈妈为止。最先猜对的同学可以得到一个万盛节的礼物:小南瓜。
目的:在这个猜一猜,认一认的游戏过程当中,学生多次对句型Is this your…?进行了操练。
4)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一起看黑板读句子——看看我们“收获了多少个南瓜”。接着,让学生一边传南瓜一边造句,造得好的同学同样可以获得一个小南瓜作为奖品。
5)在上一个环节呈现与复习了本课的重点句型后,呈现本课的对话内容。老师说:今天,Amy的家人也要来参加这个Party, 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人呢?(播放对话VCD)要求学生听完第一遍录音之后,能回答出分别有哪些人来参加Party, 听完第二遍后要求学生能听出这些人的职业。播第三遍时,请学生跟读对话,熟悉主要句型。
Step3、Practice
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活动,进一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句型。
活动一:大屏幕上呈现一些卡通人物的照片,让学生描述其中某一个人的外貌特点和职业。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结合前面已学过的句型及本课所学的新句型来介绍人物的外貌特征和职业,学会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朋友和亲人。
活动二:让全班同学拿出各自的家庭像册,仿照课文对话,用英语互相询问和介绍家庭成员。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本课重点句型进行对话,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用所学知识与他人进行交流,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这也是我们学习本课的最终目的。
Step4、Extension
在学习及操练完本课的对话内容后,老师设置一个任务。这是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扮家家游戏。要求学生们自由组合家庭并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家庭成员角色。不同家庭之间的同学通过交流,了解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及职业。
目的:通过设计这样一个任务,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一步运用今天及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对话。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最后,我们以一首Let’s chant结束本课。
Step5、Homework
1、听课文录音,复习课文对话。
2、让学生自己画一副家庭成员图,跟自己的朋友对话并描述他们的外貌和职业。
板书设计:
通过设计一个万圣节的氛围,把本课的几个主要句型展现在学生面前,重点突出,直观明了。
综观整节课,我以万圣节为主线,设计了各种活动,进行任务教学,环环相扣,寓教于乐。让学生始终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活动与学习,最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真正做到:为用而学,学以致用。
1.教材内容
本课时的教材内容是一篇对话,让学生围绕着Ben和Ben's father对动物园里三只猴子的讨论,进一步掌握高度、长度以及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
2.教材的地位
本课时教材是在学习了形容词的比较级以后,为了提高学生对比较级的阅读能力而设计的,可以说有些句型对于前两个课时是一个阶梯式的提高。
说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认读Let's read中的三会单词和句型并完成填充句子的练习;特别要能看懂、会朗读句子:I think the little monkey is only 40 cm tall.。The monkey is shorter but you are funnier.能够完成Pair work部分的绘图并描述朋友的活动。
【能力目标】学会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来谈论自己朋友及其他人或事物,如I'm taller than you,but you are stronger than me.学会用英文的长度单位来描述人、物的身高和长度,并能根据所给数据,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观察和测量中使用英语的习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及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2.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正确朗读对话;教学难点是学生能看懂、会朗读句子:I think the little monkey is only 40cm tall. The monkey is shorter but you are funnier.
说教法
1.教法设计
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作为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2.学法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除了采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外,同时采用了现代教学技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说设计
1.导入设计
(1)Let's chant.
在热身时让学生一起说唱本单元Main Scene中的chant.让学生进入到学习英语的氛围中。
(2)Listen and do.
Touch your head / nose / …教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
2.新课呈现
(1)呈现猴子图片,初步接触知识。
教师在发指令时,加入Touch your tail.当学生觉得茫然时,老师趁机出示课件(一只猴子)Look,We have no tails,but the monkey has.Look at the monkey,How long is the tail?在课件上呈现数据38cm.学生回答:Its tail is 38cm long.根据教材内容教师提问:How tall is the monkey?学生:It's 40cm tall.老师自己引出only一词,注意这个词的发音。
多媒体再出示两只猴子的图片,一只黄色,一只棕色,让学生加以比较。教师问:Which monkey do you like?The yellow one or the brown one?
【设计思路】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也同时在复习前两课时所学内容,起到知识循环的作用。
(2)猜一猜游戏:它们有多高?
让学生猜一猜这两只猴子的身高。注意提示学生用上I think…这一句型,表示自己的猜测。在这里也可安排一个竞赛,看谁能猜中正确数据,教师让一些学生猜后出示数据。
【设计思路】学生对有悬念的东西都特别感兴趣,在此不仅练习了两位数的读法,又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理。
(3)学习younger、taller、funnier.
画面上同时出现上述三只猴子,让学生比较Which one is older?Which one is younger?Which one is taller?Which one is funn -
ier?在此特别注意funnier的发音,可在屏幕上同时出现funny/funnier,happy/happier.
(4)任务阅读
经过以上过程,已基本解决了短文中的难点。这时,就可让学生小组合作阅读课文中的对话,教师用课件出示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判断题如下:
①There are three monkeys. Two are big,one is small.
②The yellow monkey is taller than the brown one.
③The yellow monkey is stronger than the brown one.
④The little monkey is 38cm tall.
⑤The little monkey is younger.
⑥The yellow monkey is about 150cm tall.
⑦The brown monkey's tail is 40cm tall.
⑧Ben is taller than the little monkey.
⑨Ben is funnier than the monkey.
如果学生可以判断以上句子,就说明他们读懂了这篇阅读材料。
【设计思路】阅读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看懂短文主要内容,通过上述判断题,可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5)完成课文中的填空并校对。
(6)学生听录音跟读,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3.操练巩固
请学生合作表演课文中的对话,课件出示情景和提示。这里也可进行分层次教学:有些学生擅长表演但语音语调在这节课上还没完全掌握,这里就可以请那些擅长表演的学生脱开课文表演,一部分学生可以与他人合作进行配音。
【设计思路】采用这个方式,可以照顾到程度不同的学生,参与面更广。
本课时的阅读材料是动物间的比较,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人物间的比较,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比较词和人称代词。这里可以采用游戏法和交际法。教师在屏幕上依次出现下列几组学生熟悉的人物:小丸子和蜡笔小新:王楠和张怡宁:贝克汉姆和欧文:樱木花道和流川枫。首先可以让学生猜一猜How old is he/she? How tall is he/she?Who is stronger/taller?Who is older/younger?等。在这一块内容里,教师需在课前找好资料。待学生做出猜测后,教师可同时出示上述几组人物地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同桌配合自主选择一组进行讨论比较。资料如下:
姓名
身高
年龄
出生日期
樱木花道
188
流川枫
187
贝克汉姆
180
1975.5.2
欧文
175
1979.12.14
樱桃小丸子
9
蜡笔小新
5
王楠
162
1978.10.23
张怡宁
168
1981.10.5
(考虑到一些真实人物的年龄是每年变化的,在此只注明出生日期)
【设计思路】用学生喜欢的人物作为对象更能激发他们说的欲望,而且不少学生是体育迷、漫画迷,他们的所知所想还能让教师了解更多信息,实现教学相长。
4拓展延伸
(1)Pair work.
为了节省时间,学生在课前就要求画好图,图中有好朋友和自己,当然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也允许部分学生用照片代替图,或者把好朋友换成兄弟姐妹等。要求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看图描述,然后邀请几个同学上前将图片或照片放在投影下向全班同学进行描述。
(2)比一比,写一写。
本课的教学是从动物园开始的,当然也可以在动物园结束,教师在屏幕上出现两只大象和一只小象,教师给每只象都标上高度,给它们的鼻子也分别表示长度,请学生动笔写一写,描述这三只象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设计思路】高段的学生不仅要发展听、说、读的能力,而且写的能力也不容忽视。从模仿开始,在长期的锻炼下,相信学生以后会写出流畅的英文短文。
5.课后作业
(1)描述三只象这一作业可作为机动作业,如时间允许就在课堂上完成,如时间不够可课后完成。下节课可在课堂上讲评优秀作业。
(2)完成《活动手册》第3页上的阅读理解。
说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对他们的表现做及时正确的引导和评价。评价应公平、公正并以激励为主,要给予不同的评价以帮助学生成长。在游戏和活动过程中,教师适时予以精神鼓励,既培养可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也帮助学生把语言知识逐步转化为语言技能。
一、教材分析:
我讲的是快乐英语第七册 Unit3 《Lesson 14》本单元主要围绕“He likes sports”这个话题开展各项活动,所涉及到的日常交际项目有介绍、询问、和建议等,其中,以“询问他人的体育爱好”及其应答为重点内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形象、与学生互动的手段来教授,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根据课文特点及新课标对五年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为以下几方面:
二、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单词volleyball, bowling, golf 等,并熟练掌握句型What sports does he/she like? 及回答He/She likes…
2.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3.通过本课的单词和句型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些体育项目的英语表达法,增加课外知识。并养成健身的好习惯,同时带动身边的人积极健身。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
第三人称单数的特殊疑问句型:What sports does he/she like?及其答
语He/She likes…
本课难点:
是does 在第三人称单数里的用法。
四、构建设计: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有一定难度,
比较枯燥,因此如何在一堂课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就成了关键。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将练习与游戏相结合,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张有弛,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其教学步骤如下:
(一)Video 导入、铺设新课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三)兴趣活动、人人参与
(四)小结评优、课外延伸
〔Video 导入、铺设新课〕
新课伊始,教师热情地跟全体学生打招呼:Hi, boys and girls. In this class let’s have an English competition. I have prepared a piece of paper for each group.(此时教师将评价表发给每个小组,并宣布本节课竞赛规则)And you can get a sticker after answering my questions. If your group gets the most stickers, you will be the winner. And you can be the volunteers in 2008. Clearly? Wish you succeed.
Look! It’s a fine day today. It’s perfect to do some sports. But we’re having class now. Why don’t we watch some exciting ball games on the TV?
(通过观看几段球类运动的Video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为新知识作了铺垫,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既让学生放松了心情,又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英语的氛围。)分页标题#e#
〔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 自学单词volleyball, bowling, golf,汇报学习结果。
a) 请同学们从刚才观看的三段Video中自主选择,并利用字典、单词卡片、电子词典和音标卡片以小组的形式自学单词volleyball, bowling, golf。
b) 学生汇报学习结果并板书。各小组中选派一名代表上前面自主选择,领读并到黑板板书,带领大家以自己的方式拼写并朗读单词。(如男女生再齐读的形式、小组的形式、个人的形式)最后以动作描绘巩固记忆单词。
(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自学的能力,我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各种学习工具,让会的学生帮助不太会的学生。积极引导他们养成互相帮助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2. 师生自由问答,并用学生熟悉的球星照片引出新句。
通过黑板上学生板书的新单词,教师自然地陈述:I like volleyball. What sports do you like?学生回答I like bowling/golf/…. 此时教师趁热打铁,出示学生们熟悉的球星照片:This is Yao Ming. What sports does he like?引导学生回答:He likes basketball. This is Wang Nan. What sports does she like? 引导学生回答:She likes table tennis. 同时教师板书句型:What sports does he/she like? 并范读,学生跟读,反复强调does,用各种方式(全班、小组、男生、女生)读。熟练朗读新句。继续出示球星照片,引导学生用What sports does he/she like?进行问答。
(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明星入手,直接导入新授句型,做到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更好地、更直接地贴近学生的生活。)
3. 师生、小组谈论球星照片。
教师拿出打印好的球星照片,用What sports does he/she like?提问,请生回答,答对将图片送给学生。再放手让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提问发放图片。然后小组内学生自由谈论图片,熟练运用所学句型。
(交际活动从培养交际意识循序渐进到培养交际能力。我充分运用了任务型教学原则,以任务为主导,以活动为载体,以学习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来促进学生语言交际意识的培养和交际能力的发展。)
4. Game游戏: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小组间的游戏竞赛。
Now, 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 OK?相信学生定会积极响应。然后教师宣布游戏规则:I’ll choose two students from each group. One student will do the actions, this group will ask: What sports does he/she like? The other one will guess. And other groups will judge. Tell them “Yes” or “No”. If in one minute you can get all the five points, you will be the winner. Clearly? 每小组自己选择两名同学,自主选择Game游戏。分页标题#e#
(通过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在英语教学中把握好趣味性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活、用活英语知识。)
5. 看图写句子。
幻灯出示书上Try to use 部分的图片,练写句子,评出写得既快又好的'学生。
We all like sports. The animals also like sports, too. Let’s watch
them. What sports do they like? Please watch TV.
