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纪念的日子,世界因为有了你而更加美好,生日快乐!”每一个都把自己生日看得很重,针对不同的过生日对象,我们一般都会送上不同的生日祝福语。您是否在考虑怎么写生日祝福语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范本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篇1)
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大纲
1.运动的描述(7概念1实验)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概念 什么是质点?
时间与时刻有什么区别?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速度的公式:v=s/t 加速度:a=△v/△t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实验)
速度、时间、位移、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
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学公式
1、胡克定律: F = 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倔强系
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g随高度、纬度而变化)、(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F1 +F2 F F1-F2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y=oFx=o F=o 或
(2)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N(1)滑动摩擦力: f=
说明 : 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b、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f静大小范围: O 说明: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
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4.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相对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F合=ma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F=-F' 解题技巧:
ⅰ运动的过程化 ⅱ力学分析
ⅲ运动与力学结合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篇2)
弹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范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3、弹性限度:若物体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后,无法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1)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平衡
(2)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此时的平衡方程可写成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分析受力情况;
1.共点力:物体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
2.平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说明;
①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
②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③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问题,则其平衡条件为:FX合=0,FY合=0;
学过物理学的人都会知道牛顿第三定律,此定律主要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的关系。在对一个物体用力的时候同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这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2)物体的大小(线度)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
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
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1、提高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物理的学习。其实学习每一科的时候都是由易到难的,当遇到不好理解的知识时,要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不要有畏惧心理,首先老师以及各种学习站会为你的学习保驾护航,难理解的知识,慢慢来,从懵懂到知道到理解到灵活应用需要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
那么怎么提高物理的学习兴趣呢?首先,物理学与生活、科技、社会联系很大。把日常生活中那些有趣的现象用物理的知识解释,会使我们感觉物理不是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而是生动有趣的,慢慢就会发现物理学习的乐趣。然后可以购买或观看一些科普类的书籍或节目,你会发现物理的奥妙。
2、要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我们学习物理知识不是为了背诵定义公式,也不是为了做题,物理最大的魅力是当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时,它可以为你又快又好的解决问题。比如说利用简单机械的知识,可以制作称或者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惯性的知识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理解交通运输中为什么货车为什么要减速慢行,火车为什么刹车距离以及启动到规定速度时距离很长。
还有神奇的电学、我们可以看懂简单的电路图、连接简单的电路,处理简单的电路故障。利用这些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就可以学以致用。
3、重点关注实验:
物理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相关规律并能更深入理解好公式。同时物理的电学和力学实验是中考的压轴题,今年的长春中考物理压轴题就将难度加大,把浮力和电学综合在一起,很多小伙伴都没答好。对于实验,最基本的要求是我们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掌握物理研究方法、学会从实验数据中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并能画出相关图像。学会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难度大的实验往往是中考重点,也经常出现在平时考试的压轴题中,如特殊法测密度测电阻特殊法测电功率等。还有一些小实验是需要我们自己创造条件来做,这样我们就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及应用我们所学的知识。
4、做好练习十分重要:
我们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前提是我们正确的理解并掌握了这些知识,适当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概念,并能达到灵活应用、融会贯通的效果。
距离的概念与位移的模(或大小)并不完全相同。由于位移是不同时刻(运动起始和终结两个时间点)的同一物体(在质点力学下指的是质点)所处位置的矢量差,其模对应的这一位置之间的连线长。其中由于位移与不同的参考系相关,而不同的参考系可能对应的状态不同,从而带来的问题是不在同一时刻下的坐标空间两点的距离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理过程的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而在现实世界里,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是确定的,譬如北京和伦敦隔了八个时区的距离,但是如果以太阳为参考系,一个物体经历八个小时从北京的经度移动到伦敦的精度,该物体的横向位移大小为零。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篇3)
1、小球以水平速度 向竖直墙抛出,小球抛出点与竖直墙的距离为L,在抛出点处有一点光源,在小球未打到墙上前,墙上出现小球的影子向下运动,则影子的运动是:( )
2、火车以 的加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加速行驶,车厢中一乘客把手伸出窗外从距地面高2.5m处自由释放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落地时与乘客的水平距离为:( )
A、0 B、0.25m C、0.50m D、因不知火车速度无法判断
4、飞机驾驶员最多可承受9倍的重力加速度带来的影响,当飞机在竖直平面上沿圆弧轨道俯冲时速度为 ,则圆弧的最小半径为:( )
A、B、C、D、
5、如图7所示。a、b两质点从同一点O分别以相同的水平速度v0沿x轴正方向被抛出, A在竖直平面内运动,落地点为P1,B沿光滑斜面运动,落地点为P2。P1和P2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6、把甲物体从2h高处以速度V水平抛出,落地点的水平距离为L,把乙物体从h高处以速度2V水平抛出,落地点的水平距离为S,比较L与S,可知:( )
A、L=S/2 B、L=2S C、D、[读书笔记吧 m.dsbj1.COm]
7、下图是物体做平抛运动的x-y图象,物体从O点抛出,x、y分别为其水平和竖直位移,在物体运动的过程中,经某一点P(x,y)时,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交于x轴上的A点,则OA的长为:( )
A、x B、0.5x C、0.3x D、不能确定.
