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祝福语 > 生日祝福大全 > 导航

地震来了教案通用

2024-04-19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案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综合分析和总结,如何才算是写好一份教案课件呢?想要深入了解“地震来了教案”以下是为你准备的相关资料,我们兴奋地欢迎您来到我们的网站发现我们的内容!

地震来了教案 篇1

一、授课班级: __会计3班

二、授课教师: __

三、授课时间: 20__年4月22日周二上午第二节课

四、班会主题: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地震是自然界10大灾害之一,也是损失最为严重的灾难,带给社会和人们的是破坏和毁灭。作为处在地震安全带的我们了解基本的防震避震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希望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课我们能够将学到的内容向身边的家人、朋友进行普及,为我们的安全价撑起一把保护伞,加一把锁!

五、设计理念:

运用模拟演习,使在校学生了解并掌握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时的正确应急处理办法以及一系列基础急救技能,并以运用到实际,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实现自救和他救。开展此次主题班会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面对各种危险状况时,应该如何冷静、科学而快速地作出全面判断,从而采取正确的救护措施。

六、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做个防震减灾知识的小宣传员

能力目标:掌握避震要点,提高自救、他救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七、前期准备:

1.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收集防震避震方面的小知识。 2.由班级同学现场模拟遇到地震时所作出的躲逃反映的短剧。

3.邀请班级保卫委员评点模拟表演的地震躲避和地震自救、他救知识的讲解和演示。

八、教学工具:

地震急救小包、展示板

九、活动形式:

模拟演示 小组讨论 操作演练 视频展示 知识竞答

十、活动过程: 短剧引入:(5分钟)

由一组学生进行地震发生时场景模拟表演,场景如下:正在教室上课的范老师和同学突然感到强烈的震动,接着听到了地震警报声,范老师和同学在第一时间做出如下应急反映:范老师夺门而逃;一名学生躲在桌子底下;一名学生躲在墙角;一名学生爬向窗户;两名学生因被踩踏摔倒而受伤。

这是短剧结束,老师引入今天的班会课主题“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地震逃生自救技巧”

(一)演习篇:地震逃生——躲(12分钟)

环节一:小组讨论: 地震来临时6位演习者的逃生方法是否正确?将讨论结果展示在小组各自的小黑板上。(5分钟)

环节二:保卫委员分析点评小组讨论结果并打分,展示正确的逃生方法(5分钟)

保卫委员孙登云解说的内容:在学校怎样紧急避震?

总体方针:“一切行动听从老师的指挥 ,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

(1) 正在上课时的避震方法:无论教室是楼房还是平房,同学们都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包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不能选择跳窗或坐电梯的方式逃跑。待地震过去后,在老师带领下有组织地疏散。

(2) 在操场或室外的避震方法: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注意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震时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 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去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演示的内容:寻找地震活命三角区(桌子下的一侧和墙角三角处)

假如地震发生,你应该这样做:1.迅速寻找一个大的坚实的物体;2.移动并靠近它的一侧;3尽量卷缩自己身体靠下。 环节三:视频展示《逃生宝典——地震逃生之躲》(2分钟)

(二)展示篇:地震逃生——救(18分钟)

环节一:自救——如果被埋压该怎么办?

在刚才的演习短剧中有两位学生在逃跑过程中因踩踏摔跤而被埋压,并且都有受伤,请问她们这时该如何自救?

保卫委员郭培真解说内容:(5分钟) 如果被埋压应该做到:

(1)搬动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2)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3)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4)不要乱叫,保存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演示内容:经过保卫委员诊断,两位被埋压者一名大腿受伤,一名手臂骨折。(6分钟)

(1)要求内容:小组成员打开老师准备给大家的急救包,用包里的急救物品来对处理自己大腿上的伤口。保卫委员展示正确伤口包扎处理方法并对每个小组的展示成员进行评定打分。 (2)展示工具:急救包

(3)伤口处理 ①清洗伤口:用温开水浸泡医用纱布,然后用纱布轻轻擦

除伤口上的污渍。

②杀菌消毒:用脱脂棉沾上碘酒,轻轻地把碘酒涂在伤口上, 起到杀菌防感染的作用。

③包扎:采用最常用的绷带环形法。第一圈环绕稍作斜状,

第二圈、第三圈做环形,并将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压于环形圈内,这样固定更牢靠些。最后用粘膏将尾固定,或将带尾剪开两头打结。