出示第一幅图,请同学们齐读,第二、三幅图先请学生口述,再写出来。
(英语语言的学习强调的是听、说、读、写。此环节是在学生熟练地听说
所学句型 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由口语的练习过渡到书写的练习,有助于学生从语言的情境、音、形、意等各方面进行理解、练习和掌握。)
6. 看图听录音,回答问题学习本课对话
a) 出示课文对话图片,教师用语言引导:Look at these pictures. This
is Linda, this is Xiao Hui, and this is David. They are talking about Xiao Hui’s father. Would you like to know: What sports does Xiao Hui’s father like? Now, let’s listen carefully.学生听课文录音,了解其中的幽默之处。
b) 再听一遍录音,回答问题。
Now, listen again and answer my questions.
Q1: Is the man fat or thin?
Q2: What sports does Xiao Hui’s father like?
Q3: Where does he play the ball games?
c) 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分配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听音理解课文,以听觉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期达到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的目的。)
〔兴趣活动、人人参与〕
根据课文师示范问一些扩展性的问题:
Q1: Do you like sports? What sports do you like?
Q2: Does your father like volleyball?
Q3: What sports does your brother like?
Make a survey引导学生扮演小记者采访现场老师、同学,询问一些有关运动方面的问题。试着用What sports does…. Like?提问。比比看谁采访的人多。
Would you like to be a little reporter? Let’s interview the guests and our friends. You can ask them something about sports. Try to use the sentence: What sports does…Like? Let’s see who can get more information.
(此环节向课外拓展延伸,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体现了“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教学方法及目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体验和运用语言。)
〔小结评优、课外延伸〕
1. 小结评优:总结在本节课中每小组成员获得的sticker的数量,
Boys and girls, you have done a good job in this class. Please stick your paper on the blackboard. Let’s see who is the winner.师生共同查每个小组获得的sticker数量。评出表现优秀的小组,并宣布优胜组为2008奥运会的志愿者。分页标题#e#
(小学生好胜心强。此环节既是对获胜组的肯定与奖励,鼓励他们今后继续努力;也是对其它组的激励,激励他们下次努力,为下一节英语课提前做好铺垫。)
2. 课外延伸:师生互动,共同唱响2004奥运主题曲《Pass the flame》启发学生课外健身,积极投入到2008奥运志愿者的队伍中。
At last, let’s sing
. 边唱边向学生提出倡议:We all like sports. So let’s do more exercises after class. And We can invite our friends to join us. let’s be the real volunteers in 2008. OK?
(让学生在歌声中结束本课,这不仅是另一种学习方式的尝试,而且更进一步引导学生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要学以致用。)
1.复习Unit 5至Unit 8的内容。
(1)复习食物名称。
(2)复习如何询问物品的价格。
(3)复习四季名称,相关气候、景物及相应活动的描述。
(4)复习如何描述暑假计划。
2.通过活动,对四个单元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
3.复习字母s在单词末尾发/s/和/z/的音。复习字母组合ts的发音/ts/,字母组合ds的发音/dz/。
重点难点:
1.能用英语询问商品的价格。
2.能用英语谈论天气和季节。
3.能用英语描述暑假计划。
教具准备:
1.复习Unit 5至Unit 8所需的图片和单词卡片。
2.两个篮子,一个装着食物(实物或图片),一个装着玩具(实物或图片)。
3.自制5元纸币40张。
4.一幅中国地图,一套标有地名和天气图标的卡片。
1.师生互致问候。
2.教师播放录音,全班学生一起唱歌曲Apple Tree.
3.教师播放录音,全班学生一起说韵律诗Rice and Ice Cream.
(一)复习食物名称及句型I need... .
1.教师出示一个装着食物(或图片)的篮子说“The song and the chant are all about food.Look! There are lots of food in the basket.Can you say it in English as quickly as you can?”教师逐一出示食物(或图片),复习食品、水果、饮料等词汇。
2.教师将食品、水果、饮料等食物(或图片)按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分类贴在黑板上或放在桌子上,复习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3.游戏——找对子。
游戏规则教师将食品、水果、饮料等图片贴在黑板上,将相对应的单词卡片倒扣着放在讲台上,请学生上来抽选一张卡片,如fruits,读出该词,并把黑板上相应的图摘下来。找对读对得2分,读对找错得1分。
(二)复习数字及句子How much is it?
1.教师出示一个标着价格的泰迪熊,问学生“What’s this?How much is it?”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How much is it? It’s...yuan.
2.复习数字单词。
(1)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复习已学过的数字单词,重点复习整十数字的英文表达法。
(2)游戏——加法运算对抗赛。
游戏规则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对抗赛在每两个小组中进行。在教师宣布游戏开始后,第一组的第一位学生立即出一道加法题,如How much is thirteen and seventeen?第二组的第一位学生应立即用英文将答案说出来,如Thirty.然后,该学生另出一道题,由第一组的第二位学生回答,答错或不能迅速答出的记负分,最后哪一组扣分最少的获胜。
3.复习句子How much is it?
(1)教师拿出另一个装着玩具的篮子(玩具的背后都贴有价格标签)说“Boys and girls,do you like toys? Look! There are many toys in the basket.What’s your favorite toy?”教师逐一出示玩具,如toy plane,toy train,toy ship,toy car,Teddy Bear,robot等,复习已学过的玩具单词。
(2)教师出示一个玩具,并出示四个数字单词,其中一个数字单词为玩具的价格,请全班学生齐问“How much is it?” 每组请一位学生用句型It’s...yuan.猜出答案,最接近或能准确说出价格的学生所在的小组可以加分。
(3)游戏——100元的消费。
游戏规则教师将装满食物和玩具的两个篮子分别放在教室前面的“柜台”上,所有食物和玩具都贴有价格标签,食物或玩具的品种数量均为一个,不重复。为方便结算,商品的价格都在100元以内,是5的倍数。
请四位学生上台,两位学生扮演售货员,另两位学生扮演顾客,每人发20张5元的“人民币”,比比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用100元买到的物品多。
4.请学生翻开课本第36页和第38页,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模仿跟读。
5.教师播放录音,全班学生一起说韵律诗Teddy Bear.
1.教师说“Teddy Bear is Ben’s favorite toy.He wants to go out and play with it.But It’s raining now.Ben is sad.Let’s sing the song:Rain,Rain,Go Away.”
2.教师播放录音,全班学生一起唱歌曲Rain,Rain,Go Away.
3.教师出示图片和单词卡片,复习单词weather,snow,rain,sunny,cloudy,windy,cold,warm,coat。
It’s raining. It’s warm.
It’s snowing. It’s cold.
It’s sunny. It’s hot.
It’s windy. It’s cool.
5.教师出示一幅标注了城市天气图标的中国地图,问学生“How is the weather in Beijing?”请一位学生回答“It’s... .”接着,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地图谈论各地的天气情况。
6.完成课本第68页的Play a game.部分。
游戏规则教师准备一套卡片,卡片的一面写地名,如Beijing,另一面画着天气图标,教师出示地名,问学生“How is the weather in Beijing? Guess.” 全班学生自由竞猜“It’s cloudy/raining... .” 然后教师公布答案,奖励猜对的学生。
7.请学生翻开课本第43页和第45页,教师播放录音,学生模仿跟读。
8.完成课本第64页Look,think and say.部分。
(1)请学生根据图片提示,同桌合作进行问答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表达和发音等错误。
(2)请学生将课本上的句子补充完整。
Step 4 Review the English sounds
(一)复习字母s在单词末尾的发音/s/和字母组合ts的发音/ts/
1.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复习已学过的以清辅音结尾的可数名词。
2.教师将红色字母s加在每个单词后面,请个别学生示范领读,如/s/,/s/,books;/ts/,/ts/,cats 等。
3.游戏——你追我赶。
游戏规则每组请一位同学站在本组最后面,教师将音标卡片/s/和/ts/分别发给他们,教师出示卡片,如rabbits,全班齐读rabbits,持音标卡/ts/的同学就要迅速往前走一步,得1分,反应慢或错误则不得分。
(二)复习字母s在单词末尾的`发音/z/和字母组合ds的发音/dz/
1.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复习已学过的以浊辅音结尾的可数名词。
2.教师将红色字母s写在每个单词后面,请个别学生示范领读,如/z/,/z/,dogs;/dz/,/dz/,birds等。
3.游戏——找出不合群的单词。
游戏规则教师将一组单词(如books,grapes,bikes,dogs)贴在黑板上,请两位学生上台,比一比谁能先挑出发音上不合群的单词。
4.请学生翻开课本第69页,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音跟读。
1.听Unit 5和Unit 6的课文录音,模仿跟读并背诵。
2.预习Unit 7和Unit 8的课文内容。
3.预习课本第66页的Tick the words you can say.部分。
1.师生互致问候。
3.教师播放录音,全班学生一起说韵律诗Seasons.
1.由韵律诗Seasons,引出单词season和 seasons的复习。
2.教师提问“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3.教师出示单词卡片favorite,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复习这五个单词的音、形和义。
4.巩固拓展活动。
(1)教师用“What’s your favorite food/toy/number/...?”提问,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情况如实回答问题。
(2)游戏——抽奖活动。
游戏规则教师将四张季节的单词卡片反扣在桌面上,每组请一个学生上来,站成一排。全班学生齐声问“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台上学生依次说出一个季节,然后教师随机翻开一张卡片,哪位学生说的与这张卡片相同,就中奖了,得2分。教师也可将颜色、食物、运动项目、星期等单词用于这个游戏活动。
Trees turn green.
Birds sing.
The flowers are beautiful.
We can go to see the flowers.
It’s warm in spring.
We can go to the park.等。
2.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全班复习单词tree,flower,warm,bird等。
3.小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每位学生就春天的景色进行描述。
4.用同样的方法复习其余三个季节的气候情况及相关活动。
Spring,spring.It’s warm in spring.
Summer,summer.It’s hot in summer.