8、如图所示,在皮带传动装置中,主动轮A和从动轮B半径不等,皮带与轮之间无相对滑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9、用细线拴着一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1、冰面对滑冰运动员的最大摩擦力为其重力的k倍,在水平冰面上沿半径为R的圆周滑行的运动员,若仅依靠摩擦力来提供向心力而不冲出圆形滑道,其运动的速度应满足:( )
A. B. C. D.
11、雨伞半径R高出地面h,雨伞以角速度 旋转时,雨滴从伞边缘飞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13、如下图所示,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A、B,用长L=0.8 m的细绳悬于以v=4 m/s向右匀速运动的小车顶部,两球与小车前后壁接触,由于某种原因,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此时悬线的拉力之比FB∶FA为(g=10 m/s2) ( )
15、如图4-21所示,半径为r的圆形转筒,绕其竖直中心轴OO’转动,小物块a靠在圆筒的内壁上,它与圆筒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要使小物块不下落,圆筒转动的角速度ω至少为
16、如图4-22所示,长为2L的轻绳,两端分别固定在一根竖直棒上相距为L的A、B两点,一个质量为m的光滑小圆环套在绳子上,当竖直棒以一定的角速度转动时,圆环以A为圆心在水平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则此时轻绳上的张力大小为 ;竖直棒转动的角速度为 。
17、电风扇在闪光灯下运动,闪光灯每秒闪光30次,风扇的三个叶片互成1200角安装在转轴上.当风扇转动时,若观察者觉得叶片不动,则这时风扇的转速至少是 转/分;若观察者觉得有了6个叶片,则这时风扇的转速至少是 转/分。
18、水平抛出一物体,在(t-1)s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面成300角,在ts时速度方向与水平面成450角,则时间t= s.
19、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物体,人通过定滑轮用绳子拉它,在图示位置时,若人的速度为5 m/s,则物体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_m/s.
20、轻杆长l=0.2米,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连质量为m=0.5千克的小球,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小球以速率V=1米/秒通过最高点A时,杆受到小球的作用力是拉力还是压力?将轻杆换成细绳,且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5牛,则小球能够到达A点并且绳子不被拉断,经过A点时的速率范围是多少? (g取10米/秒2).
21、在海边高45m的悬崖上,海防部队进行实弹演习,一平射炮射击离悬崖水平距离为
1000m,正以10m/s的速度迎面开来的靶舰,击中靶舰(g取10m/s2)试求:
22、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0.5 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受水平力而运动.在前5 s内受到一个正东方向、大小为1 N的水平恒力作用,第5 s末该力撤去,改为受一个正北方向、大小为0.5 N的水平恒力,作用10 s时间,问:
(1)该物体在前5 s和后10 s各做什么运动?
(2)第15 s末的速度大小及方向各是什么?
23、如图所示,一个人用一根长1 m,只能承受46 N拉力的绳子,拴着一个质量为1 kg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已知圆心O离地面h=6 m,转动中小球在最低点时绳子断了.求:(1)绳子断时小球运动的角速度多大?
22、(1)前5 s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10 s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2)10 m/s,方向东偏北45°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篇4)
高中物理 重力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课 题 § 3.1 重 力 课 型 新授课(2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
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5.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重心的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5.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教 学 方 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 学 手 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木块,锯条,橡皮条,已知质量的钩码,重垂线,铅笔,刻度尺,质量均匀的金属板等.