环节二:他救(5分钟)(保卫委员丁成月进行解说) 三名保卫委员对被埋压人员实施救援。 演示内容:救人步骤

(1)挖掘被埋压 人员时应保护支持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 (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嘴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对于较长时间被埋压的人员,应该戴上眼罩,以免在强光照射下伤害到眼睛以致失明。

(4)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搬运脊椎损伤者,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5)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解说内容:救人原则

(1)先救近,后救远 (2)先救易,后救难

(3)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帮手。

(4)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 (5)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止意外伤亡。

环节三:视频展示《逃生宝典——地震逃生之救》(2分钟)

(三)竞赛篇:防震知识知多少?(7分钟)

环节一:知识巩固题(1分钟) 1.下列图片的避震行为正确的是( )

2.下列图片的地震逃生方式正确的是( )

3.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

A.向教室外跑

B.听老师指挥

C.蹲在地上 D.涌向楼梯间 4.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 )

A.尽快救出来,尽快见光亮。 B.尽快救出来,尽快进食 。 C.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进食。 D.尽快救出来,尽快输氧 。 5.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 )

A.不停地呼救。 B.不顾一切的行动 。 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 。 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6.震后救人的原则是( )

A.先救近再救远 B.先救医务人员 C.先救容易救的人 D.先救青壮年 7.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的是( )。 A.先保护头

B.先保护胸部

C.先保护双手

D.先保护双脚 8.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A.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B.止血、包扎、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C.止血、包扎、等待医护人员

D.止血、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环节二:知识拓展题(2分钟)

1.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灾害是( ) A.气象灾害 B.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 D.水灾

2、()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973年7月28日

B.1974年7月28日 C.1975年7月28日

D.1976年7月28日 3.( )级震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A.4级

B.5级

C.6级 D.7 级

4.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 )。

A.火山地震 B.构造地震 C.陷落地震 D.人工地震 5.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各类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所致 B.大地震动

C.地面开裂

D.火灾 6.防震减灾工作实行( )、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A.预防为主 B.预报为主 C.领导为主 7.下列图片是地震宏观前兆现象的有( )

8.识别地震谣言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预报不是政府发布的

B.可向当地人民政府核实

C.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说的十分准确

D.可向当地地震部门核实 9.地震的突发性很强,往往使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因此,家庭在平时要准备一个防震包,以解震后的燃眉之急,防震包所装物品数量不能太多,以方便携带。一般必须存放的物品应该有()

A.食品

B.水

C.日常生活用品

D.急救药物 环节三:知识抢答题(3分钟)

1.如果在家中发生了地震,我们该选择那些合理的避震空间? 2.在户外我们该如何避震? 环节四:视频展示《逃生宝典——地震之逃》(2分钟)

(四)总结篇:说说我的收获(3分钟) 环节一:地震“十防”歌谣

环节二:向身边的亲人朋友普及地震知识

环节三:作业布置:收集《交通安全你我他》的资料

地震来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并能结合世界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我国多地震的原因;能够指图说出我国主要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通过阅读有关地震的检测和预报的知识,培养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建议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地质灾害中影响特别大、危害特别严重的,又当属地震。火山在我国危险不大。所以教材详讲地震、略讲火山。关于地震,教材分了三个标题:“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地震的监测和预报”(选学课文)。这三个标题的思路是:告诉事实——分析原因、图示分布——教会预防。

教法建议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建议采用讲授法和学习指导法。

关于“多地震的国家”的教学,可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己看书。“主要地震带”的'教学。要结合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从原理讲清我国为什么多地震;四个主要地震区结合图进行教学即可;地震的危害是通过一段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知识,认识到地震确实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标题。“地震监测和预报”,虽然是选学课文,但却是重要的防灾常识,且本节教材内容不多,课时也允许,所以“选学课文”和“读一读”要组织学生学习。关于“火山的分布”的教学,注意两点就可以了:一是明确我国活火山不多,危害不大;二是把教材中出现的火山名称在图3.23中找出,读出所在省区。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我国主要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教学过程〉

(引课)在第二节的探究活动中,我们曾讨论过我国的三列横向和三列纵向山脉的成因,它们是因受到的挤压力隆起而形成,这个过程是缓慢和漫长的,当这个变化缓慢进行时,人们不易察觉,而当地壳发生突然断裂和错动时,人们就感觉到大地在强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一、 多地震的国家