Autumn,autumn.It’s cool in autumn.
Winter,winter.It’s cold in winter.
全班学生跟着教师边说边做动作。
6.教师播放录音,全班学生一起唱歌曲Little Red Bird in the Tree.
7.请学生分别翻开课本第50页和第52页,教师播放录音,学生模仿跟读。
8.完成课本第67页的Fill in the missing words.部分。
(1)请学生根据图片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
(2)同桌交换课本,订正彼此的错误。
(3)同桌对话。
1.教师说“It’s summer now.It’s hot.Summer vacation is coming.What will you do in summer?” 学生自由表达,复习I will go to... .I will go by... .I’ll visit/play... .等句型。
2.教师播放录音,全班学生一起唱歌曲What Will You Do in Summer?
3.教师说“I think you will have a good time in summer.Do you remember what Sally will do in summer?”学生自由说。
4.教师播放课本第57页的录音,学生看书,听音模仿跟读。
5.教师出示卡片复习the UK,the PRC,the USA等已学过的缩略语,以及 London,Big Ben,the Great Wall等单词和词组,并引导学生说“Sally will go to London.She will go to see her grandma and grandpa.They live in the UK.”等句子。
1.教师说“What about Wang Tao and Julia?What will they do in summer?” 请几位学生来回答问题。
2.教师出示play basketball,play the violin,the Great Wall 等图片复习词组,然后引导学生回答“Wang Tao/Julia will... .”
3.复习Will you...in summer?Yes,I will.句型。
(1)教师用Will you...in summer?的句型提问个别学生,引导学生用Yes,I will.来回答。
(2)请学生两人一组谈论即将到来的暑假生活,然后请几位学生汇报谈论结果,如XXX will...in summer.
4.游戏——寻找夏令营伙伴。
游戏规则每位学生在纸上用I will....写出自己暑假里将要做的事。然后每组请一位学生根据自己写下的所要做的事,如I will play basketball.去问本组其他学生“Will you play basketball in summer?” 如果被问到的学生也写着I will play basketball.就要回答Yes,I will.并将纸条交给提问题的学生,他们就成为有共同爱好的夏令营伙伴。最后看一看谁的伙伴最多。
5.请学生翻开课本第59页,教师播放录音,学生模仿跟读。
6.请学生翻开课本第65页,同桌间根据图片提示对话。
7.请学生翻开课本第66页,将单词读给同桌听,并在读对的单词后画“√”。
8.学说韵律诗See You in September.
newspaper / 'nju:z,peip / 报纸 dictionary / 'dikneri / 词典
grandma /'grndmɑ:/ grandmother /'grnd,m/(外)祖母
grandpa /'grndpɑ:/ grandfather /'grnd,fɑ:/(外)祖父
baseball player/'beis,b:l 'plei/棒球运动员
句子要由词组成,
虚词附加或沟通。
词类功能掌握了,
主、谓、宾、表同汉语,
定语有同也有异。
状语位置更特殊,
have和be提句首,
其它助词Do开头。
时间、人称由do变,
动词只把原形留。
谓语助词有几个,
否定词语加not,
放在be和have后。
其它要加动词do,
do的`后面加not,
时间、人称由do变,
动词原形总保留。
谓语若是助词多,
not紧跟第一个。
名词只变数,
不分主宾格。
人和动物类,
可变所有格。
撇(’)后加s,
相当汉语“的”。
时间、距离等,
也变所有格。
通过作文我们可以传达文化和价值观念塑造社会风貌,写作有助于人们借助文字表达真实的感情和想法。编辑为您整理的“扫墓四年级小学作文”或许能够启迪您思考。必定会发现对你有意义的内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一下子来到了我的心田,因为今天就是清明节。
当我还在做着美梦时。“起床了,起床了,小懒虫,今天你还睡懒觉”妈妈怨声载道。听到了到如雷贯耳的声音,我马上起床穿好衣服。妈妈和老爸又齐声说:“今天就是四月五日清明节就是给去世的亲人扫墓。”大家一家人,把祭祀的`东西准备的一清二楚,出发了大家爬了好久的山。终于,大家看到了爷爷的坟墓,我拿着花,顿时,我伤心地说:“爷爷,请您安息吧,您一定要在天堂好好的。”大家拜完爷爷的坟墓后准备绕着原路回家,突然,我一不小心踩到一块石头,从山头这滚了下去,妈妈听到一阵响声,回头一看,没有见到我,便和老爸急忙地找起来,我也仿佛失去意识,滚到了一个枝叶繁茂的树下瞬间清醒了。虽然此刻我的头晕晕的但我的潜意识告诉自己,要马上爬起来,我缓缓地爬起来了,艰难的向前走着,走了很长时间才见到老爸,我说:“老爸,我在这里。”老爸好像听到一点声音,向我这个方向跑来,妈妈也跟着老爸跑,他们找到了我声音温和的说:“要不要去医院。”我说:“不用,大家继续去扫墓吧。”
回到家,我还想起今天发生的事,想起老爸妈妈为我担心的样子,汗流浃背的样子。想着妈妈刚才那泪流满面的神情。我想起一句奶奶说过的话:“世上的父母最伟大!”.
今天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回老家给外公扫墓。清明节,又叫踏青,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一路上两边都是绿油油的麦田、成片成片的猕猴桃树架,还有开满了苹果花的果园,就像刚下过雪一样,树上积满了层层的雪花,非常的好看。
正在我欣赏路边风景入迷的时候呢,我们的车很快就来到了姥姥家村口。舅舅、妗妗、哥哥和姐姐早已准备好,只等我们了。在一片柏树林中,我们找到了外公的墓碑。先燃香、接着把自己带的酒食果品放在墓前,再给外公烧纸钱,最后为坟墓培上新土。
在给外公扫墓的过程中,我有许了个愿望,希望外公在天堂保佑我们大家每天快快乐乐、身体健健康康!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吟诵这首诗,我就会想起去年清明祭祖的情景。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跟着爸爸妈妈一起,满怀对先人的思念去给祖先们扫墓。
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首先向爷爷的墓地走去。爷爷的墓地在美丽的琅琊山麓,四周是一棵棵挺拔的`松树。那年,爷爷因发高烧没有及时治疗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成了爸爸妈妈心头无法抹去的伤痛。爷爷是最疼爱我的人,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我至今记忆犹新。我们先给爷爷献了鲜花,又一一叩拜行礼,寄托哀思。当我离开墓地时,望见池塘边的垂柳,又情不自/禁地想起爷爷,好像看见了他那高大的身影,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离开爷爷的墓地,我又和爸爸妈妈来到了滁州学院的操场旁,听妈妈说这里以前还没有学校,是一片山林,太爷爷和太奶奶的墓曾经就建在这里。我虽然没有见过他们,但是经常听爸爸说他们的事情。每次经过这里,爸爸总会念叨:“你太爷爷和太奶奶活着时最喜欢爸爸,但对爸爸的要求也是最严格的,从来不溺爱。”听了爸爸的话,我顿时对这两位先人肃然起敬。我从爸爸的眼神中看出,爸爸的确十分想念他们。
“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节是一个祭祖的节日,在这一天里每个人都会特别怀念自己已故的亲人。
清明节到了,我们又要去扫墓了,可是当听外婆说早上七点钟就要出发时,我十分不高兴,嘴里直嘟囔着:“上学都没有这么早!”
清明节那天,一大早,我就被妈妈拉了起来。我们坐着汽车来到了太太公、太太婆的坟墓前,那里已经来了很多人,大人们聚在一起在那里相谈甚欢,而我却在一旁蹦来跳去的。在坟墓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树,它长得十分茂盛,原本它还只是一棵小小的树,后来它越长越大,越长越粗壮,把水泥地都撑裂了。那棵树的枝叶太茂盛了,所以它的叶子洒满了整个坟墓。我放眼望去,发现这里周围都是菜地,我先看到一片植物,它们长着大大的、翠绿欲滴的叶子,我不知道这是什么,跑去问妈妈,妈妈说她不知道,问爸爸,爸爸也不知道,后来,外公告诉我,这是一片土豆地,还告诉我那边开着紫色花的是蚕豆地,刚刚长出细细的小苗的是玉米地,像绿绿的大皮球的是卷心菜地,卷心菜已经成熟了,都可以摘了。
我们拜完了太太公、太太婆,就离开了那里,来到了太公、太婆的墓前。乘着大人们忙着清理墓地,我就和表姐到一旁摘东西去了。我们有时摘花,有时摘狗尾巴草,有时折一根树枝当拐杖,在那里晃啊晃,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去摘香椿,香椿是一种野菜,可以用来炒蛋吃,姨妈叫我们一定要挑那些有点发红的、比较嫩的,那样的才好吃,我们东找找,西找找,总算找到了不少,看着袋子里的那些香椿,我们开心地笑了。
我们扫完墓,就到姑婆家去吃饭。因为要学羽毛球,所以我们吃完饭很快离开了那里,我真不舍得啊!下次我一定要在那里好好玩个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想到这首诗,就会想起四月的一个节日──清明节。
一大早,当我们还在梦周公的时候,爷爷就扯着他的大嗓门,高喊着:“起床了!今天要去扫墓喔!”爷爷说完后,全家人马上一个接着一个从周公那里回来,然后才迷迷糊糊的爬起来。我和哥哥搞不清楚状况,完全处在状况外,喃喃自语说着,今天到底是要做什么大事啊?过了一阵子后,才猛然想起来,原来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准备好东西后,就赶紧出发了。
一路上,扫墓的人潮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好不热闹!每到了这个时节,高速公路大塞车,总成了车子最大的停车场。到了祖坟后,长辈们就卷起袖子裤管,忙着除草啊、准备祭品的摆设……等。而在一旁的我们,只是静静的坐着,好像在看热闹,长辈们忙完后,就呼喊着:“芸祯!康宇!来拜拜啰!”说完,我们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跑去长辈那儿烧香。拜拜完后,长辈们要掷筊啰!看着爷爷嘴里来来回回、念念有词,是那么的虔诚,果真,话才刚落下,爷爷就马上掷了个大圣筊,祖先真是灵验啊!听见了大家祈祝的的心声。
今天是四月四日,学校放清明节假。我回到了家乡和亲人们一起过清明节。
妈妈、爸爸、奶奶、二伯、二伯母等一直在做准备工作,从早上忙到中午。差不多11点的时候,我们带着汽水和啤酒,还有鸡鸭、米馃、水果、鞭炮等供品,带着装满黄草纸,冥币等祭祀品的麻袋就出发了。哥哥是负责扛所有的汽水和啤酒,虽然很重但却坚持扛到目的地,因为妈妈相信他的实力。相对来说,我拿的东西是很轻的,但责任重大:一不小心可能引起大爆炸,我拿的是鞭炮。
二伯一上来就二话不说,拿起锄头就把太公的墓碑前后的野草和烂泥清理起来,清理干净后,就叫爸爸到附近的泥地里,拿起锄头挖了几块大的泥块。我、哥哥还有表哥一同去搬石块。我们把石块搬到墓前,接着大家把带来的纸钱统统交给二伯,,二伯把叠得整整齐齐的纸钱分别放在石碑的东西南北方向,用石头压着。此后,奶奶把盛了两碗干饭用两双筷子插在饭的中央,再在墓碑前摆上各种供品。然后奶奶就拿出一大麻袋的黄纸和冥钱,让我们分别把它们搓得均匀。哥哥搓得最搞笑,他使尽力气地搓,像打沙包一样用力地打着,使冥钱都均匀散开而他的拳头的皮搓破了。纸钱搓好以后,表哥就把火点着了,点燃了香烛,纸钱一叠一叠地烧,在烧纸钱的过程中,由于风势很大,使得周围的干草燃起来了,我们赶紧拿起树枝扑打火焰,扑灭火焰后,又锄了一条防火隔离带。接着把还没有烧完的纸钱再烧起来。这时候,天上下起了小雨,表哥说:“糟糕,下雨了。“小姑和妈妈却不慌张,她们异口同声地说:“下钱罗,下钱罗,祖宗在保佑我们今年赚大钱了!”。几位表哥们点燃了“浪漫礼花”,随着“呼--啪啪啪”响了三声,那礼炮就像离弓的箭一样,在空中跳舞几圈后爆炸了,显得绚丽多彩。小雨此时也停了,天空又出现了太阳。