教 学 活 动
[新课导入]
[多媒体投影]
播放“运动员踢球、守门员接球、运动员用头顶球、人推物体(但没有推动)、火箭发射、压缩海绵”等录像资料.
学生观察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
师:通过以上的观看,大家可以总结出这几个物体的共同点吗?
生1:这几个物体都在运动.
生2:不对,有的在运动,有的静止,比如说人推物体时并没有推动物体.
生3:海绵的情况和那几个物体有所不同,那几个物体都是从运动到静止或者从静止到运动,形状都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海绵形状变化比较明显.
师:刚才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除了海绵之外的其他物体形状好像没有发生变化,或者说它们的变化从图中观察不出来.是不是真的没有发生变化呢?其他几个物体从运动到静止或从静止到运动,而海绵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这些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生:是因为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新课教学]
一、力和力的图示
[演示实验]
演示用手压锯条、拉橡皮条等等,提出问题.
师:类似这些你还能举出哪些生活实例?
生: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小树在大风的作用下的弯曲,直尺在力的作用下的弯曲,绳子在力的作用下的扭转,弹簧对压缩它的物体的力的作用.
师:所有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要使物体形状发生变化,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师: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称为形变,从刚才几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生: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
师:这是力的作用效果之一,除了这样一种作用效果之外,力还有什么样的作用效果呢?试举例说明.
生1:用力推箱子,可以发现箱子开始运动了,说明是力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了.可见力可以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生2:汽车停下来,首先要刹车,可见要使物体从运动变为静止,需要力的作用。
生3:飞行在空中的足球,当一个运动员用头顶一下,发现足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可见运动方向的变化需要力的作用.
师:刚才几个同学举例非常好,物体速度的变化称为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那么我们能不能把上述几位同学的话总结成一句话呢?
生: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师:结合上面的分析,再加上我们初中所学的知识,大家给力下一个定义.
生: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
师:当我们向东拉一个物体和向南拉一个物体时,同样大小的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所以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这样的物理量叫什么?以前我们所学的哪几个物理量和力具有相同的情况?
生:这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
师: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单位,力的单位是什么呢?
生: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师:要想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呢?
生:可以用测力计(弹簧秤).
师:要具体描述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力,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可以用力的图示的方法.
师:要想画力的图示,需要了解哪几个问题?
生: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师: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下力的图示的练习.
(多媒体投影例题)
[参考例题]
如图3—1—1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
解析:画力的图示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选定标度.
(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上加刻度,如图甲所示从O点竖直向上画一段3倍于标度的线段;
(3)在线段终点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为了简便也可以照图乙那样不画物体,而用质点来表示物体,画出力F的图示.
学生活动:做例题中物体受力的图示,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水平较差的学生,把做得好的同学的图示用实物投影投到大屏幕上,和学生自己做的进行比较,也可以让同位之间互换进行检查,找出对方的缺点,锻炼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
师:(微笑)刚才同学们做得很好,看来大家初中的基础还是比较好的,由于高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时候很多,力的图示画起来比较麻烦,我们以后会经常画一种简化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是在力的图示的基础上,不对力的大小有具体的要求,只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我们在以后经常要用到这种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
[课堂训练]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
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
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解析:子弹在枪管内受到火药爆炸所产生的强大推力,使子弹离开枪口时有很大的速度,但子弹离开枪口以后,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推力,因为不可能找到这个“推力”的施力物体;故不存在,所以A错.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甲推乙的同时乙也推甲,故说法B错.不论物体是否有生命或是否有动力,它们受到别的物体作用时,都会施力,马拉车时,车也拉马;书向下压桌子,桌子也向上推书,故C错.由于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的,找不到一个孤立的、不受其他物体作用的物体,所以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故说法D正确.
(投影展示物体下落的几幅图象)
下落的物体可以有从树上下落的苹果、跳高运动员、飞机投下救援物资等等.
师:这样几个物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它们都落向地球.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那么物体的下落是由于什么力作用呢?
生:是受到重力的作用.
二、重力
师: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师:要研究一个力,首先要研究这个力的三要素,重力的三要素应该怎样进行研究呢?
生: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进行测量.