(学生活动)考虑从哪些方面得知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从课文中找答案。

(总结)从两方面说明:一是文字记载地震最早;二是发生地震次数很多。

(讲述)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分布都是有规律的,地震也是如此。它们多发生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世界的两大地震带就是这样的地区。

(学生活动)回答世界两大地震带。

(演示课件)世界两大地震带

(学生活动)看计算机课件的演示,考虑我国的位置同两大地震带的关系。

(总结)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衔接处,地壳不稳定,所以多地震。

(演示课件)中国的地震带

(讲述)我国的地震集中分布在如图的四个地带。

(演示课件、讲述)中国的地震带(四个地震带,略)

(讲述)我国有资料的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些地震带中。唐山大地震给我们造成巨大损失。

(演示课件)唐山地震。

(讲述)地震的破坏力这样大,有无办法预防,从而减少损失呢?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中的“选学课文”和“读一读”。

(讲述)火山同地震一样,也是一种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危害。但火山在我国危害不大,活火山很少。

(学生活动)读图3.21找出课文中提到的几座著名的火山。

(总结、反馈练习)

〈设计思想〉

本节虽然将我国的地震,但一定要结合世界的两大地震带的分布,才能从原理上讲清我国多地震的原因和地震带的分布。通过计算机课件把二者之间的联系,动态的表示出来。有关唐山地震的影像资料,意在告诉学生,地震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防震减灾工作有重要意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今后投身科学研究工作。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地震和火山

一、 多地震的国家

二、主要地震带:

三、地震的监测和预报

四、火山的分布

探究活动

课堂上将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块薄泡沫板,出思考题:

将泡沫板从两侧向中间用力挤压,会发生什么现象?想一想,这种现象与地震有联系吗?

小组讨论3分钟,之后由每组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总结。

地震来了教案 篇3

一、品读课文,感悟伟大的父爱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名同学的事情)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自由朗读课文后,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师生交流后,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语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4.师小结: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生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二、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学习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学生在班上交流。

3.师小结: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

三、小练笔

请学生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有的只是14个七岁的小伙伴,阿曼达和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地震来了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谈话导入:对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体会。出示一段赞颂亲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

收集到的别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师自己撰写的:(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让学生齐读。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读了以后,相信大家对这段文字,对亲情的可贵一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学生通过查字、词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边读边动笔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认读生字新词。

3.指名分部分轮流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4.检查自读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①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后你有些什么想法?

↘再读课文,直指重点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所写的是怎样的一对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3.质疑: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4.小组内探讨,交流各自的初步认识。

地震来了教案 篇5

2.读懂课文,使学生体会到爱与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教学重点:

通过读课文,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

1、板书课题,了解略读课文的读书要求。

(1)找到描写父亲因悲伤过度而精神失常的段落读一读。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段,动笔圈画,认真朗读,然后围绕观点展开讨论。要让学生感悟到:这位父亲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睡,说他失常,他的确失去了和一般正常人一样的举动;说他不失常,他确实不失常,是一种伟大的父爱的力量充溢着他的全身,是救孩子的顽强的信念支持着他,是伟大的父爱支持着他!

2、讨论要点二:本文的标点符号,有什么特别之处?认真读课文,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

(2)再读课文,思考:这些感叹号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试着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

表达出来。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几处对话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这对父子的“了不起”。)

1、阅读朱自清《背景》片断和古诗《游子吟》。

2、谈读后感受,体会平凡而伟大的父爱、母爱。

3、说一说父母亲为我们做了哪些微不足道,却又饱含父母之爱的事。

抄写一篇有关父爱的文章,读给父亲听。

五、教学反思--

地震来了教案 篇6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防火

1、训练爬、跑等动作技能。

2、练习遇到火险时的自救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了解防火的相关知识,明白如何自救。

2、物质准备:地垫2组、盛满水的塑料容器2个、毛巾与幼儿人数相等,小锤子2个,鼓1个。

游戏玩法:

把幼儿分成2组,当幼儿听到鼓声时,每组第一名幼儿迅速跑到毛巾处,拿起一条毛巾,跑到盛满水的容器面前,把毛巾沾湿后捂住嘴巴和鼻子,趴到地垫上匍匐前进,到达终点后用锤子敲一下小鼓,下一名幼儿再开始游戏。

游戏规则:

1、每个组员都要在听到鼓声后才能出发。

2、必须用毛巾捂住嘴和鼻在地垫上爬行。

延伸活动:

可在游戏后开展真正的防火演习活动

7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防火知多少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2、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3、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本事。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玩具、毛巾、电话、几种防火安全标志。

活动重点难点:

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重点:防火;难点:自救。

活动过程

1、从一些物品中找出幼儿不能玩、易引起火灾的东西,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说出火灾的危害。火不仅仅能烧毁房子,烧伤人,还会烧毁森林,污染空气。

3、经过课件,引导幼儿说出预防火灾的方法,认识“防火”标志。

①预防火灾,小朋友们不能随便玩火。

②蚊香不能靠近容易着火的物品。

③不能随便燃放烟花爆竹。

④小朋友不能玩未熄灭的烟头,见了没熄灭的烟头应及时踩灭。

⑤认识“严禁烟火”的标志。

4、简要说出火的用途,消除幼儿惧怕火的心理压力。

5、让幼儿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与技能。万一着小火了怎样办?着大火了呢?困在房间里?公共场所着火怎样办?

6、游戏:“安全防火自救”游戏。经过游戏培养幼儿遇火不惧怕、不慌张,提高幼儿防火自救的本事。活动延伸:认识标志,设计标志。让幼儿为不一样的场所设计并张贴相应的“禁止烟火”“当心火灾”等标志。

地震来了教案 篇7

1、了解地震成因初步了解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 的(也叫弹性回跳说) 。

2.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那么我们应该 如何来预测地震,从而尽量 减少地震灾害呢?

1)东汉时的张衡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地震的预测了,现在的 科 学能使我们尽快了解地震的产生时间, 但是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和现象 也可以使我们提前知道地震即将发生。师生一起讨论其他地震前预示现象。

2)了解地震的原理和地震的过程。教师讲解,使学生对引起地震灾难的纵波(P 波) 、横波(S 波)有一个基本概念。纵波(P 波) :速度快,引起地面上下颠簸。 横波(S 波) :速度慢,引起地面水平(左右)方向摇晃。 体波:P 波和 S 波统称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 面波:体波到达地表后激发的次生波――面波。它沿地表传播, 速度慢,对地面的破坏作用 较大。

3 )我们了解了地地震的相关知识,那我们遇见地震时候该如何 、 自救呢?了解逃生基本要领,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相互讨论包括如何 抓紧时间逃生,哪些地方相对安全等。 提问: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样自救? 同学们相互讨论

地震来了教案 篇8

地震在甘肃容易发生吗?请大家到课后去寻找答案。

班长签字 领导签字

地震来了教案 篇9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四、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地震来了教案 篇10

我们要正确认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如果地震真的来临,我们也要学会如何应变,下面的优秀教案让我们一起学习地震中的应变。

幼儿园地震教案名称:地震时我们的应变能力(玉树地震优秀教案)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互相关心的情感,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引导幼儿知道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应变,掌握好逃生的技巧。掌握好躲、爬、钻、跑的技能,提高身体运动质素。

活动准备:课件《地震发生时,该如何应变》;发生地震的影片一张;桌子、椅子、脸盆、床、锅炉、衣柜等各7份;公共汽车3辆;商店一个(用kt板制作一个大门和两面墙。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孩子们随着《小红军》的音乐,跳着舞进入场地。

二、观看发生地震的立体影片。小朋友们,今天除了我们这些小红军之外,还来了许多红军叔叔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围绕影片与幼儿展开讨论:

1、提问幼儿:

(1)、刚才的故事里有哪些人物?发生在什么时候、地点?

(2)、发生什么事情啦(地震)?发生地震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3)、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

2、老师小结地震的可怕性,讲解会发生地震的原因。

3、提问幼儿发生地震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像能力。

四、观看课件《发生地震时,该如何应变》。

五、围绕课件内容与幼儿展开讨论:

1、发生地震时,故事里面的曾美丽、小帅哥他们是怎么逃生的?

2、我们还可以有其他的逃生方法吗?