最后,我们打开了带来的东西,午饭就在墓前吃,含义是邀请祖宗和我们一起吃饭。我觉得这顿饭很好吃,也觉得清明节扫墓是一件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棠德南小学四年(2)班严依蕾
4月20日,我校师生到黄埔军校旧址和军事博览中心参观。
献花完毕后,我们从导游的解说中知道了,以前这里并不是墓碑而是一座小亭,但1928年时曾遭日军破坏,后来孙中山先生的好友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捐钱建造了此碑。铜像高2.6米,重吨。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为培养军事政治干部而创办的新型军校,创建于1924年6月16日,曾数度易名,通称黄埔军校,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有重要地位。该军校创办后,成为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两党培养军事和政治英才的摇篮,军校学生在支持工农运动传播革命思想及东征军阀陈炯明,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在北伐战争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国民政府的重要支柱。军校还培养了许多国共两党的重要干部,两党的著名人士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等都曾在军校担任过重要职务。
跟着导游指导,我们来到陆军军官学校。二门为原陆军小学堂校门,门上挂有“陆军军官学校”门匾。1938年遭日机炸毁,1996年重建。1996年广州市文化局制定重建方案,按“原位、原尺度、原面貌”修复,同年11月落成,建筑面积10600平方米。
坐上车,我们又来到军事博览中心。这里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又是大炮又是军舰,真让我眼花缭乱!这时,我注意到了一台小型远程大炮。原来,它就是常常守在轻型军舰上的一位“老朋友”海二五舰炮。它口径达25毫米,初速竟是890米1秒。身管长毫米,膛线达12条。最大有效射程是15链,对空最大有效斜距达2800米。单管射速是400-450发1分。目前主要装备甚至鱼快艇、炮艇以及扫雷艇等轻型舰艇上。还有水陆两栖坦克、f796军舰、巡洋舰、护卫舰、驱逐舰等。看完后,我不知不觉地得到了知识。我还坐了一回水陆两栖坦克呢!可刺激了!当开车时,整辆坦克会十分的震,开在路心时,你就会感觉到好像是坐过山车似的。在下车时,我看到开坦克的叔叔汗流狭背,我就知道军人叔叔是多么辛苦啊!
扫墓
4月20日,我校师生到黄埔军校旧址和军事博览中心参观。
沿着长长的阶梯,我们来到孙中山碑前有组织的参观,并向敬献小白花,以表达我们少先队员的哀思。
献花完毕后,我们从导游的解说中知道了,以前这里并不是墓碑而是一座小亭,但1928年时曾遭日军破坏,后来孙中山先生的好友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捐钱建造了此碑。铜像高2.6米,重2000吨。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为培养军事政治干部而创办的新型军校,创建于1924年6月16日,曾数度易名,通称黄埔军校,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有重要地位。该军校创办后,成为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两党培养军事和政治英才的摇篮,军校学生在支持工农运动传播革命思想及东征军阀陈炯明,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在北伐战争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国民政府的重要支柱。军校还培养了许多国共两党的重要干部,两党的著名人士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等都曾在军校担任过重要职务。
因校址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所以史称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她首创了崭新的革命制度,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材,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黄埔军校建校时以孙中山为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组成校本部最高领导。校本部下设政治、教授、训练、管理、军需和军医六个部,我党重要领导人周恩来曾任政治部主任。
跟着导游指导,我们来到陆军军官学校。二门为原陆军小学堂校门,门上挂有陆军军官学校门匾。1938年遭日机炸毁,1996年重建。1996年广州市文化局制定重建方案,按原位、原尺度、原面貌修复,同年11月落成,建筑面积10600平方米。
入门后,能看见两层楼高的围住的古楼。朱红色的圆柱,长满青苔的瓦片,唐楼的木梯都充满着古色古香的味道。沿着木梯,我们看见了学生课堂、学生宿舍、校长会客厅、教授部等等。在一楼,我们见到旧时学院用来消防用的太平桶,当时考古发掘的天井,管理部。
坐上车,我们又来到军事博览中心。这里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又是大炮又是军舰,真让我眼花缭乱!这时,我注意到了一台小型远程大炮。原来,它就是常常守在轻型军舰上的一位老朋友海二五舰炮。它口径达25毫米,初速竟是890米1秒。身管长2000毫米,膛线达12条。最大有效射程是15链,对空最大有效斜距达2800米。单管射速是400-450发1分。目前主要装备甚至鱼快艇、炮艇以及扫雷艇等轻型舰艇上。还有水陆两栖坦克、F796军舰、巡洋舰、护卫舰、驱逐舰等。看完后,我不知不觉地得到了知识。我还坐了一回水陆两栖坦克呢!可刺激了!当开车时,整辆坦克会十分的震,开在路心时,你就会感觉到好像是坐过山车似的。在下车时,我看到开坦克的叔叔汗流狭背,我就知道军人叔叔是多么辛苦啊!
今天,我获益不少。使我懂得要更好的学习,将来要报孝祖国,报孝社会。
祭扫烈士墓
2004年4月2日星期五阴
四月的天,虽是百花飘香,却又阴雨绵绵。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烈士墓前,小鸟不再歌唱,河水失去往日的欢畅。不尽的思念涌上心头,在我的脑海里滚滚翻腾。
透过泪水看陵园,高耸入云的纪念碑矗立在空中,它录不完我们无尽的思念,表达不了我们沉痛的心情。苍松翠柏道不尽我们深切的怀念。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的革命先烈们,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枪林弹雨中抛头颅、洒热血,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时间的长河流淌不息,却冲刷不了我们对革命烈士的怀念,当年烈士们浴血奋战的每一寸土地,今天已鲜花朵朵、绿草如茵。当年那硝烟弥漫的天空已碧空如洗、红旗飘扬。生活在灿烂阳光下的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先烈们的英明。我们将永远继承先烈们的遗志,踏着先烈们的足迹,阔步迈向光辉灿烂的明天,让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祖国的上空永远飘扬。
安歇吧!为国捐躯的烈士们!
感情逼真动人,语句通顺贴切.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这一天里,大家身边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见闻吧,是时候写好总结,写好日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日记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观察日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3月17日星期天晴
今天,我和家人去南京游玩,我们进了一个很像迷宫的院子,我们跑来跑去,看到一棵树上传来几只小燕子的叫声。
我仔细地向树上看,有一个鸟窝,上面好像有几只燕子宝宝,有的在玩耍,有的在睡觉,还有的在叽叽喳喳地叫,像是在找妈妈。
我们向前走,看见了一只小猫在一棵树下,有人拿着小鱼干给小猫吃,我倒了一些水给它。它好像很幸福的样子,仿佛在对我说谢谢呢!
我们继续向前走,看见了牵牛花,牵牛花紫莹莹的,像是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天上下起了如毛的细雨,我们在一个亭子躲雨,我把手伸出了亭子,春雨打在我的手上,很凉,我把手收了回来,春雨亮晶晶的,像宝石一样闪亮。
雨停了,我们离开了亭子,再向前走,我们看到了桃花,有粉红的,有白的吗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了粉红的笑脸,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的马上要破裂似的。
再向前看,有一条融化的小河,在这里玩的人每一个都换上了轻薄的衣服。
今天看到的东西都可以加到我们观察日记里。
今天,爸爸从乡下带回来三只又大又肥的螃蟹。妈妈把三只螃蟹放在水桶里。然后,我仔细地观察起来。螃蟹全身是青绿色的,身上有一层坚硬的甲壳,看起来特别光滑,还会发出亮光呢!真像涂了一层油漆,它是螃蟹用来保护身体的“盔甲”。它的身
在百花之中,要说我最喜欢的花是什么,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菊花了。
菊花的颜色是_的,整体的花像一个大绒球。它的花瓣长长的,像一片片又细又长的叶子似的。它的花瓣不但好看。而且还能泡茶喝,去火。听老师说,菊花还是一种中药呢!
菊花的叶子像枫叶似的.,还像被像虫子咬过一大半的呢!叶子长在茎上,茎上还有好多的小白毛毛。茎的底下是根,根埋藏在土里面看不见。
在茎上面还有一个又细又小的花苞。等到它长大时,就会长出一朵朵美丽的菊花。
我喜欢这美丽的菊花,你呢?
绿豆发芽啦
10月1日星期五晴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作业,种一种植物。我兴致勃勃地回到家,向妈妈要了几粒绿豆,于是我把绿豆种了起来。绿豆安安静静的在沙土中真可以说是个囚犯。
时间在流失,慢慢得,慢慢地……天那!绿油油的绿豆从清水中探出头来,好像可爱的小娃娃从窗户中探出小脑袋。它们是青绿色的,大小和蜗牛的身子一样大小。圆圆的,越看越像一个个圆圆的大眼睛,可爱极了!我真是又兴奋又激动。
绿豆变豆芽
10月2日星期六晴
快看!一根根豆芽破土而出,真像一群亭亭玉立的少女笔直的站在那里。有的豆芽是5厘米,有的豆芽是8厘米,还有的共豆芽是2厘米,也有的豆芽是9米……长度真是各种各样!豆芽的.样子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小鸟形的,有的是可爱的双手,有的还是圆圆的大眼睛……它的色采和以前没有什么变化。我看到这一暮,真是心花怒放。
豆芽希望你快长大
10月3日星期日晴
已经过去了3天的时间了,真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啊!当初又短又小的小豆芽早已又高又壮了,色彩也在慢慢地变成金黄色,像闪闪发光的金子,美丽极了!有的已经17厘米了,有的才7厘米,最高的是在20厘米左右。看,那根大约13厘米的豆芽正在目不转睛地顶着那根12厘米左右的豆芽,好像正在比美一样。这时,我心里默默地想着:希望你们快快长大!