师:同样一个物体受重力的大小在地球的不同地方是不同的,根据公式G=mg中的g是我们以前所学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它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高度和纬度有关.当高度增加时,g的值减小;当纬度增加时,g的值增大.那么重力的方向是如何的呢?
生: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师: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是如何进行确定的呢?
生l:如果是规则形状的物体,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生2:不一定,当物体密度分布不均匀时,即使是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也不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比如一个空杯子,逐渐地向里面注入水,它的重心应该不断地变化.所以应该说成规则形状并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是在几何中心.
师:(鼓励的微笑)刚才这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物体的重心可以随物体质量分布变化而变化.现在这里有一个不规则形状的薄木板,大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标出这块木板的重心所在.
(学生设计实验,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
[参考案例]
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
这是一种老师们比较熟悉的方法.演示时可以增加重心在物体之外的情况.例如,如图3—1—2所示的薄板,在用悬挂法确定了物体的重心之后,在板上固定一条细线ab,再在其重心c处拴上细线提拉,可使薄板水平平衡.
生:可以用悬挂的方法来确定这块薄木板的重心位置.
师: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呢?
生:根据物体的拉力和物体的重力平衡,拉力的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上,绳子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重心的位置,我们可以改变薄木板的悬挂点,用两条直线的交点来确定薄木板的重心.
师:很好,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大家分组进行实验,同时,也可以选择其他的物体想办法测出他们的重心,例如我们的直尺、三角板、物理课本、橡皮等等.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寻找薄物体的重心)
[课堂训练]
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
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答案:CD
解析: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产生两个效果:一个效果是吸引力的一部分使物体绕地球转动;另一个效果即另一部分力才是重力,也就是说重力通常只是吸引力的一部分.重力只决定于地球对物体的作用,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与物体是否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
师:除了重力之外,自然界还有很多力的作用,它们的类别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方法,这些相互作用都是由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演变而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四种基本相互
作用.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第56页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注:由于这一部分是属于了解性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科技论文的能力,是学生提高自己水平的很好机会,老师一定要相信学生有这个能力,不能把一切都进行讲解,而是应该把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作好准备.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阅读的内容总结一下.
生:这一部分叙述的是自然界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它们分别是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师:它们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生: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电磁相互作用是存在于电荷之间和磁体之间,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称之为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存在范围很小,它们的作用范围只有10-15m,但是弱相互作用的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总结得非常好,自然界的这四种相互作用是近几十年才发现的,许多科学家都认为这四种相互作用是一种相互作用不同的体现形式,也就是说有更为一般的一种相互作用就可以解释自然界所有的力学现象了,这里面包括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支持这种说法,并且在晚年致力于统一场方面的研究但没有成功.这也给我们同学们留下了需要研究的问题,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同学当中有一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有.
点评:通过讲解这一部分,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前沿的了解,积极投身到为科学而献身的队伍中去.
[小结]
力的概念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但是它的理解仍然是一个难点,关键是在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问题上,并且两个力地位是相同的.重力是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一个概念,对它的理解主要应该放在重心的研究上,知道不同情况下物体重心的位置.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对它的理解不必太深,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为将来发展打下基础.
学 生 活 动
2.重力-高中一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重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重力的三要素:理解重心的概念.
3、会计算重力的大小.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分析各个物体的重心.
2、联系实际,重力的三要素在实际中的运用,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重点是:重力的实质(万有引力).
2、本章的难点是:重心的确定.
二、基本知识技能:
1、基本概念: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三要素:作用点(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大小(G = mg);
2、重心的确定
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不仅跟物体质量的分布有关,还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教法建议
一、有关重力大小讲解的教法建议
在介绍重力时,除了明确指出: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教学中还需要补充实验测量重力的方法,重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得,可以向学生们展示几种测力计,如弹簧测力计、牵引测力计、压力测力计等等. 另外让学生区分重力、重量的概念.
二、有关重力方向讲解的教法建议
介绍重力方向时要明确重垂线的方向为竖直方向(不是垂直方向),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与水平面相互垂直的方向为竖直方向(静止的水面为水平方向),同时也要注意:不能把重力的方向说成指向地心的方向.
关于重心和质心的区分的有关内容教师可以参考扩展资料中的《重心和质心》.