3、教师小结发生地震时该如何应变。

(1)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惊慌,要镇静。

(2)赶快跑到空旷的地方。

(3)如果你在家里的时候,要赶快把煤气、电、水龙头等关掉,然后把脸盘或是锅等东西罩在自己头上,或者跑到桌子、椅子、床底下躲起来,以免被天花板上的掉灯或其他东西掉下来砸伤自己。

(4)不可以躲在招牌处或玻璃处,以免它们掉下来摔伤你。

(5)如果在车上,要赶快把车熄火,停靠在空旷的地方,走出车外。

六、幼儿与家长们一起进行地震逃生演习。

1、场地布置:摆放好桌子、椅子、床、衣柜、脸盘、锅炉等;有商店;安排一些幼儿和家长坐在车子上;

2、引导孩子们要注意别惊慌,要注意掌握躲、闪、钻、爬的技能,别撞倒别人,要互相关心同伴是否脱离危险,互相扶持。家长们要注意引导帮助孩子们掌握好逃生技能。

为玉树地震遇难亲人祈福

玉树地震牵动着国人的心,逝者已逝矣,我们唯有追忆,唯有哀悼,唯有祝愿,祝愿这些死难者在天国的路上一路好走。对于灾区尚活着的人,我们唯有祈愿,唯有关爱,唯有祝福,祝福那些尚未被解救的人,早日脱离苦难,祝福那些已脱离险境的人,坚强面对生活。

地震来了教案 篇11

一、分析教材与学情: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而破坏性地震会给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目前的教育现状可以看出,学生的成绩是第一位的,而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对孩子进行自护、自救方面的教育,还没有很好的落实在教育教学中。现在的学生,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任何事情都有父母包办代替,自理能力特别差,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更是束手无策,所以,汶川地震中才会使学生的伤亡人数占很大的比例,学生不能用已有的知识来守护自己的生命。所以本节课就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体会一下地震的应对措施,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用知识保护自己的生命。

根据这一教材编排的目的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目标是:

知识目标:

1、简单了解地震的形成。

2、了解地震发生前有什么预兆?

3、知道遇到地震我们应该采取的保护性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模拟自救活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避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德育目标:

1、在了解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心教育。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震灾害的发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保护性措施。

教学难点:形成地震的原因。

二、教法学法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在“观察、查找地震的前兆、探究地震的形成、体验地震来临时的应对措施”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借助汶川地震这一人人关心的话题入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愿意用知识来守护自己的生命,让灾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用多媒体课件和扣人心弦的音乐,来拨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三)合作性

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思维活动,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与其他课程,如果学生不对本课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的话,就没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会使你的课堂事半功倍。

学生准备

1、在课前两个星期,安排每个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和地震相关的资料。

2、课前两天指导每个学习小组就地震的形成、地震前的预兆、以及地震来临时采取怎样的办法来保护自己三个问题细致研究,再次进行处理信息、整理资料,并填写身处环境不同、采取不同方法的调查表,做好汇报交流的准备。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教师对学生研究的三个问题也要充分的查找资料,为灵活驾驭课堂做好充分准备。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学一开始,我就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汶川地震发生时的影片。让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看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地震与应对。

(这一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二、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

1、让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利用两块木板(一块厚的,一块薄的),在教师的要求中 亲自实践,了解地震的形成。

2、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后,让小组成员根据教师的刚才的三个环节的实践,总结出自己的发现:

(1)折断厚的细木片用力大。

(2)折断薄的细木片声音响。

(3)这一现象与坚硬的地壳在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时造成断裂和移动的原理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时实验中时双手产生力量,而地震时是地球内部产生力量。

教师总结:地震是地球内部力量使坚硬的地壳产生断裂和移动而造成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希望同学们不要恐慌。

(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地震的形成,感受地震带来的巨大威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正确对待地震。)

四、了解地震的危害

(本环节不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但是他是一个关键环节,只有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地震的危害,才会激起学生了解地震前的预兆和保护自己的方法的欲望。)

五、了解地震前的预兆

让同学们汇报,你了解到的地震前的.预兆,更好的避免灾难的发生。

1、通过汇报,教师总结:

地震异常的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2、以地下水异常和生物异常这两种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现象,所以我让学生做细致的了解。

如:(1)地下水异常包括哪些现象,并课件出示人们总结的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2)生物异常

主要让同学们了解动物反常的情形,通过人们总结的顺口溜了解地震前的预兆。

(此环节让学生提前预知地震预兆,减少灾难的发生。切实做到用学过的知识来守护自己的生命)