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仔细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更多奥秘。
今天我又去观察蚂蚁了,在草坪上,我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个蚂蚁窝,窝旁边有一些小蚂蚁在来回穿梭,像在逛大街,我决定给它们送一顿免费的晚餐。
我把面包屑洒在地上,不一会儿,一只米粒大小的蚂蚁爬过来,用尖利的嘴巴叼起面包屑摇摇晃晃地往窝里爬,它的速度慢下来,不像刚才那么轻盈,过了一会儿,他又爬出来,继续寻找食物。我准备搞一个恶作剧,把水倒在蚂蚁窝里,很快,蚂蚁窝就被冲塌了,蚂蚁们惊慌失措地跑出来,一个个神情慌张,那些命大的蚂蚁在水边爬来爬去,希望救出自己的同伴,有的蚂蚁在水中挣扎着,奄奄一息的样子,有的似乎又有了生命力,在水中踉踉跄跄,终于又逃到了安全的地方,还有的.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就顺着强大的水流漂走了。
过了一会儿,水干了,蚂蚁们默默无闻地收拾着同伴的尸体,我有些后悔,把剩下的面包都给了它们。
蚂蚁们忙完以后,又像刚才那样有条不紊地继续寻找食物,我不由地赞叹:每个蚂蚁都能按照规则生活,真是了不起!
今天,妈妈带我去金水路和城东路交叉口的小花园里游玩,那个小花园既别致又漂亮,让我带你们一起去看看吧!
一进入花园,中间是一第弯弯曲曲的温步小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花园左侧的一大片月季花,红的、粉的、白的、黄的,一团团、一簇簇,随着微风翩翩起舞、争奇斗艳,漂亮极了。还有几株白色带粉边的,散发着阵阵芬芳。紧挨着月季安慰学生,有几查翠绿的混淆视听睛树,在它们的映衬下,月季花显得更加醒目,更加漂亮!顺道小路继续往前走,我发现了两块大小不一样的人工造型石,石头上写着“文明观赏”。在石头的两侧分别站立着两棵苍劲有力的小松树,像两个小士兵一样守卫着石头。走过松树后是一小片草地,草地乐起入口,到西入口止,北边到人行道的围栏,把月季花、造型石和小松树紧紧的拥抱在一起。
在小园的右边,是一片矮矮的常表树,在常青树中间还有几棵高大的杨树,偈一个个高大威武的战士一样守卫着花园的宁静。
我喜欢这个小花园,它用美丽的装扮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平凡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生机,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10月25日星期四晴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实践活动——发豆芽。
放学后,我回到家,吃完饭后就叫外婆拿绿豆给我;我先把豆子放在碗里,加一点水,让绿豆吸收水份,然后,再用一块有方格的纱布盖在上面,当然,布也必须是湿透的,最后我听了外婆说,发豆芽是要放在阴凉的地方,于是我就把装有绿豆的碗放在床底下。心想:“明天绿豆会发芽吗?就等明天了。”
10月26日星期五晴
今天下午放学后,一回到家,我迅速地跑到床下,看碗里的绿豆有没有发芽,打开一看,哇!绿豆已经长出了绿油油、软软的小芽了,真可爱呀!我马上又给它们加水,再把它放到床底下,心中盼望小绿豆芽能快快地长大。
10月27日星期六晴
今天,我出去吃完早饭后,回到家后,我又来到床底下看豆牙长成怎样:我拿到豆子一看,哇!豆子长得工工整整,像一排排士兵;接着我看到一个豆子的芽长得很快,长得粗细均匀,精巧可爱,像一根小草。然后,我再加上一点儿水,放在床底下,看看明天豆芽会长成什么样子。
10月28日星期天晴
今天早上我学完画画回到家,就直接向床底放绿豆的碗奔去,一看,“太棒了!豆芽已经长得很大了,像壮壮的树苗。”我把它们拿给妈妈他们看,他们也纷纷说绿豆芽长得好大,我叫妈妈向碗里加一点水,把它们放在床底下,我再次盼望我的绿豆芽快快长大。
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自从那一次我在我家的院子里看见蚂蚁做的一件事,心里一直就有个疑问,希望老师能够帮我解开这个谜。
我在院子里玩,看见一只蚂蚁驮着一只蚂蚁往前走,我心想:这是要干什么去呀!我就悄悄的跟着,过了一会儿我看见那只蚂蚁把那只被驮着的.蚂蚁放了下来,放下来之后我才发现那被驮着的蚂蚁 是死的。那只蚂蚁怎么把另一只死的蚂蚁丢在那不管了呢?难道蚂蚁也和坏人一样吗?为什么要丢下自己的同类。而且自己的同类都已经死了,还要把它丢在那边不埋了。之后那只丢下自己同类的那只 蚂蚁又回来了,我还以为是良心发现了。原来是把那个死了的蚂蚁有抬远了点,为什么要这样?那只蚂蚁已经死了,就算犯了什么错,也要把它埋了呀!老师您可以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我已经看到这 样的情况两次了。
写作是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审美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频繁的写作有助于培养自己深思熟虑的能力,同时也能通过反省自身的写作不足来进一步提升。为了写作的提升,平时应多读书,背诵好的文章,并将其中的精彩词句段落引用进自己的作品中。栏目小编在阅读众多文章后发现“爬山四年级作文”具有极高的价值,特诚共享给大家,以供参考使用。
记得我最后一次爬山是在三年级,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三年,但成功后的喜悦依然萦绕在我的心头。
我记得那时我拉着妈妈的手走在山路上,高兴得像个得了一把糖的孩子,在路上拿着手机不停地拍照。那里似乎成了我的小天地。
“你省省体力,这才走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呢,别蹦蹦跳跳的,小心,别摔着了。”妈妈笑着说,我见了什么都觉得新鲜,好玩,一只蝴蝶从我面前飞过,我又跑又叫,又闹又跳,伸起手来追着它,赶着它,不一会。妈妈就被我甩到了半山腰。小路光光秃秃的,因为清明节时,人们上山祭祖,点的火星燃烧了大半座山,所以树被烧没了,我们爬山就轻松多了。
走了三分之一的山路了,我呼呼地喘气,太阳光直射在我的脸上,我的`头脑变得不清醒了。
“妈妈,我不想爬了,我们回去吧。”我汗流浃背,心情自然也浮躁起来。
“有点耐心,我们都爬了一半的山路了,你愿意就这样半途而废?”妈妈从包里拿出水壶递给我。
“我不爬了,太阳照得我都睁不开眼,衣服也汗湿了,脱下来来都可以拧出一盆水来了。”我气得憋红了脸。我不耐烦了,嘴里直嚷嚷着这天气这么热,太阳光这么毒辣,就连走回去我都嫌麻烦。
妈妈不理会我的任性,自顾自地继续爬,我无可奈何,只好气呼呼跟在她身后,中途,我摔了一跤,脚踝擦出了血,我就更加生气了,低着头一声不吭的继续走。
“抬起头来,看看你脚下的世界美不美。”妈妈的话提醒了我,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爬到山顶。我抬起头,一丝清爽的风抚过我的头发,我的心被眼前的美景给软化了,我张大了眼睛,欣赏着我“走出来”的成果。
我成功了,原来,不经过努力,没有坚持,就看不到漂亮的风景。
经过连续几天的下雨,今天天气终于变好了。
我生长在家乡十二年。每天一早起来,对面的山是必然会看到的,但我却从来没有登过这座山的顶峰。今天爸爸妈妈都刚好都有时间,于是爸爸就提议我们去野炊,目的地就在对面这座山的山顶。我举双手双脚赞成,妈妈也点头表示了同意。爸爸准备好了野炊的工具,然后我们去菜市场买完了菜就出发了。
我们走了一段水泥路,走到了山脚下休息了一下。往前一看,没想到接下来要走的才是真正的水泥路,湿答答的。但是我们仍然迈着铿锵有力的脚步向前走去。走到山顶,我们的衣服早已被湿答答的泥土溅得不像样了。山上的空气格外清新,伸手仿佛就可以摘到云。从山顶向下看,人小得像一只鸭子,鸭子则小得只有一粒黄豆这么大。那一片又一片的油菜花更是给大自然添加了几分色彩。爸爸妈妈可是做饭菜了,四十分钟后一桌色味双美的菜和米饭出锅了。同样是米饭,但在山顶时吃起来却格外香甜,也可能是心情很好的'关系吧!
吃完饭后,我们准备下山了,爸爸却在这时说:我带你们去个地方。我们到了爸爸说的那个地方,那个地方有一条直径大约一米的红色管子,长大约一百多米。爸爸说这里可以滑到半山腰,我做小孩的时候经常和同学从这滑下去,非常好玩。你们也没玩过,感受一下吧!好啊!好啊!反正我们的衣服已经脏得不成样子了我高兴的手舞足蹈。爸爸首先滑了下去,接着是我、妈妈。滑下去的速度不怎么快,但我和妈妈还是有点紧张,毕竟是第一次嘛。
滑到了半山腰,我感觉十分好玩,并要求爸爸在上去玩一次。爸爸说下次再去,真希望下次快点到来!