三、有关重心位置讲解的教法建议
在讲解如何确定物体重心的位置时,可以讲解悬挂法测量均匀薄板的重心.同时让学生讨论理解.对于重心位置的确定,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身边的物体的重心的确定,如课本的重心的确定,沙漏的重心确定,另外也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来计算物体的重心,如折尺的重心的确定.
有些教师在讲解该部分内容的时候,往往将物体的平衡内容(教材在第四章中进行了介绍)也对学生说明,也就是重心的稳度问题,建议在讲解时要注意让学生理解研究的方法,在图片资料中我们为大家提供了双圆锥(圆锥上滚)的图片,老师可以参考使用.
重力
教学方法
提问引导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提问: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力?具体说明?
3、提问: 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重力
通过水会自动由高向低流动、树叶的飘落等等自然现象提出:
问题:什么是重力?它是怎样产生的?
回答: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 教师总结说明:
1、地球上物体受到重力,施力者是地球.只要在地球的引力范围之内,物体都会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
(1)、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问题:同一个物体,在下列情况下,所受重力的方向各是怎样的?
教师出示几种不同情况下的物体(水平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斜面上静止的物体、正在运动的物体等等)让学生讨论重力的方向.
共同讨论之后,教师说明并总结: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无论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无论物体运动状态如何,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质量均匀的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物体的重心).质量不均匀的物体重心,跟形状、质量分布有关.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薄板重心位置可以通过悬挂法得到(教师可以演示该实验,同时让学生进行讨论),另外重心的位置可以 不再物体上(如图).
4、重力大小:
5、重力的测量:重力的测量用弹簧秤.
问题3:地球对地面上的物体有力的作用,物体对地球是否有力的作用?教师进而提出:我们通常在研究物体受到重力作用,并不提出施力物体地球,相对于物体受到地球施加的重力作用,同样,地球也要受到物体对它的吸引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讲解,要强调物体受到的重力不等于物体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
(二)、让学生阅读有关万有引力的文章
(三)、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本课知识的理解.
6、课堂小结 探究活动
课题1 题目:采用悬挂法求得物体重心位置
内容:采用悬挂法得到某一不规则形状(质量分布不均匀)薄板的重心位置。写出实验报告。课题2:
题目:用计算法求解某些物体的重心 内容:参考“探究活动”中所给的“质心与重心的求解”内容,对一些特殊形状物体的重心进行计算求解,利用初中所学的杠杆原理分析,写出专题性小论文。
1、求下列各物体的质心位置.
(1)如图(a)所示,有一串珍珠,每颗间距均为a,共n颗,其质量依次为 .
(2)如图(b)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三角板.
(3)如图(c)所示,匀质圆板,被挖去的小圆与大圆内切. 答案:
(1)答案:悬点下方 处.解题思路:以悬挂点原点,竖直向下为x轴正方向,应用坐标法有: .
(2)解题思路:把 分成与AB边平行的几份,如图,当 时,每一份的质心都在其中点上,则 质心定在AB边中线CD上,同理也在BC边中线AE上,∴板ABC的质心在其几何重心上.
(3)解题思路:将负质量与坐标法结合起来求解:设圆板面积密度为,则大圆板质量,小圆板质量,再以O点为原点,方向为x轴正方向,应用坐标法得,∴其质心在C点左侧 处.
2、如图所示,有两个相同的匀质实心球,半径为R,重量为G,A、B球分别为将它们挖去半径为 和 的小球后剩余的部分,匀质杆重量为,长度,试求系统的重心位置.
答案:C点左侧0.53R处.解题思路:以C点为原点,cb方向为x轴正方向,结合坐标法与负质量法求解.