六、地震时的应对

这是本课的重点:为了避免汇报形式的单调,我将采取三个步骤来完成本环节的教学任务

1、亲身体验,评价中学习逃生方法。

每一个学习小组派一个学生出来参与。假如在这个课堂上忽然发生地震,你会选择什么地方躲避?并采取各种评价方式:本组同学评价、其他小组同学评价和请本小组的学生评价本小组代表的躲避方法是否合理。并让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参与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总结出首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在室内的逃生办法。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课前调查表中的不同环境下,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3、结合汶川地震中被埋压学生的逃生经验,学习逃生方法。

教师适时补充汶川地震中被埋人员表现勇敢的事例,感染通讯,让他们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

此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尝试、体验活动,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又很好地落实了本课的重点。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讲究简洁、明了,同时起到强化重点的作用,本节课我只板书头脑冷静 灵活应对八个字,告诉学生逃生的方法。

地震与应对

头脑冷静 灵活应对

地震来了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写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奋不顾身夜以继日地挖了38小时,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的事,课文内容浅显,但内容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全文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可就在这这扣人心弦的故事、朴实无华的文字中,我们能看到父与子之间浓浓的爱,体会到字里行间浸润的父与子之间那难以割断的情怀。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1)认识掌握课后生字。正确读写“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 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了不起的父与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1、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父爱的故事。

2、搜集地震的相关知识及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相关资料。

1、交流资料: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许多感人至深的父爱故事和搜集地震的相关知识

2、师媒体播放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视频(播放音乐《天亮了》),师导入:地震是一种令人生畏的自然灾害。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剧烈地震,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自己读不懂得地方做上记号。(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感悟)

(3)一边读一边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互相讨论读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1)出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2)用自己的话把下列词语连接起来概括全文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

(3)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四、再读课文,根据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理清文章脉络。

(1)读文找出描写父亲心理变化的句子。

这一节,同学们被父子俩感动着,对父子俩在大地震的灾难面前表现出的与众不同啧啧称赞。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读课文,试着把你的感动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1、品读课文,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爱的伟大力量。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1、小组内自行检测生字新词。

师:同学们在读课文中你们有许多的感动,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吧。

(这一环节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教师指导感悟、朗读.)

估计学生会抓住以下句子进行汇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生命危险。“冲”字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自己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父亲看到教学楼已变成废墟时以为儿子已经死了,极度痛苦)

失去心爱的儿子,父亲那撕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父亲说的这句话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3次,因为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4、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1)找到描写父亲因悲伤过度而精神失常的段落读一读。

(让学生感悟到:这位父亲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睡,说他失常,他的确失去了和一般正常人一样的举动;说他不失常,他的确不失常,是一种伟大的父爱的力量充溢着他的全身,是救孩子的顽强的信念支撑着他,是伟大的父爱支撑着他!)

5、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作者不厌其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

6、“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读了这句话你想对7岁的阿曼达说点什么呢?

(多么了不起的孩子,在长达38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还自信地勇敢地鼓励同学们与死神拼搏。这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

7、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唤起的信赖。(生读)

是啊!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朴实而强有力的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有感情地朗读父与子几处对话,进一步体会这对父子的“了不起”。

1、联系课文说说为什么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2、用自己的话夸夸这对父子或说说读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练笔:读了这篇故事,你想对这对了不起的父子说些什么?简单地写一写吧!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在这部分教学中主要抓住了两个语段:

1、父亲不顾旁人的劝说,依旧执着地挖着。

2、父亲不顾自己的身心俱疲,依旧执着地挖着。而这两部分的教学,我把他们紧紧的整合在一块来展开教学。

3、“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这句话对阿曼达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正是这个信念让阿曼达在身处险境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镇定,关爱同学,确实了不起。

4、升华、理解了父子之间的挚爱与信任。

纵观以上教学,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

我在文本的把握处理上,还是有些不是太稚嫩,尚不够丰满。只抓住了文本的主干部分却忽略了其他细微的地方。这样是不够全面的,只会钻进死胡同。例如在教学“劝说”父亲部分,没有强调指出,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当时的情势是那样的危急。这场地震空前的巨大,这里的损坏程度是及其严重的,人员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倒塌、爆炸、余震等危险。所以其他人基本上认为援救已经没有意义,而我在课堂上却说,他急切的希望得到帮助,而没有人愿意帮助他,会让学生产生错觉:其他父母没有这位父亲爱孩子,其他人对于需要帮助的大不够热心过于冷漠。这便偏离了文本所表达的意思了。

本文网址://m.289a.com/shengrizhufudaquan/122101.html

相关文章 更多
最近更新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