从小到大,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也受过很多教育。但那一次爬山的经历,那一次所受到的教育却令我至今难忘。
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我和弟弟、舅妈去“青龙山”游玩,那是一座风景秀丽而又很高的山峰。我们准备好以后,就出发了。
我们穿过绿油油的树林,淌过清清的小河,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来到了山脚下。我和弟弟开始你追我赶,不一会儿就爬到了半山腰。这时我们都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于是我们就坐下来吃了点饼干,喝了一点儿水,休息一下。我对舅妈说:“太累了,我不想再爬了!”舅妈走过来对我说:“这可不行哟!我们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爬上山去。”弟弟也走过来说:“姐姐,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能退缩!”听了弟弟的话,我全身又充满了力量,站起身继续往山顶上爬。爬呀爬呀,我感到腰酸了,脚也疼了,抬头一望,还有那么远的路,我实在是不想再爬了。可是看见山顶上若隐若现的漂亮花朵,我又来劲了。我就和弟弟相互鼓励,终于,我们爬上了山顶。山上美丽的景色就在我们眼前,我们胜利了!站在山顶上向远处望去,突然间我想到了我学过的一首唐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时,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能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次爬山的经历。
期盼已久的暑假终于来临了,我非常高兴。
今天我和妈妈,姐姐决定一起去爬山。因为我们好久都没有一起出去旅游过一次了,现在趁着暑假来临,赶快出去爬一爬山。
我们收拾好行李,开始出发。我们到了山脚下,望着高大的山,我开始抱怨的说道:“这么高,怎么能爬得上去啊?”姐姐对我说:“肯定会爬上去的。”说着我们就开始爬了。
我们先是爬了一半,然后坐下休息一会儿,吃点糕点,喝点饮料,就又开始爬了。我们在爬的过程中,我被拉拉枝给拉着了。我就坐在地上,一边哭一边说:“我不要爬山了,不要爬了。”姐姐和妈妈一起鼓励我。我重新鼓足了勇气,开始继续往前爬。
终于爬到了山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我爬上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我正在山上望望山下的美景不禁发出赞叹:“山上的美景实在太美了。”我领略到一个道理:只有不怕吃苦不怕累,才能尝到胜利的喜悦。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好朋友一起相约去爬乌龙山。
我们坐车到了山下,我一看,哇!好高呀,虽然没有海拔1810米的天都峰那么高,但是它的海拔也有916米呀,我想这么高我肯定爬不上去的。妈妈听了说道:“快上去吧,我们一起来比赛,你和好朋友一队,我和爸爸一队,看看哪一队先到,好吗?”我一听来劲了,连忙回答好的。
“预备,开始!”比赛开始了,我和好朋友先冲了一段,再不快不慢的走,刚走了一段,我们感觉还行,爸爸妈妈都落在后头呢!慢慢地我们有些体力不支了,爸爸妈妈也累了,我们便提出比赛暂停,中场休息。我们拿出野餐垫铺在平坦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包里取出食物拿出水杯。我吃了一些面包,喝了杯牛奶,增加了点能量便继续往上爬了。
到了半山腰,我已经精疲力尽了,一点都不想再往上爬。但是我转念一想,如果放弃,朋友会说我没有毅力,还会嘲讽我,甚至还会不跟我做朋友!想到这里,于是我似乎又充满了力气。喝了几口水,又开始前进了,终于还剩200米了,我们爬的越来越吃力了,简直喘不过气来,脚似乎一步也迈不出去。我想下山吧,反正你也爬不动了。不行!另一个声音马上想起,如果下山就不能看见美丽的风景,已经爬了一大半,马上就到山顶了,半途而废不是你的作风!于是我换了一口气,继续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步……虽然胸口还是很闷,脚步还是很沉,但我觉得离终点越来越近,心里也越来越轻松。
终于到达了山顶,我俯瞰山下花草树木,田野山庄,一切尽收眼底,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看见这美景,我觉得前面的坚持都值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先苦后甜,只要付出努力才能有收获,如果不经历艰辛的爬山过程,就不能领略到险峰带给我们的美丽风光。
大年初五,在家闲着无聊,伯母说带我们去爬山。
我们这一群人有六个小孩,两个大人,泓达是我堂弟,因为山就在老家房子后面,他最熟悉路线带头走在最前面,我们一群人在后面跟着,浩浩荡荡的。
我们绕过几座旧房子来到山脚下,沿着山路往上爬,一开始我觉得很轻松,因为没有石头,路也比较平。但渐渐的石头就多起来了,越往前越不好走了,从半山腰处开始修了台阶,因为山路更陡峭了,山路的两旁长满了树和杂草,我们这群人仍然坚持往上爬,一路上都留下我们的欢声笑语。终于爬到了山顶,大家都累坏了,气喘吁吁地坐在大石头上休息,望着山下的风景,村庄的房子一栋挨着一栋,稻田一片片的,正在迎接春姑娘的到来,真是美不胜收啊!
休息了十来分钟,我们原路返回了山下,这真是一次有意见的运动。
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教案编写是促进教育教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编辑为了您的满意不遗余力地打造了“小学音乐四年级教案”,期待我们能够为您提供更全面的参考和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及藏族踢踏舞步,感受体验藏族歌舞特点,并能对西藏音乐产生兴趣。
2、能够用饱满的情绪,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及多种形式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3、学会藏族踢踏舞基本舞步,并为歌曲伴舞。
教学重点:
学习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爱我中华》的音乐,律动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导言: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下面,老师来做几个舞蹈动作,你们看看是哪个民族的!
放音乐.(傣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教师表演
学生看后回答.(傣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
2.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听听是哪个民族的?情绪怎样?(听后学生回答)
3.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感受藏族的歌舞的风格特点,刚才同学们听的歌曲名字叫.谁知道日喀则再什麽地方?请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日喀则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藏语"日喀则"是如意的庄园.
4,请同学们看歌词,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听出来就用体态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绪!(放音乐同学们来表现)听后提问.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热烈奔放的.它的曲调是属于藏族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
5,同学们看过藏族舞吗?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跳一段藏族舞,请你们注意观察藏族舞有什麽特点?(观察老师的胳膊,和腿)
放音乐老师表演看后提问学生讨论:跳舞人的膝盖总是上下颤动,脚步踏出响亮的声音……和抛袖是藏族舞的的主要特点.
教师:这种舞蹈叫藏族踢踏舞
三、学习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1)原地上下颤动膝盖
教师示范动作:颤动时身体要自然、放松,身体重心向下放
学生模仿教师指导
教师弹《我的家乡日喀则》,学生随音乐做动作
2)退踏步
教师示范脚的动作:第一拍前半拍右脚后踏半步,重心在左脚,后半拍左脚原地踏步一次;第二拍右脚向前踏地一次。这些动作连续进行。
学生模仿教师指导
教师示范胳膊的动作:双臂前后自然放松悠摆,重心保持在左腿上,膝盖要半拍颤动
教师弹《我的家乡日喀则》,学生随音乐做动作
四、随录音唱《我的家乡日喀则》,跳一跳藏族舞
教师与学生共同跳,感受藏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情感。
五、刚才我们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情绪.下面我们用歌声来表现一下歌曲的情绪!学生看歌词来演唱歌曲.
六、最后载歌载舞的形式来表演一下,体会藏族歌舞的特点.
七、教师小结;结束本课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
主题:音乐是世界的语言
第一课时:音乐的定义和分类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的定义。
2. 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的分类。
3. 学生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音乐。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音乐场景。
2. 不同类型的音乐片段或音乐乐谱。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音乐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的定义和分类。鼓励学生分析这些音乐场景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探究:向学生解释音乐的定义——“音乐是一种有节奏和旋律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声音传达情感和思想。”然后,介绍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并向学生展示相关音乐片段或音乐乐谱。
3. 拓展: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一种特定类型的音乐。例如,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其庄重和优雅;播放一段流行音乐,让学生感受其朗朗上口和时尚。
4. 实践:组织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代表一种音乐类型,用简短的演示内容展示该音乐类型的特点和风格。
5. 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音乐的定义和分类,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喜好。
第二课时:音乐的基本元素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
2. 学生成为用基本元素来描述音乐的能手。
3. 学生能够听辨音乐中的基本元素。
教学准备:
1. 不同音乐片段或音乐乐谱。
2. 板书或手绘音乐的基本元素。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播放不同音乐片段,鼓励学生仔细倾听,并询问他们认为这些音乐中有什么共同和不同之处。
2. 探究: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节奏、旋律、和声、节拍和音色等。解释每个元素的定义和作用,并向学生展示相关音乐片段或音乐乐谱。
3. 实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音乐片段中的各个元素。例如,让学生谈论一段音乐中的节奏是否明快、旋律是否优美等。
4. 拓展: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辨别不同元素在不同音乐类型中的运用。
5. 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音乐的基本元素,鼓励他们运用这些元素来分析和描述音乐。
第三课时:音乐的表达和欣赏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2. 学生能够分析音乐中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3. 学生能够欣赏并评价不同类型的音乐。
教学准备:
1. 不同音乐片段或音乐乐谱。
2. 设计音乐欣赏表格或问卷。
教学过程:
1. 引入: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音乐可以用来表达什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2. 探究:向学生解释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并分析不同音乐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展示一些音乐片段或音乐乐谱,并让学生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欣赏: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并填写音乐欣赏表格或问卷,评价这段音乐传达的情感和个人喜好。
4. 互动:让学生与同学分享自己对不同音乐的感受和喜好,并比较不同人对同一段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5. 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音乐的表达和欣赏,鼓励他们理解音乐是多种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第四课时:音乐与生活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分析音乐在不同场景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生活中与音乐相关的经验。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视频展示音乐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2. 学生个人或集体发起的与音乐相关的短文或图片。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音乐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的图片或视频,启发学生思考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探究:向学生解释音乐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如增加欢乐、表达情感、装饰场景等,并通过展示相关音乐片段或音乐乐谱加以说明。
3. 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音乐相关的经验,如在舞蹈课上学习新舞步、在合唱团中演唱难忘的歌曲等。
4. 制作:安排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创作一段与他们生活中某个场景相关的音乐,可以是歌曲、音符、乐器等。
5. 展示:请每个小组上台表演他们创作的音乐,并与大家分享创作时的思路和感受。
6. 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并鼓励他们继续发现和享受音乐在生活中的乐趣。
以上是一个主题范文,介绍了小学四年级音乐课的教案设计。该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定义和分类,学习音乐的基本元素,分析音乐的表达和欣赏,并认识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描述、分析和欣赏音乐。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主题——探索音乐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包括音符、音阶、节奏等。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和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课:音乐的基本知识
1.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动听的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介绍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音符的名称和记谱法等。通过幻灯片展示和板书讲解的方式呈现。
3.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并演奏简单乐曲,巩固对音符的学习。
第二课:音乐的节奏感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并进行小测验。
2.引入:播放一段具有鲜明节奏感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节奏的魅力。
3.讲解和练习不同的节奏,包括快慢、强弱等。通过击打乐器、拍手等方式进行实践。
第三课:音乐的表演技巧
1.引入:播放一段精彩的音乐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音乐表演的兴趣。
2.介绍音乐表演的基本技巧,包括姿势、呼吸和音准等。通过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练习。
3.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小型音乐表演,展示自己的表演技巧。
第四课:音乐的欣赏能力
1.引入:播放一段不同音乐风格的音乐,让学生体验不同风格音乐的差异。
2.介绍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通过听曲和讲解的方式进行学习。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并进行欣赏和表达。
第五课:音乐的创造能力
1.引入:让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出音乐创造的想法。
2.介绍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包括编曲、填词等。通过实践和创作小作品的方式进行学习。
3.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
三、教学方法:
1.情景引入法:通过播放音乐和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教法:通过幻灯片、板书等方式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3.实践教学法:通过分组活动、击打乐器等方式进行实践操作。
4.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过程:
1.通过引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欲望。
2.通过讲解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通过欣赏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4.通过创造和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评估:
1.课堂回答和小测验:通过提问和小测验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实践表演和创作评估:通过学生的表演和创作作品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
1.幻灯片、板书、音乐播放器等。
2.各种乐器和教学视频资源。
七、课后延伸:
通过用音乐表达情感和创作小作品等方式让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体验音乐的魅力。可以组织音乐会、音乐比赛等活动,展示学生的成果。同时可以介绍音乐名家和经典作品,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
2、 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 简介印尼,了解一些相关文化以及“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 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播放《木瓜恰恰恰》的旋律,学生进教室。
教师:刚才伴着我们进教室的音乐是什么情绪的?
学生:欢快、活泼、高兴的……。
教师:我们听到的这首音乐叫《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歌曲,你们对印度尼西亚有哪些了解?