3.一、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3、知道重力的概念及确定方法.4、知道等效法在建立重心概念中的应用.二、重点难点
1、重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2、难点:物体重心的确定.三、教学方法通过演示、观察知道①重力的方向②用测力计测量重力③重心的确定.四、教具弹簧秤、台秤、砝码、钩码、不同形状的薄板(带有悬线).五、课时:1节
六、教学过程(一)重力
1、重力的产生: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这种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的方向演示1:用绳子悬挂物体时,观察绳子的方向——竖直下垂.演示2:让物体由静止开始下
二、落,观察物体下落的方向——竖直下落.结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与水平面垂直).讨论:能不能说成是“垂直向下”?不能.因为平面不同,其垂直向下的方向也不同,但重力的方向只与当地水平面垂直,即竖直向下.3、重力的大小(1)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测出(2)用弹簧秤悬挂(课本图1-2甲)或支持(课本图1-2乙)物体,当物体静止时对弹簧秤的拉力或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3)用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原理
三、高中物理《重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掌握重力的方向和大小,掌握重心的概念,会求质量分布均匀且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
(3)知道万有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及物体间距离的定性关系。2.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以及对初中知识的回顾,概括出重力的产生、方向及大小与什么有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以及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
3.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件的。
2.“重心”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重心”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引入的,它是物体每一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而力的合成以后才学到。
三、实验用具 1.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弹簧秤(悬挂式、台式两种)、铁块及外表相近的铝块(均用相同颜色油漆涂饰外表)、钩码(50g×10)。2.重心
(1)重心板(直角尺状、三角板——有悬线);(2)起重机重心变化的CAI课件;(3)“欹器”——录像片;(4)“双锥体”及配套支架;
(5)“铁锹”模型——纸管一端缠有金属丝,剪刀、天平。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这里有两个物体,请同学来描述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最显著的不同是什么?
用手掂一掂,或弹簧秤称量一下,发现它们不一样重。这里的“重”是我们的感受,或是测量的结果,这说明这两个物体受到的重力不同。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节:重力(二)教学内容 1.重力产生的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水会自动从高处流向低处,抛出的物体会落回地面)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明确:地球上物体受到重力,施力者是地球。物体都有质量,只要在地球的引力范围之内,物体就会受到重力作用。2.重力的性质——方向和大小
(1)为什么说“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日常生活中,由静止释放的物体(粉笔头)沿竖直方向下落;悬挂在细绳下的物体静止时,绳沿竖直方向——由二力平衡和重力沿竖直方向向下。
而“纸片飘飘落到地上,并不是竖直下落的,这是为何?”,飘忽不定是因为空气阻力的作用,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纸片也是竖直落下的。以后我们还会做这个实验的。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竖直方向也叫重锤线方向,也就是与水平面相垂直的方向,因此,不宜把竖直方向说成“垂直”方向;
②“向下”是相对于地面上的观察者来说的,对于地球另一端的观察者,其“上”、“下”指向刚好与我们相反。(2)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①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原理:二力平衡); ②实验: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G=mg 在静止的情况下,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也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静止”:演示细线悬挂重物加速上升时线被拉断——重物对悬线的拉力大于重力;台秤加速下降时,示数小于物重——被称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小于重力。
“竖直”悬绳(或“水平”支持物):
“等于”:只是数值上相等。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对绳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施力者是该物体,以后还会学到其它区别。因此将“等于”二字换成“就是”二字是不妥的。3.重心
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物体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在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认为”:重心的概念是人为引入的。
“从效果上看”:等效代换的思想,即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如果想象把构成物体的全部物质压缩成一个点集中在重心处,将不影响研究的结果。
(1)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演示:均匀直棒的重心在中点;均匀三角板的重心在三条中线的交点。均匀球的重心在球心,均匀圆环重心在圆心。
回顾:初中学过,可以用悬挂法找物体的重心。演示:重心板实验。物体的重心不一定是物体上的一个点(如圆环、直角尺等)。(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还跟质量的分布情况有关。如:一把铁锹的重心在靠近锹头的一侧。演示“模拟铁锹”的重心。问:如果从重心处切开,哪头重?同学回答并用杠杆平衡解释支点在重心处时“铁锹”的平衡。最后用剪刀剪开“铁锹”,两段各放在天平两盘中,验证一下。
演示:起重机的重心,随着提升重物的质量和高度而变化——CAI课件。重心随重物质量增大而前移,随提升高度增大而上移,重心快超出支面时发出报警声。放录像:欹器。
静止时向右倾斜,倒入一半水时处于正位,继续倒水,重心向左上方移动,倒满水则倾覆。——“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
(3)重心的实用意义
重心的高低和支面的大小决定物体的稳定程度。计算势能,用到重心的概念。4.万有引力
(1)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吸引作用。
牛顿从苹果落地联想到地球与月球之间、行星与太阳之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的力,这种力叫万有引力。(2)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3)物体的质量越大,万有引力就越大;物体间距离越大,万有引力就越小。(定量关系将在以后学习)由于一般物体的质量不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例如两个直径1m的铁球(质量约4 100kg)靠在一起时,它们间的万有引力约为1.1×10-3N。
天体的质量很大,因此天体间的万有引力十分巨大。例如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万有引力大约是3.6×1022N,它足以拉断直径9×103km的钢柱。(三)小结
1.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所产生的。从本质上讲,重力属于万有引力,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一般来说它们的大小和方向都有差别,但差别甚小。
2.物体在其它星球上受到星球的吸引也产生相应的重力。通常不加说明时,“重力”是指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
3.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所在位置有关:G=mg。在地面附近不太大的范围内,可认为物质(质量一定)受到的重力是恒力。(计算表明:沿地表相距1800m的两点,重力的方向相差不到1′。)4.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重心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四)拓展训练 1.课本p.13练习二。说明:第(1)题第③项中“运动”指沿地面不太大的范围内的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篇5)
教材分析
教材从介绍昂尼斯发现水银超导现象的物理学史知识入手,讲述超导体的一般概念,基础知识、进一步讲解超导的优点、缺点和目前科学家面临的问题。
教法建议
本节的教学要注重科技的联系,避免孤立的学习,要注意联系实际。
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进行学习。
也可以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从收集资料、信息的过程中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
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提供一些关于超导体的材料,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阅读时思考,例如:什么是超导体现象?采用超导体有什么经济效益?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实验探究和信息学习的方法、实例如下
实验探究: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图书馆、互联网查阅有关超导体方面的资料,小组讨论,总结超导体的优点、缺点以及讨论超导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板书设计】
1、超导体概念超导现象
2、超导体的.优缺点
3、我国的超导体的研究
探究活动
【课题】
超导现象的历史
【组织形式】
个人或学习小组
【活动流程】
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1、尝试总结超导体的发展现况。
2、讨论超导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
1、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2、交流,发现共性和差异。
上一篇:2024表示生日的简短句子
下一篇:最新老职工辞职报告10篇
- 站小学课件(汇编五篇)
想要學習有關「站小学课件」的知識嗎?請看本文。教案和課件既關係到教學步驟,也關係到教學的課程標準,每位老師都要用心地考慮自己的教案和課件。教案和課件的準備,是新老師為了讓課堂教學更有趣。歡迎您持續關注我們的更新,同時收藏我們的網站以了解最新動態!...
小学课件 12-16 - 支部工作总结(范本五篇)
在浩瀚的资料中,可以找到与您所需有关的内容" 支部工作总结 "。当我们面对不熟悉的领域时,常常会感到写文档是一件烦恼的事情,因为获取好的范文也需要花费时间。然而,范文为我们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让我们知道如何下笔。...
支部工作总结 12-17 - 一年级开学第一课教案范文
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天老师都需要编写自己的教案课件。而写好教案课件的重点在于根据学生反应多样性的特点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这篇被称为“一年级开学第一课教案”的研究具有很高的深度和保障,非常有价值。我们为您精心准备了本页的内容,诚挚地邀请您来浏览!...
一年级开学第一课教案 开学第一课教案 12-16 - 篮球课心得体会优选五篇
茅塞顿开的时刻往往在深思熟虑后出现,而通过书写来记录这一领悟是常见的方式。心得体会是一个人在思想上成长的见证,那么究竟应该如何书写心得体会呢?...
篮球心得体会 12-17
- 上好少儿大病险第一课 保险规划第一步应该进行 保险规划的第一阶段 05-06
- 情人节饰品文案 情人节饰品文案 12-18
- 2024坚强的周记十一篇 坚强周记 12-18
- 实习报告个人总结十一篇 实习报告总结 12-18
- 城沙高中“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策划方案【荐】 一师一优课工作总结 一师一优课工作总结1000字 01-28
- 酒店推广方案15篇 酒店推广方案 12-18
- 2024最新形容时间的句子 生日形容时间快的句子 形容时间过的快句子 12-18
- 青春语录经典短句优质132句 青春语录短句 12-18
- 初中语文老师的个人年度总结(汇总十四篇) 初中语文老师年度总结 初中语文年度总结 12-18
- 高二自我总结10篇 高二自我总结 12-18
- 述职报告汇报的好(精选七篇) 述职报告汇报 12-18