学生: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是热带国家,盛产很多水果。
学生:我知道印度尼西亚的首都是雅加达,印尼又称为“千岛之国”。
学生:……
教师:(播放课件,印尼的自然风光、美丽的风景。)同学们,你们对印尼了解的可真多啊。印度尼西亚,意为“水中岛国”,是一个由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又称为“千岛之国”。由于火山活跃,又被称为“火山之国”。地跨赤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湿度大。另外印尼的音乐《梭罗河》、《星星索》、《哎呀妈妈》、《椰岛之歌》也是很有名的。
教师:下面我们再一起感受《木瓜恰恰恰》热烈欢快的情绪,随着音乐,在x x x 处按节奏拍手示意。
学生:在x x x 处拍手,感受欢快的情绪。
教师:说到“恰恰恰”,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恰恰舞。
教师:是的,这让我想起在广场上,有很多人共同跳的健身舞蹈恰恰恰,非常好看,在坐的同学们有没有会跳的?来给大家跳一跳。
学生:请一名学生随着音乐跳一段“恰恰舞”。
教师:恰恰舞起源于古巴,舞步的最初形态是模仿企鹅走路的姿态,节奏欢快利落,具有浓烈的趣味性。舞蹈音乐每节四拍,但是要走五步,动作紧凑诙谐。你们想不想也来学学恰恰舞的动作啊?(带领学生在x x x 节奏处动胯。)
学生:伴着音乐,学生随老师模仿动作。
教师:这么欢快的音乐我们一起唱一唱吧!请同学们用la轻声随着旋律哼唱。
学生:老师指谱,学生随着音乐,看谱轻声哼唱。
二、学习歌曲
教师:同学们,请听一听《木瓜恰恰恰》这首歌曲中唱了什么?
学生:一个卖水果的人在介绍他的水果,有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菠萝、榴莲、苹果、桔子。
学生:有个人把水果挑到集市上去卖,他在介绍他的水果大、好,还便宜,招呼大家快来买。
学生:……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热带水果画面)是的,印尼是一个热带国家,那里盛产水果,大家听得很认真,我们用慢速视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学生:随着钢琴视唱前半部分曲谱。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前两段歌词,歌词中介绍了什么?
学生:介绍他的水果品种;介绍他的水果怎么怎么好……。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唱一唱这两段歌词。衬词“恰恰恰”不读。
学生:随着钢琴伴奏演唱。(强调弱起小节的唱法)
教师:同学们唱得真棒,想一想,卖瓜人在介绍自己水果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自豪的、高兴的、欢快的、喜悦的……。
教师:我们用歌声来表现卖瓜人的自豪、高兴的心情好吗?
学生:用欢快、喜悦的心情演唱。
教师:同学们,我们听一听剩下这部分旋律,它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由很多切分节奏或切分音组成。
教师:你们还记得切分音的唱法吗?这段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来完成。
学生:分组练习。
教师: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同学们自学的成果。钢琴伴奏。
学生:随着钢琴伴奏,按切分节奏读这段歌词。
教师:这段表现了卖瓜人什么心情呢?
学生:急切的招呼大家快来买他的水果、着急卖瓜、着急回家的心情……。
教师:我们一起用声音来表现一下卖瓜人急切的心情。
学生:演唱切分节奏部分歌词。
教师:下面完整的演唱歌曲。
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恰恰恰”处,拍手,同时口读“恰恰恰”声音轻巧、有弹性。)
教师:开课的时候学习了一个恰恰舞的动作,再唱一遍,在衬词处动胯,同时口读“恰恰恰”。
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恰恰恰”处,动胯。
教师:除了拍手和动胯,在衬词处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
学生:用打击乐器。
学生:分组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演唱歌曲,在衬词处加打击乐器。(串铃、响板、铃鼓)
教师:后面切分节奏部分,请同学们分组编配打击乐器节奏。
学生:分成碰钟组、串铃组、响板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为歌曲配伴奏。
串铃:x /// x /// :‖
响板:x x x x :‖
碰钟:x - x - :‖
为歌曲完整配伴奏,歌曲前半部分在衬词处加打击乐器,后半部分按同学们编配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师:总结下课
小学音乐《真善美的小世界》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七册《真善美的小世界》,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七册《真善美的小世界》。教学内容有:(1)学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2)音乐知识2/4拍的双声部结构为三段体ABA,。
教材分析:《真善美的`小世界》是一首赞颂迪斯尼乐园的美国歌曲。音乐中动听、明亮的声响,活泼跳跃的节奏表达的歌颂赞美的情绪歌曲为大调式,结构为三段体,即ABA。A段四乐句均从弱拍起唱,并由低音向上大跳,跌宕起伏,充满生气。B段从强音开始,用了较多的附点音符,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平稳;二声部合唱和谐丰满,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学生在听唱的音响感受中,体验了A段活泼跳跃的情绪,体验了对真善美的小世界发自内心赞美的情绪。
学情分析:
进入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音乐的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识谱视唱、口琴视奏、用适合歌曲情绪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等,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需进一步引导。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歌曲的情绪,提高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
2.激发学生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
1.从听入手,引导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歌曲的情绪情感,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自己的演唱
2.掌握分声部演唱时两声部间音量和音高的配合,
三、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从学唱的过程中感受反复记号的用法。
2.区分不同段落,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轻巧而柔美的唱歌。
2.学会使用反复记号和乐器合奏练习
教学难点:
1,听辩和声音程.
2,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分层要求:A类: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将反复记号运用在歌曲之中.
B类:能够随音乐演唱歌曲,并认识反复记号.
C类:能够随琴唱歌曲.
教学用具:大歌片、录音机、教学磁带、电子琴、粘贴画、音乐知识图。
二、说教法
“愿永远初心如阳,愿永远不淡漠,不相忘。生日快乐!”我们大多都会记得亲人、朋友的生日,为了表示心中的情意,都会第一时间送上生日祝福语。在众多的生日祝福语中,如何让自己的祝福语“脱颖而出”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小学四年级的日记”,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界多我一个人不多,少我一个人不少,可在我家里没有了我,那可就不一样。
妈妈要做家务,还要上班,几乎没有空闲时间。但是,如果有我的帮助妈妈做家务活儿,她就不会那么疲惫了。
记得有一次,妈妈在快要到中午12点时,让我去买菜回来,然后做饭。我答应了。不一会儿,就把任务完成了,这时,我很累,可是我很开心,因为中午妈妈不再像以前那那么累了。
星期天,爸爸妈妈都在家看电视,觉得不好玩,可是有了我,那就不同了。我想出了个鬼点子,玩捉迷藏,赢的人吃块巧力,输了的人就要让我当马骑,当然我输了,就不会受罚了。
开始捉迷藏了,我和妈妈藏好后,爸爸来找我们,结果爸爸看见我,我不让爸爸说,还告诉爸爸妈妈藏在那儿,豪无疑问,妈妈变成了马,我却当上了小骑士。一个平凡的星期天,让我给画上了五彩缤纷的颜色,它就不再平凡了。
那棵枣树死了。它死在了我们的意料之中,却也是意料之外。去年它还结果,可是今年,却枯死了。
这是一棵黑枣树。我小时候曾经尝过它的味道,很酸很涩,一点也不好吃。我对它的情意,是在它的果实之上,却又不是以食其为乐,而是小时候经常摘下它来把它当作子弹的回忆。
抚摸着它已经干枯的树干,这颗树不知道在我家停留了多久,它的年龄似乎比我的年龄还要大。抚摸着它陈旧的年轮,往事如过往云烟一般浮现在眼前。
这颗树包含了我太多太多的回忆,那段只属于我小时候的回忆。
我要再种一棵同样的枣树在它身侧,或许将来我子侄辈的儿女也会在这棵树下缠着我问我同意样的问题,那时我会细细给他们讲述我小时候和那颗老树的故事。我还会鼓励他们和我做同样的事情,就这样一代代传承。这其实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不是吗?
20xx-20xx学年小学四年级寒假日记:乘凉
夏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门口乘凉。我们帮起一个桌子,放上茶具,泡起了茶。我拿来一个磁铁五子棋,和邻居阿姨在门口下五子棋,我一会儿下这,一会儿下那,还说:下这,我才不上当。过了一会儿,胜负已经决定了,我输了,远近闻名的阿姨赢了。我不服气,又和阿姨下了一盘,最后我给阿姨来个双杀,我高兴地说:耶!我赢了!下棋就成了我的兴趣爱好。
之前,妈妈告诉我,她要和阿姨出门办事,让我来照顾一天弟弟。我笑着答应了,但是,我心中还是有几分担心。
今天妈妈早上一早就起床了,打了个电话,便出门了。我在家里就带起了小弟弟。开始弟弟还是乖乖的,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就大吵大闹的了,真是不可理喻呀!弄的我一个头两个大的。我见弟弟号啕大哭就从冰箱里拿出一个苹果,小心翼翼的削着,好不容易才削了一个苹果,把他递给弟弟。谁知弟弟这家伙居然不领情,他手一推,脚一蹬。把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削的苹果推在了地上。我实在忍无可忍了,正要出手打他的时候,他居然哭的更欢了,一下子倒在了底墒,我只好奉陪到底了,抱他出去玩。
谁知道呀,他手脚交加,又打又踢。我只好牵他到奶奶家去。只见弟弟一到奶奶手上,就不哭了,但不过一会儿又哭起来了。不过,最后,弟弟终于破涕为笑。吃过午饭,弟弟睡着了,一直到妈妈来为止。今天,我被弟弟弄的是"腰酸背痛"呀!
真不知道妈妈平时是怎么带弟弟的,难道我小时候也这样淘气吗?
中华英雄神通广大。
中华英雄盖世无双。
中华英雄独一无二。
顺天存,
逆天笑,
日月入胸怀,
伟大坚强,
文学英雄,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开国英雄,
毛泽东。
独忠于梅花,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胸怀天下,
为人民服务,
永垂不朽。
雷锋 ,
永在人们心中,
如今学雷锋,
越来越多。
雷锋的钉子精神,
不怕困难,
干一行,
学一行,
钻一行。
中华英雄天下无敌,
心系天下。
今天天气格外晴朗,一大早我和阿姨、哥哥一起去公园晨练。
一大早的公园里可真热闹呀!有的然沿着河边散步,有的人在打太极,有的人在跳绳,有的人在跑步,有的人一边做器械一边聊天。小强,别看了,我们要跑步了。哥哥在前面喊我。于是我开始慢慢地跑起步来了。
一路上,我首先看见一位叔叔正在跳绳,只见他一肘为轴,小臂迅速摇绳。绳子从他头上越过,啪啪地打在地上,又从他脚下钻出。接着,我看见一群老奶奶,穿着整齐的衣服,跟着音乐,舞动着身子。接下来,我又看见一群人穿着白色的衣服,动作优雅、舒展,原来在打太极呀。
我一边跑,一边看,一边想:晨练的人真多呀!一些人是为了自己的爱好吧,一些人是为了锻炼身体吧,一些人为了聊天吧。我呢?我当然是锻炼身体,暑假每天在家玩玩、吃吃可不行,要不然上学去就变小胖子了。
快跑,怎么又落下去了。哥哥又在催了,我飞快地跟了上去。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猴子的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传说,在很久以前,华山上隐居着两位仙人。他们是一对多年的好朋友,经常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对弈。
殊不知,在那棵苍翠挺拔的大树上,住着一只机灵顽皮的小猴子。每逢两位仙人对弈时,它就一只手紧紧的抓住一根粗壮的枝条,来个倒挂金钩,睁大双眼聚精会神地看着两位仙人下棋。天长日久,这只猴子竟然也学会了一些棋术。仙人的棋术是何等精湛,猴子的下棋技术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与仙人不分高低啦。猴子心里痒痒的,一心想着跟他人下一把,于是便下了山。
它蹦蹦跳跳地来到了一个镇上,在大街上晃悠着。忽然,看见有几个人在下棋,它立马飞奔过去。它求下棋者与他对弈几场。人们觉得只是区区一只猴子,也就放松了警惕,与它下了起来。可是一连下了好几盘,那些人都被猴子下赢了,而且他们个个输得心服口服。这时,正好有个官人从此地经过,他见到这一幕后,灵机一动:没想到这只猴子还挺聪明的,正好我们的皇上就是一个十足的`棋迷,就把这只猴子当作礼物献给皇上吧。原来这人是当地的县官,和皇帝一样,喜欢下棋。县官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猴子。猴子听了这番话,吓得撒腿就跑。
县官见猴子跑了,便马上吩咐手下的官兵抓住猴子。于是官兵们操起大刀就追,一直追到了猴子居住的山上,把猴子逼到了悬崖边才抓住。县官把猴子关进笼子里,准备带进京城。猴子吓得瑟瑟发抖,一直不敢出声。
皇帝见了猴子后心里暗想:如果我输了,那岂不是尽失颜面,还是让他们先来吧。于是他宣布:有愿意与这只猴子比试棋艺的,获胜者有赏。许多人都跃跃欲试,可最后却都以失败而告终。皇帝又发布了一道皇榜:打败此猴者,赏银二百。有一个年青人揭下皇榜进了皇宫,叩见皇帝后说:“我可以战胜猴子,但是有一个要求,请给我一盘桃子,并且要放在猴子的旁边。”皇帝欣然答应了他的请求。
比赛开始啦,猴子一边下棋,一边时不时地瞥一眼那盘诱人的桃子,慢慢地变得躁动不安起来,只见它的手已无处安放,一会儿挠头,一会儿抓抓脚,口水也直流三千尺,根本无心下棋。不一会儿这棋艺高超的猴子竟以失败而告终。皇帝惊讶极了。
皇帝兴奋地问青年:“你是怎么做到的?”那年轻人轻描淡写地回答:“我只是利用猴子贪吃的弱点,让他一心只想吃桃儿,无心下棋,所以战胜了。”皇帝和在场的大臣们恍然大悟。
一天,小猴和小熊到山上玩。那里有银光闪闪的湖泊、茂盛的大树、碧绿的小草,还有一群小鸟在欢快地歌唱。小熊和小猴走到半山腰的时候,突然顽皮的小猴乘小熊不在意嗖的一下跳到了湖中的一块石头上,小熊看见后对小猴说:“当心,别掉进水里,快下来。”小猴听见后向小熊做了个鬼脸,从石头上跳了下来,又和小熊一起向前走。
小猴和小熊来到了一座亭子,他们在里面休息了一会儿。小猴看见周围的.美景心想:这么美丽的景色,如果在这里留下我的名字,让大家知道我曾来过这里,多有纪念意义呀。小猴说干就干,他飞快地爬上了一根柱子,用两脚勾住柱子,再用尾巴把柱子缠住,来了个“倒挂金钩”。小猴拿出笔在对面的柱子上写下“孙小圣到此一游”几个字。小熊看见后连忙制止说:“小猴快下来,不能写,不能写!”小猴听见了立刻从柱子上滑了下来。
小熊叉着腰生气地指着小猴说:“如果所有人都像你这样乱涂乱画,美丽的风景就被破坏了。我们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公物。”小猴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说:“我错了,我马上把字擦掉,以后再也不写了。”太阳公公看见了知错就改的小猴,开心地笑了。
“五一”假期,爸爸妈妈带我去峨眉山游玩。
早上我们脱去沉重的大衣,告别了美丽的“云海”和神秘的“雪山”,从海拨3000多米的“金顶”下山。峨眉山的气候,山上山下温度差别极大。山上穿着大衣还冷,山脚穿背心还热。
过了不久,看到洗象池下边的山弯处停了许多游客,我非常好奇,赶紧从人群里挤到前面。哇!一大群猴子出现在我眼前:有威武的大猴王,有怀抱仔猴的母猴,有身强体壮的大猴,还有顽皮可爱的小猴。
我光顾着看猴子,一不提防,一只小猴一把拉住了我的包。路人说:“你给它食品,他就会放手接食品了。”
我连忙从袋子里拿出三块饼干给它。这个“小馋鬼”一看有吃的,跑来拿饼干了。看,只有三块,嫌少了,一边吱吱叫,一边用手扑打我。我立刻做着从包里拿出的样子,把饼干“一分为二“掰成六块,又用手捧着,像增添了好多好多的样子。它满意了,坐在树上慢慢吃。猴子看上去聪明,其实脑袋很简单。
天晚了,我们依依不舍地下山去,我挥挥手,说:“再见,猴儿们,等到下次再来和你们玩。”
小猴和妈妈要去摘桃子,在路上碰见小白兔正要去上学,一路走到学校的门前,要路过一座独木桥。猴妈妈说:“小白兔你先过桥吧,不然这独木桥一下子是支撑不了两个人的压力”。小白兔就说:“谢谢,不用了,还是你们先过吧”。
于是猴妈妈和小猴就先过桥了,一路上猴妈妈就夸小白兔是个懂事的孩子,且让小猴要向小白兔学习。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说:“小白兔这种谦让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
从前在一座大山上有两个被被称为“棋仙”与“棋圣”的两位神仙,他们的棋艺高超,没有人能下过他们。
有一天,一只猴子到山上采桃子,无意间看到了这两个仙人在下棋,觉得非常有趣。便凑上去看,它越看越有趣,便天天来看,一看就是一下午。过了一年,猴子竟然学会了下棋,而且下得很好。“棋仙”与“棋圣”因为有事,要回天宫一年。那猴子便天天在山上下棋。
有一次,一个渔夫来到山里。发现那里居然有一个猴子在摆弄棋盘,觉得非常有趣。心想:嘿!这个猴子可真是有趣,反正我也无聊,就和它切磋切磋。
第一局开始了,渔夫还没有走几步,就被猴子将了军。之后他不服气又来了一局,可渔夫走了几步便又败下阵来,他大声地说:“你这只臭猴子,怎么能打败人类呢!我要让你没棋可下!”说着便把棋盘给扔到远方了!
之后猴子冒险跑到了民间的'象棋店去抢,可是猴子被县老爷给捉到了,他想:现在皇上这么喜欢下期,现在轮到我升官发财了!他跑到了皇帝面前说:“皇上,如今您这么喜欢下期,我这里有只猴子会下棋,我将它献给您。
”皇帝一高兴,就把县老爷升了二品官。
皇帝也开始和猴子下棋了,结果他也惨败。于是皇帝下了圣旨,只要能下赢猴子,他就赏黄金万两。有许多人慕名而来,可都不是它的对手,一位老者说:“我可以下赢猴子。”
只见老者把一盘桃子放在桌前,猴子没了心思下棋,一下子便败下阵来。皇帝问:“你的制胜秘诀是什么?”
“没有,是它输给了自己。”
森林要举行一次才华比赛,动物们都马上去准备准备,而小猴聪聪却急了,因为,他一点儿本领也没有。这时,聪聪看见白兔娇娇在家里认真地写文章,觉得十分有趣,于是,他就下决心:一定要写好文章。回到家里,小猴马上坐在竹椅写起文章来。写着写着,聪聪想:真热啊!整天写文章真闷。
他正在胡思乱想,突然听到一阵好听的琴声,原来是小猫翠翠在拉小提琴。聪聪又想:拉小提琴比整天在家里写文章好多了,我还是学拉小提琴吧!可又过了几天,小猴觉得拉小提琴脖子太酸,不学了!又过了几天,聪聪看见小鹿山山在跑步,又觉得很有趣。就去练跑步,一天过去了,小猴又觉得跑步太辛苦,又不学了!比赛的那一天到了,娇娇、翠翠和山山分别当上作家、音乐家和健将。小猴聪聪因为做事没耐心,没登上冠军宝座,他后悔极了。
在森林里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和一只贪玩的熊猫。
一天,贪玩的熊猫去宽阔的草坪上玩乒乓球,它一边走,一边玩乒乓球,一不小心把乒乓球掉到了洞里,熊猫拿也拿不出来。
不一会小猴来玩了, 熊猫说:“小猴帮帮我吧,我的乒乓球掉到了那个洞里。小猴子说:“好吧,带我去看看”熊猫说“好的,跟我来吧。”
熊猫带小猴子来到了小洞口边,小猴子看了看,想了想,高兴的说我有办法了。于是它回去拿了个小水桶,又到小河边提了一桶又一桶的水,倒进了那个洞里。洞里的水越来越多,熊猫兴奋的在一旁边拍手边说快出来了,小猴子又往洞里到了三桶水。洞里的水满了,乒乓球随之漂了上来。
熊猫捡起了乒乓球问小猴:“谢谢你小猴子,帮我把球找回来。我怎么没想不到这个办法呢”小猴子说:“不管是人类还是我们动物,只要善于动脑,就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办法,困难就可以解决了。”熊猫说: “你说的对,当我球掉进洞里,我只知道着急,没有冷静下来想办法,所以我才回没办法。”
小猴子说:“世界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小猴子,是一个发明家,它很聪明,很爱动脑筋。
有一天,小猴子突然想发明一台电脑,它就马上动脑筋想一想,过了几天小猴子果然把电脑发明出来,小猴子非常开心,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好朋友们,小猴子就分别叫了小鸟,兔子,和一子大狗熊来玩自己刚发明的.电脑,大家都玩的很开心,知道小猴子发明电脑这个消息的动物越来越多,都纷纷来到小猴子家,都想玩玩这台电脑,大家都玩得开心,一连好几天它们都占用这台电脑,小猴子这时想到:这台电脑是我自己发明的,为什么要给它们玩。小猴子就不开心起来了,就把动物们给赶出去了,小猴子自己独自玩啊玩啊,一直玩了一天一夜,这时小猴子感觉头很晕很晕,又饿又渴,小鸟经过小猴子家,发现小猴晕倒在家,就告诉了小兔和大狗熊们,然后它们带了药和食物给小猴子,过了一会小猴子醒过来,看见它们帮助了自己,这时想到自己当初不该把朋友赶出去,小猴又子马上拿出了电脑和大家玩,大家开开心心地玩电脑了。
小猴子最终知道了和大家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本文网址://m.289a.com/shengrizhufudaquan/68261.html
上一篇:门诊护士个人工作总结十篇
下一篇:护士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实用四篇)
每位教师都在上课之前带着自己的教案课件,因此教师会非常仔细地规划每个教案课件的重点和难点。教案是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重要基础,要想写出高水平的教学课件,就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如果您正在寻找优质的文章,生日祝福语网编辑推荐您阅读一下“九年级数学课件”。感谢您的关注,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小学四年级英语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这一天里,大家身边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见闻吧,是时候写好总结,写好日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日记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观察日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四年级观察日记 篇13月17日星期天晴今天,我和家人去南京游玩,我们进了一个很像迷宫的院子,我们跑来跑...
通过作文我们可以传达文化和价值观念塑造社会风貌,写作有助于人们借助文字表达真实的感情和想法。编辑为您整理的“扫墓四年级小学作文”或许能够启迪您思考。必定会发现对你有意义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